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石蒜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石蒜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Shí Suàn

    【别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龙爪花、蟑螂花、野蒜、一枝箭[江西]、避蛇生[湖北]

    【来源】为石蒜科石蒜属植物石蒜Lycoris radiata (L. Herit.)Herb.的鳞茎。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挖出鳞茎,选大者洗净晒干入药,小者做种。野生品四季均可采挖,鲜用或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辛、甘,温。有毒。

    【功能主治】消肿,杀虫。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疔疮疖肿,风湿关节痛,蛇咬伤,水肿,灭蛆、灭鼠。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石蒜碱有强力催吐作用,故有用石蒜治食物中毒者,催吐用3~5钱。除此之外,一般不作内服。

    【备注】(1)石蒜碱接触皮肤后即红肿发痒,进入呼吸道会引起鼻出血,操作时应注意。如内服中毒,症状为:流涎,呕吐,下泻,舌硬直,惊厥,手脚发冷,脉弱,休克,甚至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急救方法:早期可洗胃,用浓茶或1~2%鞣酸,高锰酸钾亦可;导泻,饮稀醋酸、糖水及淡盐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对症治疗:有痉挛用解痉剂;休克嗅氨水,保温,针刺“人中”、“合谷”穴位及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或尼可刹米。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石蒜

    《*辞典》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Shí Suàn

    【别名】老鸦蒜(《世医得效方》),乌蒜(《纲目》),银锁匙(《纲目拾遗》),独蒜(《贵州民间方药集》),九层蒜、鬼蒜(《福建民间草药》),龙爪草头(《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石蒜科植物石蒜的鳞茎。秋后采收,洗净,阴干。

    【源形态】

    石蒜,又名:水麻(《本草图经》),酸头草(《世医得效方》),一枝箭(《惠济方》),蒜头草、婆婆酸(《纲目》),蟑螂花(《纲目拾遗》),龙爪花、新米夜晚花、毛蟹花、野水仙、红花石蒜、三十六桶。

    多年生草本,鳞茎阔椭圆形,或近球形,外被紫褐色鳞茎皮,直径通常1.4~4厘米。叶丛生,线形或带形,长14~30厘米,宽1~2厘米,肉质,上面青绿色,下面粉绿色,全缘。花茎在叶前抽出,实心,高约30厘米,伞形花序,有花4~6朵;苞片膜质,棕褐色,披针形;花两性,通常红色,或具白色边缘,长约3.5厘米,无香味;花被下有短管,上部6裂片排成2列,狭倒披针形,长约4厘米,向后反卷;雄蕊6,长约为花被裂片的2倍;子房下位,3室,花柱纤弱,很长,柱头头状。蒴果背裂,种子多数。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阴湿处或路边、林缘。分布河南、陕西及华东、华南、西南各地。

    【性状】

    干燥鳞茎呈椭圆形或近球形,长4~5厘米,直径2.5~4厘米,顶端残留叶基长可达3厘米,基部着生多数白色须根。鳞茎表面有2~3层黑棕色的膜质鳞片包被;内有10多层白色富粘性的肉质鳞片,着生在短缩的鳞茎盘上;中央部有黄白色的芽。有特异蒜气,味辛辣而苦。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化学成分】

    鳞茎中含多种生物碱,主要的有高石蒜碱、石蒜伦碱、多花水仙碱、石蒜胺碱、石蒜碱、伪石蒜碱和雪花莲胺碱。还含雨石蒜碱、去甲雨石蒜碱、去甲基高石蒜碱、小星蒜碱、表雪花莲胺碱、条纹碱和网球花定等生物碱。此外,含淀粉约20%;又含两种有抑制植物生长和抗癌作用的成分石蒜西定醇、石蒜西定。叶和花瓣中含糖类和糖甙

    同属植物紫花石蒜鳞茎中的生物碱成分与本品基本相同,另含紫花石蒜碱。

    【性味】

    辛,温,有毒。

    ①《本草图经》:"辛,温,有小毒。"

    ②《纲目》:"辛甘,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痰,利尿,解毒,催吐。治喉风,水肿腹水,痈疽肿毒,疔疮,瘰疬、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黄疸。

    ①《本草图经》:"主敷贴肿毒。"

    ②《纲目》:"疔疮恶核,河水煎服,取汗,及捣敷之。又中溪毒者,酒煮半升服,取吐。"

    ③《纲目拾遗》:"治喉风,痰核,白火丹,肺痈,煎酒服。"

    ④《中国药植图鉴》:"治肋膜炎、腹膜炎的蓄水症。"

    ⑤《陕西中药志》:"祛痰,催吐,利尿,消痈肿。主治小便不利,咳嗽痰喘,食物中毒。"

    ⑥《闽东本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体虚,无实邪及素有呕恶的患者忌服。

    【附方】

    ①治双单蛾:老鸦蒜捣汁,生白酒调服,呕吐而愈。(《神医十全镜》)

    ②治痰火气急:蟑螂花根,洗,焙干为末,糖调,酒下一钱。(《纲目拾遗》)

    ③治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鲜石蒜五分至一钱,煎服催吐。(《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水肿:鲜石蒜八个,蓖麻子(去皮)七十至八十粒。共捣烂罨涌泉穴一昼夜,如未愈,再罨一次。(《浙江民间草药》)

    ⑤治疔疮肿毒:石蒜适量捣烂敷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⑥治便毒诸疮:一枝箭捣烂涂之。若毒太盛者,以生白酒煎服,得微汗愈。(《圣惠方》)

    ⑦治对口初起:老鸦蒜捣烂,隔纸贴之,干则频换。(《周益生家宝方》)

    ⑧洗痔漏:老鸦蒜、鬼莲蓬。捣碎,不拘多少,好酒煎,置瓶内先熏,待半日汤温,倾出洗之,三次。(《纲目拾遗》)

    ⑨治产肠脱下:老鸦蒜一把,以水三碗,煎一碗半,去滓熏洗。(《世医得效方》)

    ⑩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汗出为好。

    ⑾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⑿小儿惊风,一叫而绝。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病儿复苏。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石蒜"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石韦
    ·下一篇:石霜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麻杏二三汤九香虫[图]椰子糯米蒸鸡饭川木香[图]牛蒡子冰片鸡蛋油黄胆兼外感薄荷东风橘黄鳝藤二裂叶委陵菜不妨试试素食“冬补”十全济阴丸白兰花消瘀饮逍遥饮夏季忌食用时间过久的食物木豆用药禁忌“十九畏”和“十八...山沉香水游草榛子鱼藤马棘一匹草香木菌桂毛葡萄总状土木香丝带蕨鼠李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