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麻栎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麻栎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Má Lì

    【别名】青刚、橡椀树

    【来源】壳斗科栎属植物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以果实及树皮、叶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采果实,晒干;夏季采鲜叶入药。

    【性味】树皮、叶:苦、涩,微温。

    【功能主治】

    树皮、叶:收敛,止痢。用于久泻痢疾。

    果:解毒消肿。用于乳腺炎。

    【用法用量】树皮、叶、果:均为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橡实

    《*辞典》

    【出处】《雷公炮炙论》

    【拼音名】Xiànɡ Shí

    【别名】芧栗(《庄子》),橡栗(《吕氏春秋》),梂(《尔雅》),皂斗(《吕氏春秋》高诱注),橡子(《庄子》司马彪注),杼斗(《唐本草》),橡斗子(《日华子本草》),柞子(《纲目》),栎子(《医林纂要》),麻沥果(《纲目拾遗》)。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麻栎的果实。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连壳斗摘下,晒干后除去壳斗,再晒至足干,贮放通风干燥处。

    【源形态】

    麻栎,又名:栩、栎(《诗经》),橡(《庄子》),杼(《毛诗传》),柞树(《尔雅》郑玄注),柞栎(陆玑《诗疏》),枥(《本草拾遗》),橡栎(《本草图经》),橡子树(《救荒本草》),紫栎、橡碗树、青刚、黄麻栎、栎子树。

    落叶乔木,高15~20米,直径约60厘米。树皮灰黑色,具不规则深裂;小枝暗灰褐色,无毛,具多数浅黄色皮孔;幼枝黄褐色,有绒毛;冬芽圆锥形,灰褐色,鳞片阔卵形,有毛。叶互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9~15厘米,宽2.5~3.6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刺状锯齿,侧脉12~17对,直达齿尖,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幼时有黄色短细毛,后脱落,仅脉腋有毛;叶柄长2~3厘米,有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成柔荑花序,通常数个集生于新枝下部叶腋,长6~12厘米,被柔毛,花被通常5裂,雄蕊4,罕较多;雌花1~3集生新枝叶腋,子房3室,花柱3;壳斗杯状,包坚果约1/2弱,鳞片狭披针形,呈覆瓦状排列,反曲,被灰白色柔毛,坚果卵球形或卵状长圆形,淡褐色。花期5月。果期次年9~10月。

    本植物的根皮或树皮(橡木皮)、壳斗(橡实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丘陵或山坡疏林中。分布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江苏、江西、浙江、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种子含淀粉50.4%,脂肪油约5%。产于江苏西南部的含油量达15~20%。壳斗含鞣质19~29%。树叶含鞣质5~10%。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橡实,去粗皮一重,取橡实蒸,从巳至未出,锉作五片用之。"

    【性味】

    苦涩,微温。

    ①《唐本草》:"味苦,微温,无毒。"

    ②《玉楸药解》:"味苦,气涩,平。"

    【归经】《本草经疏》:"入手阳明、足太阴、少阴经。"

    【功能主治】

    涩肠固脱。治泻痢脱肛,痔血。

    ①《唐本草》:"主下痢,厚肠胃,肥健人。"

    ②《日华子本草》:"涩肠止泻。"

    ③《本草经疏》:"涩精。"

    ④《纲目拾遗》:"治胎疝。"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散剂。外用:醋磨涂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

    痢疾初起,有湿热积滞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湿热作痢者,不宜用。"

    ②《本草汇》:"病齿匿及火病人忌之。"

    【附方】

    ①治水谷痢,日夜百余行:橡实二两,干楮叶一两(炒炙)。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不计时候,煎乌梅汤调下。(《圣惠方》神妙橡实散)

    ②治小儿红白痢疾:橡实、生姜、红糖,煎水服。(《南京民间药草》)

    ③治痔疮出血:橡子粉、糯米粉各一升。炒黄,滚水调作果子,饭上蒸熟食之。(《怪证奇方》)

    ④治下痢脱肛:橡斗子烧存性研末,猪脂和敷。(《仁斋直指方》)

    ⑤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栎子一枚,以醋于青石上磨之,以涂肿上,干更涂。(《千金方》)

    ⑥治婴儿眙疝,小儿初生,止见啼哭,不见病形,后至一、二岁,始知是疝:用麻沥树上之鸳鸯果一对,一对可治三人,加荔枝核七枚(杵碎),平地木三钱。同煎饮。外用柏香熏洗。(《养生经验合集》)

    【摘录】《*辞典》

    页首↑

    橡木皮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Xiànɡ Mù Pí

    【别名】栎木皮(《本草拾遗》),栎树皮(《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麻栎的根皮或树皮。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橡实"条。

    【性味】《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泻痢,瘰疬,恶疮。

    ①《本草拾遗》:"主恶疮中风犯毒露者,取煎汁洗疮,当令脓血尽止。亦治痢。"

    ②《日华子本草》:"治水痢,消瘰疬,除恶疮。"

    【附方】治诸疮因风致肿:栎根皮三十斤,锉,水三斛,煮令热,下盐一把,令灼灼然热以浸疮,当出脓血,日日为之,差止。(《千金方》)

    【临床应用】治疗阿米巴痢疾:取栎树皮1斤,加水3000毫升,煎成1500毫升。成人日服3次,每次30~50毫升,连服3~7天。服药后1~2天开始见效。经700余例观察,有效率约85%。

    【摘录】《*辞典》

    页首↑

    橡实壳

    《*辞典》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Xiànɡ Shí Ké

    【别名】橡斗壳(《日华子本草》),橡豆子壳(《余居士选奇方》),橡子壳(《玉楸药解》)。

    【来源】为壳斗种植物麻栎的壳斗。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橡实"条。

    【化学成分】参见"橡实"条。

    【炮制】《日华子本草》:"入药捣、炒焦用。"

    【性味】《纲目》:"涩,温,无毒。"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治泻痢脱肛,肠风下血,崩中带下。

    ①《唐本草》:"为散及煮汁服,主痢。"

    ②《日华子本草》:"止肠风,崩中,带下,冷热泻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散剂。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下痢脱肛:橡斗壳烧存性,研末,猪脂和搽。并煎汁洗之。(《仁斋直指方》)

    ②治肠风下血:橡豆子壳,用白梅肉填满,两个合定,铁线扎住,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一方用硫黄填满,煅研酒服。(《余居士选奇方》)

    ③治走马牙疳:橡斗壳入盐填满,合定烧透,出火毒,研入麝香少许,先以米泔漱过搽之。(《全幼心鉴》)

    ④治风虫牙痛:橡斗五个,皂荚一条(均入盐在内)。同煅过,研末,日搽三、五次,荆芥汤漱之。(《经验良方》)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麻栎"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罐嘴菜
    ·下一篇:象胆

      推荐中医文章
    • 花生
    • 狗肉
    • 龙眼桂花酒
    • 虫草黑枣酒
    • 五加皮酒
    • 蚂蚁酒
    • 蛤蚧鹿鞭酒
    • 续筋接骨酒
    • 枸杞地骨皮蜜酒
    • 乳汁酒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蛇含石夏季食用凉拌菜卫生四忌恽铁樵何首乌散牛膝栝楼瞿麦丸桑叶千层塔夏季药膳:泥鳅钻豆腐党苓姜根汤夏季糖尿病患者多食苦瓜杏仁汤臭牡丹秋季养生心理宜清静蒿芩清胆汤出现春困现象忌随意增加睡眠...春季养生自制药枕牛肉反红荆之目睹每天吃水果别超过两种癞证治法扁鹊皂柳郁金香由跋小白撑乱草蜗牛马交儿溲疏丝绵木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