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Shù Tóu Cài
【别名】四方灯盏
【来源】白花菜科鱼木Crataeva unilocularis Buch.-Ham.[C. religiosa Foret. f.],以树皮、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化学成分】果实含有多种生物碱,树皮含有皂甙。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破血,退热。主治催产,胃痛,扁桃体炎,关节痛。
【用法用量】3~5钱。
【注意】孕妇忌服;忌与鸡肉汤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Shù Tóu Cài Gēn
【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鱼木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鹅脚木叶"条。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治肝炎,痢疾,腹泻,疟疾,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注意】孕妇忌服。
【附方】治黄疸型肝炎:树头菜、鬼针草、小黄散。水煎服。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拼音名】é Jiǎo Mù Yè
【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鱼木的叶。秋季采收,晒干。
【源形态】
鱼木,又名:虎王、龙头花、鹅脚木、树头菜、鸡爪菜。
落叶无刺乔木,高达10米以上,指状复叶;具长柄;小叶3枚,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背灰绿色。伞房花序顶生;花大,杂性,直径5~7厘米,初绿黄色,后变淡紫色;萼片4,下部与花盘粘合;花瓣4,卵形或矩圆形,先端钝或短尖,有柄;雄蕊无数,与雌蕊柄的基部合生;子房具柄,1室。浆果近球形,直径2.5~4厘米。种子多数。花期春季。
【生境分布】多栽于村落、庭园或行道旁为风景树。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健胃,解毒。治斑痧热症,烂疮。
①《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癍痧热症,用少量可以健胃,外用洗烂疮,掌生疱尤效。"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蛇咬伤,用叶捣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备注】本植物的根(树头菜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