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食盐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食盐

    【出处】《别录》

    【拼音名】Shí Yán

    【别名】盐(《周礼》),咸鹾(《礼记》)。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来源】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因来源、制法等的不同,夹杂物质的质与量,都有所差异。普通常见的杂质,有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钙及不溶物质等。

    【炮制】《纲目》:"凡盐入药,须以水化,澄去脚滓,煎炼白色,乃良。"

    【性味】

    咸,寒。

    ①《别录》:"味咸,温,无毒。""大盐,味甘咸,无毒。"

    ②《本草蒙筌》:"味咸。气寒,无毒。"

    ③《纲目》:"咸微辛,寒,无毒。"

    【归经】

    入胃、肾、大小肠经。

    ①《纲目》:"走肺、肾。"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肺、肝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少阴、手少阻、足阳明,手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涌吐,清火,凉血,解毒。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

    ①《本经》:"大盐,令人吐。"

    ②《别录》:"主下部匿疮,伤寒寒热,吐胸中痰癣,止心腹卒痛,坚肌骨。""大盐,主肠胃结热,喘逆,胸中满。"

    ③《本草拾遗》:"除风邪,吐下恶物,杀虫,明目,去皮肤风毒,调和腑脏,消宿物,令人壮健。人卒小便不通,炒盐纳脐中。"

    ④《日华子本草》:"暖水脏,(主)霍乱心痛,金疮,明目。止风泪,邪气,一切虫伤疮肿。消食,滋五味,长肉,补皮肤。通大小便,小儿疝气。"

    ⑤《纲目》:"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吐一切时气风热、痰饮、关格诸病。"

    ⑥《医林纂要》:"熟用补心,安神止妄,活血去瘀。生用泄肾,坚骨固齿,降逆消痰。"

    ⑦《随息居饮食谱》:"补肾,引火下行,润燥祛凤,清热渗湿,明目,杀虫,专治脚气,点蒂钟坠,敷蛇虫伤。"

    【用法用量】内服:沸汤溶化,0.3~l钱;作催吐用宜炒黄,3~6钱。外甩:炒热熨敷或水化点眼、洗疮。

    【注意】

    水肿忌服。

    ①《素问》:"血病无多食咸,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

    ②《别录):"多食伤肺喜咳。"

    ③《蜀本草》:"多食令人失色肤黑,损筋力。"

    ④《本草衍义》:"病嗽及水者宜全禁之。"

    ⑤《本草经疏》;"消渴,法所大忌。"

    【附方】

    ①治贪食,食多不消,心腹坚满痛:盐一升,水三升。上二味,煮令盐消。分三服,当吐出食。(《金匮要略》)

    ②治干霍乱,上不可吐,下不可利,出冷汗,气欲绝:盐一大匙(熬令黄),童子小便一升。二物温和服之,少顷吐下。(柳宗元)

    ③治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是胸膈中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则差:以盐汤吐,不吐撩出。(《肘后方》)

    ④治喜笑不止:盐成块者二两。火烧令通赤,放冷研细,以河水一大碗,同煎至三、五沸。放温分三次啜之,以钗探喉中。(《儒门事亲》)

    ⑤治霍乱腹痛:炒盐,一包熨其心腹,令气透,又以一包熨其背。(《救急方》)

    ⑥治二便不通:盐和苦酒敷脐中,干即易,仍以盐汁灌肛内,并用纸裹盐投水中饮之。(《杨氏家藏方》)

    ⑦治牙龈出血:早晚用盐细末刷牙,连续用。(《吉林中草药》)

    ⑧治血痢不止:白盐纸包烧研,调粥吃三、四次。(《救急方》)

    ⑨治气淋脐下切痛:盐和醋调下。(《广利方》)

    ⑩治赤白久下,谷道疼痛不可忍:熬盐熨之,又炙枳实熨之。(《肘后方》)

    ⑾治阳脱虚证,四肢默冷,不省人事,或小腹紧痛,冷汗气喘:盐炒热,熨脐下气海。(《方脉正宗》)

    ⑿治一切气及脚气:盐三升,蒸候热,分裹,近壁脚踏之,令脚心热,又和槐白皮蒸用,夜夜与之。(《食疗本草》)

    ⒀治脚气疼痛:每夜用盐擦腿膝至足,用淹少时,以热汤饱洗。(《救急方》)

    ⒁治小儿撮口:盐豉脐上灸之。(《子母秘录》)

    ⒂治悬壅(雍)肿,喉咙内食物不下;以绵裹箸头,揾盐揩之,如此二七遍。(《圣惠方》)

    ⒃治风热牙痛:槐枝煎浓汤二碗,入盐一斤。煮干炒研,日用揩牙,以水洗目。(《唐瑶经验方》)

    ⒄治目中浮翳遮睛:白盐生研少许,频点。小儿亦宜。(《仁斋直指方》)

    ⒅明目,坚齿,去翳,大利老眼:取雪白盐花,每早揩牙漱水,以大指甲点水洗目,闭坐良久,乃洗面。(《永类钤方》)

    ⒆治溃痈作痒:盐摩其四围。(《外科精义》)

    ⒇治手足心毒,风气毒肿:盐末、椒末等分。酢和敷之。(《肘后方》)

    (21)治热病下部有匿虫生疮:熬盐绵裹熨之。(《梅师集验方》)

    (22)治蚯蚓咬:浓作盐汤浸身数遍。(《经验方》)

    (23)治蠼螋尿疮:盐三升,水一斗,煮取六升,以绵浸汤淹疮上。(《食疗本草》)

    【名家论述】

    ①《本草衍义》:"《素问》曰,咸走血,故东方食鱼盐之人多黑色,走血之验,故可知矣。齿缝中多血出,常以盐汤漱,即已,益齿走血之验也。"

    ②《纲目》:"盐之气味咸腥,人之血亦咸腥,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从其类也。煎盐者,用皂角收之。故盐之味微辛,辛走肺,咸走肾,喘嗽、水肿、消渴者,盐为大忌,或引痰吐,或泣血脉,或助水邪故也。然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故服补肾药用盐汤者,咸归肾,引药气入本脏也;补心药用炒盐者,心苦虚以咸补之也;补脾药用炒盐者,虚则补其母,脾乃心之子也;治积聚结核用之者,盐能软坚也;诸痈疽眼目及血病用之者,咸走血也;诸风热病用之者,寒胜热也;大小便病用之者,咸能润下也;骨病齿病用之者,肾主骨,咸入骨也;虫伤用之者,取其解毒也。"

    ③《重庆堂随笔》:"盐味最咸,味过咸即渴者,干液之征也,既能干液,则咸味属火无疑。但味虽属火而性下行,虚火上炎者,饮淡盐汤即降,故为引火归元之妙品。吐衄不止者,盐卤浸足愈。"

    【摘录】《*辞典》




    把 "食盐"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莳萝子
    ·下一篇:实葫芦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宇陀宁玛·元丹贡布将成慢脾风马兰细叶泥炭藓冬季防癌症生吃萝卜窄叶大戟紫雪花女贞子[图]春季服用硫酸亚铁忌与香椿同...春季热病后忌食用韭菜冰白散大气下陷身冷骨碎补木姜子夏季养生老年人宜补水刺苋菜夏季贫血者宜饮绿茶麻口皮子药救必应泽泻丸大叶仙茅夏季用药四忌夏季运动有“处方”止咳草水慈姑小鱼眼草西施舌刺海松神曲疏肝和胃汤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