【拼音名】Wū Bànɡ Zi
【别名】水黄杨木
【来源】为远志科植物尾叶远志Polygala caudata Rehd. et Wils.,以根入药。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清热利湿。用于咳嗽,支气管炎,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Shuǐ Huánɡ Yánɡ Mù
【别名】乌棒子(《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远志科植物尾叶远志的根。全年可采。
【源形态】灌木,高约1米。叶互生,有短柄;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5~9.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尾状长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黄绿色。总状花序常数枚呈束状;萼片5,外轮3枚卵圆形,边缘带紫红色,内轮2枚较大,花瓣状,黄色;花瓣3,中间1枚龙骨状,顶端有缨;雄蕊8,花丝下部合生;子房2室。蒴果;种子2颗。
【生境分布】生于山沟、溪边阴湿处。分布西南和华南。
【化学成分】根茎(连皮)含有黄酮甙、皂甙、酚性物质(鞣酸及其他酚化合物)、香豆酮、树脂类。其中黄酮甙可能为主要的抗菌及平喘成分,而皂甙、鞣质具祛痰镇咳作用。
【性味】《贵州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
①《贵州草药》:"清热利湿,通淋。治黄疸肝炎,血尿。"
②《贵州药植目录》:"治哮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采用乌棒子、大血藤、淫羊藿,三者分别做成片剂同时服用。乌棒子片系用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分别制成,简称水煮片和醇浸片。水煮片每片0.1克,相当于生药0.33两;醇浸片每片O.2克,相当于生药0.4两。大血藤、淫羊藿片皆由浸膏制成,每片0.5克,相当于生药大血藤O.13两,淫羊藿0.06两。按不同剂型分为2组:第1组乌棒子水煮片。每日6~9片或15片,大血藤9片,淫羊藿9片;第2组乌棒子醇浸片、大血藤及淫羊藿片各9片。均以10天为一疗程,或连服20~30天。据二个疗程的疗效观察,第1组67例,近期控制19例,显效12例;第2组49例,近期控制9例,显效10例。临床发现,乌棒子水煮片组疗效优于醇浸片组。上述乌棒子复方具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和一定的消炎作用,平喘作用较差。少数患者服用上方浓煎液(1:1)后,有胃区不适,恶心,腹痛,饱胀,口麻涩,皮肤瘙痒等反应,偶有头昏、心悸,于停药后很快消失。片剂特别是水煮片的副作用较少。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