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榆树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榆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Yú Shù

    【别名】白榆、家榆、榆钱、春榆、粘榔树

    【来源】榆科榆属植物榆Ulmus pumila L.,以果实(榆钱)、树皮、叶、根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榆钱,春季未出叶前,采摘未成熟的翅果,去杂质晒干。树皮,剥下树皮晒干,或夏秋剥下树皮,去粗皮,晒干或鲜用。叶,夏秋采摘,晒干或鲜用。根皮秋季采收。

    【性味】

    榆钱:微辛,平。

    皮、叶:甘,平。

    【功能主治】

    榆钱:安神健脾。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白带。

    皮、叶:安神,利小便。用于神经衰弱,失眠,体虚浮肿。内皮: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榆钱:1~3钱;皮、叶3~5钱。接骨以内皮酒调包敷患处,止血用内皮研粉撒布患处。

    【备注】(1)同属下列植物,在不同地区均供药用。榔榆(蚊榔树、鸡瘤、小叶榆、秋榆)Ulmus parvifolia Jacq.;红榔木(毛白榆、棉榔树)Ulmus pumila L. var. pilosa Rehd.;滇榆(常绿榆、披针叶榆)Ulmus lanceaefolia Roxb.。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榆白皮

    《*辞典》

    【出处】《药性论》·《本经》原作榆皮

    【拼音名】Yú Bái Pí

    【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春季或8~9月间割下老枝条,立即剥取内皮晒干。

    【源形态】

    榆树(陶弘景),又名:粉(《诗经》),白榆(《毛诗传》),白枌(《尔雅》),零榆(《本经》),枌榆(《尔雅》郭璞注),榆钱树(《救荒本草》),钻天榆,钱榆、家榆。

    落叶乔木,高达90米。树皮暗灰褐色,粗糙,有纵沟裂;小枝柔软,有毛,谈灰黄色。单叶互生;倒卵形、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2~2.5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通常单锯齿,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幼时有短柔毛,老时仅脉腋有白色茸毛;叶柄长2~8毫米,有毛;托叶披针形,长1厘米,有毛。花先叶开放,簇生,有短梗;花萼4~5裂;雄蕊4~5,花药紫色;子房扁平,花柱2。翅果倒卵形或近圆形,光滑,先端有缺口。种子位于中央,与缺口相接,长1~1.5厘米。花期3~4月。果期4~6月。

    本植物的叶(榆叶)、花(榆花)、果实或种子(榆荚仁)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河堤、田埂和路边;山麓、沙地上亦有生长。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化学成分】含β-谷甾醇、植物甾醇、豆甾醇等多种甾醇类及鞣质、树胶、脂肪油。

    【性味】

    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寒。"

    【归经】

    ①《纲目》:"手足太阳、手阳明经。"

    ②《本草求真》:"入胃,大、小肠。"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消肿。治小便不通,淋浊,水肿,痈疽发背,丹毒,疥癣。

    ①《本经》:"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气。"

    ②《别录》:"主肠胃邪热气,消肿,疗小儿头疮痂疕。"

    ③《药性论》:"主利五淋,治不眠,疗齁。焙杵为末,每日朝夜用水五合,末二钱,煎如胶服。"

    ④孟诜:"主暴患赤肿,以皮三两捣,和三年醋滓封之,日六、七易,亦治女人妒乳肿。"

    ⑤《日华子本草》:"通经脉。涎,敷癣。"

    ⑥《纲目》:"利窍,渗湿热,行津液,消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胃气虚寒者慎服。

    【附方】

    ①治小便出血,水道中涩痛:榆白皮(锉)三两,冬葵子一合,滑石二两,石韦(去毛)、瞿麦(用穗)、生干地黄各-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六分,去滓,入笔头灰半钱匕,搅匀,食前温服。(《圣济总录》榆白皮汤)

    ②治妊娠小便不利:葵子一升,榆白皮一把(切)。上二味,以水五升,煮五沸,服一升,日三。(《千金方》)

    ③治虚劳尿白浊:榆白皮,切,二斤,水二斗,煮取五升,分五服。(《千金方》)

    ④治身体暴肿满:榆皮捣屑,随多少,杂米作粥食,小便利。(《备急方》)

    ⑤治堕胎后,下血不止:榆白皮(刮净,锉碎)、当归(切,焙)各半两。上二味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圣济总录》榆白皮煮散)

    ⑥治赤流肿丹毒:榆根白皮作末,鸡子白和敷之。(《千金方》)

    ⑦治风热肿毒,项生瘰疬:榆白皮(锉)、槐白皮(锉),赤小豆、大麦面、桑白皮(锉)、川朴硝、皂荚(去黑皮,涂酥炙微黄焦,去子),以上各半两。捣细罗为散,用鸡子清和如膏,旧布上摊可依肿大小贴之,干即易之。(《圣惠方》榆白皮散)

    ⑧治痈疽发背:榆根白皮,切,清水洗,捣极烂,和香油敷之,留头出气,燥则以苦茶频润,不粘更换新者,将愈,以桑叶捣烂随大小贴之,口合乃止。(《救急方》)

    ⑨治外伤性出血:榆树韧皮,放在75%的酒精中浸泡七天,取出阴干,研细末外用。(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⑩治火灼烂疮:榆白皮熟捣封之。(《千金髓方》)

    ⑾治烧、烫伤:榆树皮10克,太黄10克,酸枣树皮10克。用75%酒精浸泡48小时过滤,取滤液。用时清洁创面,用喷雾法向患部喷撒。(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⑿治小儿白秃疮:榆白皮捣末,醋和涂之。(《子母秘录》)

    【名家论述】《纲目》:"榆皮、榆叶,性皆滑利下降,故人小便不通,五淋肿满,喘嗽不眠,经脉胎产诸证宜之。本草十剂云,滑可去著,冬葵子、榆白皮之属,盖亦取其利窍,渗湿热,消留著有形之物尔。气盛而壅者宜之。若胃寒而虚者,久服渗利,恐泄真气。"

    【摘录】《*辞典》

    页首↑

    榆花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Yú Huā

    【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花。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榆白皮"条。

    【功能主治】《别录》:"主小儿痫,小便不利,伤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摘录】《*辞典》

    页首↑

    榆叶

    《*辞典》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Yú Yè

    【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叶。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榆白皮"条。

    【化学成分】叶每百克含水分79克,蛋白质6克,脂肪0.6克,碳水化物9克,粗纤维1.5克,灰分3.4克。

    【性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寒。"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利小便,主石淋。"

    ②《本草拾遗》:"嫩叶作羹食之,消水肿。"

    ③《纲目》:"煎汁洗酒齄鼻;同酸枣仁等分蜜丸,日服,治胆热虚劳不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摘录】《*辞典》

    页首↑

    榆荚仁

    《*辞典》

    【出处】《证类本草》

    【拼音名】Yú Jiá Rén

    【别名】榆实(《本经》),榆子、榆仁(《食疗本草》)。

    【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果实或种子。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翅,晒干。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榆白皮"条。

    【化学成分】果实每百克含水分82克,蛋白质3.8克,脂肪1克,碳水化物8.5克,粗纤维1.3克,灰分3.5克;钙280毫克,磷100毫克,铁22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1毫克,尼克酸1.4毫克。种子含油量18.1%。

    【性味】

    ①《纲目》:"微辛,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酸,寒。"

    【功能主治】

    清湿热,杀虫。治妇女白带,小儿疳热羸瘦。

    ①《《本草拾遗》:"主妇人带下。和牛肉作羹食之。"

    ②《医林纂要》:"补肺,止渴,敛心神,杀虫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剂。

    【附方】治疳热瘦悴有虫:榆仁(去皮)。黄连(去头)各一两。上为细末,用猪胆七个,破开取汁,与二药同和入碗内,甑上蒸九日,每日一次,候日数足,研麝香五分,汤浸一宿,蒸饼同和成剂,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饮下,无时。(《小儿药证直诀》榆仁丸)

    【摘录】《*辞典》

    页首↑

    榆仁酱

    《*辞典》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Yú Rén Jiànɡ

    【别名】榆酱(《齐民要术》)。

    【来源】榆荚仁和面粉等制成之酱。

    【制法】《纲目》:"取榆仁水浸一伏时,袋盛,揉洗去涎。以蓼汁拌晒,如此七次,同发过面曲,如造酱法,下盐晒之。每一升,曲四斤,盐一斤,水五斤。"

    【性味】

    ①《食疗本草》:"有少辛味。"

    ②《纲目》:"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食疗本草》:"能助肺气,杀诸虫,下气,令人能食。又心腹间恶气,内消之,陈者尤良。又涂诸疮癣妙。又卒患冷气心痛,食之瘥,并主小儿痫,小便不利。"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榆树"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榆蘑
    ·下一篇:小鱼眼草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冬季儿童宜进行日光浴锻炼走马胎清热除湿汤冬季合理食用蔬菜秋季腹泻忌用痢特灵春季热病后忌食用韭菜胆道排石汤II号芦根麦冬消暑汤增损肾沥汤掌羽凤尾蕨吴茱萸汤土鳖酒消瘀饮小儿牛黄散小和中饮夏季忌给孩子食用温性肉类贝齿蒿枝七四海舒郁丸夏季孩子饮食应坚持做到“五...呵护肌肤的黄金时间段鱼草雁脂熊胆土香薷淡竹叶石上开花石龙刍石耳六曲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