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川黄连4.5g 生地15g 地肤子12g 白僵蚕9g 白鲜皮9g 野菊花9g
制剂用法 日1剂,水煎,头煎加水400ml煮取150ml,二煎加水300ml煎取l00ml,两煎混合,分3次温服。 适应病证 脂溢性皮炎,湿性,心火炽盛证。 病案举隅 王某,男,16岁。面部红斑、结痂、瘙痒1月。曾用西药治疗无效,病渐加重。诊见:面部(尤以眉弓部为甚),弥漫红斑,轻糜略水肿,上覆淡黄色脂痂,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诊断:脂溢性皮炎。投上方7剂后,明显好转,水肿消,轻糜愈,脂痂少。原方减黄连至3g,增生地至20g,继服7剂,皮损消退,偶作痒,继予川连15g、生地l00g,烘干共研细末,混匀装入胶囊,每服3g,日2次,药尽病愈。1年后随访,未曾复发。 资料来源 曹彦.江苏中医,1997,(1):8 评 按 脂溢性皮炎中医称之白屑风,是发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性皮肤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此病往往白头部开始,向下蔓延至其他脂溢部位。临床表现为干、湿性两型。前者红斑,干燥,覆糠秕状鳞屑;后者为黄红色或淡红色斑,上覆油腻性鳞屑或轻糜,易反复发作,日久累及至发,导致脂溢性脱发。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湿热内蕴、外感风邪,或阴虚、血燥、肌肤失养有关。本方为自拟方,具有清心滋水、化湿止痒之功。方中川黄连苦寒清心泻火,生地滋肾水而助黄连泻火,地肤子、野菊花、白僵蚕、白鲜皮祛风化湿止痒。六药合用,表里兼顾而收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