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土荆芥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土荆芥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Tǔ Jīnɡ Jiè

    【别名】臭草[福建、江西、贵州]、臭藜藿、杀虫芥、钩虫草、鹅脚草、狗咬癀

    【来源】为藜科藜属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以全草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播种当年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放通风处阴干。

    【源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多分枝,有棱,无毛或有腺毛,揉之有强烈的气味。单叶互生,具短柄。夏、秋之间开绿色小花,穗状花序腋生,分枝或不分枝,苞片叶状,花束细小。胞果膜质,扁球形,包藏于花被内。种子细小,红棕色、光亮。

    【性味】辛、苦,微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外用治皮肤湿疹,瘙痒,并杀蛆虫。

    【用法用量】1~3钱,研粉或制成丸剂,或制成土荆芥油;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1)土荆芥油有剧烈刺激性。大剂量时引起恶心、呕吐,吸收后能麻痹肠肌而引起便秘,还能引起耳鸣和时觉障碍。中毒剂量则产生昏迷、呼吸迟缓,偶发惊厥。对肝肾也有毒性。虽可用于蛔虫病、钩虫病和钩蛔混合感染。但毒性较大,用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成人常用量为0.8~1.2毫升,不可超过极量(1.5毫升);儿童每岁0.05毫升。服药时不宜空腹,亦不宜先用泻药,因能增加吸收。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土荆芥

    《*辞典》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Tǔ Jīnɡ Jiè

    【别名】红泽兰、天仙草、臭草(《福建民间草药》),钩虫草(《广西药植图志》),火油根(《南宁市药物志》),香藜草、臭蒿(《广西中药志》),杀虫芥,藜荆芥、臭藜藿(《广东中药》,虎骨香、虱子草(《湖南药物志》),狗咬癀、鹅脚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藜科植物土荆芥的带有果穗的全草。8月下旬至9月下旬采收全草,摊放通风处,或捆束悬挂阴干,避免日晒及雨淋。

    【源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1米。茎有棱,分枝,被腺毛或无毛。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16厘米,先端短尖或钝,下部的叶边缘有不规则钝齿残呈波浪形,上部的叶较小,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先端钝;上面绿色,下面有腺点,揉之有一种特异的香气。花小,绿色,簇生或单生于苞腋内;苞片极小,呈叶状而长于花束;花束为腋生及顶生,分枝成不分枝的穗状花序;此等花序再形成硕大具叶的圆锥花序,占全植株的大部;萼片5,有时仅3;雄蕊与萼片同数,花丝分离,花药内向;子房1室。胞果,长不及1毫米,包藏于萼内,胚环形。花期夏,秋间。

    【生境分布】生于村旁、旷地、路旁,亦有栽培。分布福建、广东、广西及西南各地。产于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带有果穗的茎枝。茎下部圆柱形,粗壮,光滑;上部方形有纵沟,具毛茸。下部叶大多脱落,仅留有茎梢线状披针形的苞片;果穗成束,簇生于枝腋及茎梢,触之即落,淡绿色或黄绿色;剥除宿萼,内有1棕黑色的果实。有强烈的特殊香气,味辣而微苦。

    【炮制】除去杂质及根,切细。

    【性味】

    辛,温,有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温。"

    ②《江西中药》:"辛凉,有小毒。"

    ③《广西药植图志》:"味苦辛烈,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杀虫,通经,止痛。治皮肤风湿痹痛,钩虫,蛔虫,痛经,经闭,皮肤湿疹,蛇虫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止痛,宜煎水洗,小儿麻痘脱靥后洗之,胜过蚬水。"

    ②《岭南采药录》:"能除风热,杀虫,健胃,止痛。煎水洗皮肤疥癞。"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可驱肠中寄生虫。外用治蛇虫咬伤。"

    ④《江西中药》:"适用于钩虫病,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月经闭止,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者5~8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福建民间草药》:"凡患神经衰弱,心脏病、肾病及孕妇等忌服。"

    【附方】

    ①治钩虫、蛔虫、蛲虫:土荆芥叶、茎、子阴干研末,酌加糖和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次用开水送下一钱,早晚各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钩虫、蛔虫、绦虫病:土荆芥全草一至二钱,水煎服。

    ③治头虱:土荆芥捣烂加茶油敷。

    ④治脱肛、子宫脱垂:土荆芥鲜草五钱。水煎,日服二次。(②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⑤治关节风湿痛:土荆芥鲜根五钱。水炖服。

    ⑥治湿疹:土荆芥鲜全草适量。水煎,洗患处。

    ⑦治创伤出血:土荆芥干叶。研束,敷患处。

    ⑧治毒蛇咬伤:土荆芥鲜叶。捣烂,敷患处。(⑤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钩虫病

    采用丸剂及土法提取的土荆芥油内服。根据治疗后大便虫卵复查结果,丸剂的治愈率自45~82%不等,土荆芥油为72.6~83.3%。用法:㈠丸剂系取土荆芥的子,叶及茎(亦有只用叶与子,或只用茎的)晒干研粉,和入少量淀粉或面粉,水泛为丸。一般采用1日疗法,早晚饭前各服5钱。亦有采用2日或3日疗法的,每日服2~3次,每次2~4钱。㈡土荆芥油系按土法用蒸酒木甑蒸馏而成。每lOO斤土荆芥可提取土荆芥油200~250毫升。用量成人2毫升,60岁以上者酌减;1~3岁小儿0.2~O.5毫升,4~7岁0.6~0.8毫升,8~12岁0.9~1.2毫升,13~16岁1.3~1.6毫升。服土荆芥油的部分病例有较轻微的副作用,如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

    又谓用土荆芥粉2~6分早晨空腹服,连服2天,治疗蛔虫病亦有效果。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土荆芥"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西藏土连翘
    ·下一篇:一把香

      推荐中医文章
    • 花生
    • 狗肉
    • 龙眼桂花酒
    • 虫草黑枣酒
    • 五加皮酒
    • 蚂蚁酒
    • 蛤蚧鹿鞭酒
    • 续筋接骨酒
    • 枸杞地骨皮蜜酒
    • 乳汁酒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少阴伤寒木香化滞汤冬季“冬痒症”用哪些药物治...处女经闭诃黎勒丸防粘连汤山柰[图]沉香薄肤膏鹿角胶凤尾草夏季防燥润肺宜食百合加味归脾汤十味苍柏散山荸荠秋冬之交吃哪些蔬菜夏季糖尿病患者忌食西瓜指甲花叶小金梅草羽叶三七印度菩提树皮血余炭小叶山鸡尾巴草金线包喜马拉雅紫茉莉五灵脂天目木兰酸模鼠李石青菜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