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万人从事美容或相关行业,全国城镇美容业年产值为1680。4 亿元,占全国GDP1。8%。预计2010年,整个行业的销售额将达到5000亿元。在这庞大的消费队伍中,有一个群体值得特别关注——学生,既有刚刚参加完高考的高中生,也有即将毕业面临求职的大学生,当然女生占了绝对多数。
整容渐“迷”学生眼
从2008年1月起,山东省济南千佛山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刘瑞鸣每天要接待几十位咨询者,还要安排三到五台手术。刘瑞鸣的手术台,就像一条“美人流水生产线”,在生产线上等待“加工”的,大部分是高中生和大学生。
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小晴是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医院做“隆下颌”手术的。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从去年11月开始,小晴先后参加了十几场大型招聘会。她在去一家小公司应聘网站的商务代表时,被主考官以“难以代表公司形象”为由婉言拒绝,于是小晴选择了整容。
小晴的手术大约持续了一小时,前二十分钟,医生一直在根据小晴的需要仔细雕琢硅胶假体。这时的小晴还在不停地和医生交流,希望隆好后的下巴能尖一些,就像周迅的一样漂亮。假体雕琢完毕,医生准备给小晴注射麻药。看着注射器小晴闭上了眼睛,双手紧紧攥在一起。针头刺进口腔的一刹那,小晴因为疼痛和恐惧开始发抖,双手也紧紧攥住妈妈的手。手术顺利结束,走下手术台的小晴长吁一口气。在麻药的作用下,疼痛感还没有发挥威力。接下来的几天,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小晴只能进流食。但一想到摘去纱布后愈加漂亮的自己,小晴表示这点痛苦可以忍受。
与小晴一样,正在念大学三年级的小唐是北京一所影视学院学生,今年寒假她没有回老家看望父母,也没有出去游历山川,而是一个人呆在了学校,为的不是参加社会实践也不是复习功课,而是接受了三项面部整形手术——开眼、垫高颧骨和削腮。小唐接受整形手术不是因为原先不美,她从小就被人称作“美人坯子”。因为以后要当演员,“当然就要有完美的外型呈现给观众”。
谈到整容,小唐有自己的看法,她说:“我认为漂亮就是一种礼貌,化妆不是对别人的礼貌吗?做整形手术不过就是化了一个永久的妆吗?现代社会是崇尚个性张扬的,整容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我们整容对社会没有造成丝毫的损害,我们不需要别人的认同,但其他人也不要来指责我们。”
记者在与这些做过整形手术的学生交谈时发觉,其实她们对待整容坦然的背后,依然还是有着很多避讳,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选择在假期里做整形手术。记者来访时,小唐才刚做完手术一个月。但即使是像小唐这样开朗的女孩也表示:“ 当然要避讳一点,别人不问我肯定不会主动说自己整过容,不想成为别人谈论的话题,越少人知道、少生事端越好。”
求职是整容的重要理由
据记者了解,像小晴和小唐这样选择整形的高校学生年龄段在19岁至22岁之间,其中以大四学生为主体。一项关于上海市大学生整形美容心理问题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整形美容大军的第二大群体,占当前整形美容大军总数的34。4%,其中60。3%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求职竞争力,这种整形原因在女大学生中尤其突出。上海长征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江华教授指出,最近两年寒假期间,做整容手术的学生比平时增加了三四成,其中女生占了2/3。她们中有不少的确是因为考虑到就业、求职等因素而来的,今年这一趋势同样出现,其中多半是学艺术、设计、外语的毕业生。
如果说激烈的竞争让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走捷径的想法,那么人才市场上出现的对应聘者容貌的苛求在某种程度上则触动了大学生寒假整形的神经。在北京市一家人才交流市场,记者遇见了某高校2006届毕业的小丽。她告诉记者,因为相貌平平,一年来她一直奔走在各地的人才市场,但除一些技术型职位,不少招聘单位都在相关职位上对求职者的形象提出“形象气质佳”、“身材苗条、外貌靓丽”的要求。她今天只投出了4份简历,还有2家用人单位拒收。
下午,她在记者的陪同下,来到一家视觉广告公司。该公司艺术总监的话让小丽十分失落:“我们需要经常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但你的形象气质和穿着打扮,并不符合要求,衣服简直可以用简朴来形容,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员工。”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墙上贴着的招聘海报上写着:“身高1米68以上、身材苗条、长相具有亲和力并具有时尚气质。”
“我们也不想这么苛刻,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只能这么做。”招聘人显得有些无奈。他告诉记者,目前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只能从更细、更广的方面对求职者提高要求;外貌形象好的员工会给客户留下良好印象,为往后业务增添砝码。
重庆市急救中心整形外科主任吴一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压力也加大,各行各业都需要有朝气的员工,外形上漂亮的人更容易被接受。
另外,一些整形外科医生在学生整容风潮中也扮演了“催化剂”的作用。大多数学生原本一开始到医院做的都只是单项的整形手术,在与医生咨询时,医生总会建议她们除此之外如果再做做其他的就更好更完美了,学生因为年轻心智也不成熟,很多都对医生的话深信不疑甚至言听计从,便做了一项又一项的整形。
重庆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蒲奇军指出,现在媒体上各种选美和变向的选美宣传实在是太多了,给人以美的风采展示也很多,这些都对人们对美的追求有着很大的牵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学生们整容所需的费用除自己平时积攒外,大部分靠父母赞助,前来整容的大学生表示父母对自己的行为全力支持,认为有一个好的形象,对就业、找对象都有一定帮助。
整容风险谁承担
春节就要到了,15岁的小冉却不敢走出家门,她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先照镜子,这个习惯保持一个多月了。产生这个习惯的缘由来自一个手术——整容。
那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小冉突然发现自己的眼睛像金鱼眼,耳朵是招风耳,鼻子也塌塌的,一点也不好看,于是决定整容。小冉挤出所有时间去打听美容院,按照广告的地址,她分别在所在的城市里找到了3家美容院。出乎小冉的意料,得知小冉未成年,又没有监护人陪同,美容院拒绝做手术。小冉相信会有美容院接受她。她用了化名,并谎称自己16岁,父母支持她整容,终于有一家美容院接受了她。
手术做完后小冉回到家,母亲被吓坏了。看到孩子稚嫩的脸上,一双眼睛肿得老高,耳朵肿得很厉害,她没有办法责骂孩子,她只有心疼。小冉天生心脏不好,血压高,在没有做身体检查的情况下就上了手术台,万一……妈妈不敢往下想。
怒气冲冲的妈妈找到美容院,医生带着小冉在当地一家军队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整容对小冉的眼睛和耳朵没有太大的影响。至于是否会留疤痕,要过3个月后才知道。摸着依旧肿胀的眼睛,小冉已经流不出悔恨的泪。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形外科博士薛红宇对小冉的遭遇感到忧虑:其一,很多孩子是背着父母,用自己的零花钱去正规医院做整容。当他们得知18岁以下的孩子必须有家长签字才能接受手术后,可能转向要求不那么严格的私立整形医院。这有可能增加手术的隐患和风险。
比整容更重要的是整心
采访中,河南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美容科主任陈航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刚参加完高考的小文,虽然面容姣好,但还是磨着家人来到医院,让医生给她垫个尖下巴。因小文的脸形较圆,尖下巴不适合她,医生建议小文放弃手术。但执拗的小文还是不依,经过和小文父母的交谈,医生了解到,原来小文在高考期间得了轻微的偏执症。高考后,面对突然松懈的生活,小文无所适从,听同学说她下巴太圆,就有了垫尖下巴的想法。最后,医生为小文介绍了一位心理医生,帮助她解决了心理问题。
陈航说,做美容的学生大多因缺乏自信而来到医院,其实他们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就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目前,整容医院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医生,此时,整容外科医生一般要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后,再确定他们是否适合整容。陈航建议,所有准备整容的学生们,最好先让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分析解决心理问题,必须确定心理并无异常;然后,在家长的陪同下,到专业的整形机构选择整容。
对于学生整容,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丛中认为,从积极方面看,这反映出现代社会开始重视个人价值,重视对美的追求,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消极方面看,反映了现代年轻人心态浮躁,脚踏实地的努力不再重要;若长得漂亮一点,无论是社会尊重程度、将来的工作机会和求偶机会,都会为之改变。
面对学生中的整容风,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涂敏霞表示担忧。她认为,学生中盛吹整容风,反映了部分青少年心态浮躁,不再注重脚踏实地的真才实学,而是寄托于美丽外表,信奉长相是个体在求职、择偶乃至受社会尊重程度衡量上的决定因素。
“丑小鸭”怎样才能变成“白天鹅”?涂敏霞呼吁,老师、家长要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的“审美观”。第一,每个光环背后,哪怕先天条件优厚,都离不开后天的奋斗、拼搏和汗水的挥洒。第二,“白天鹅”是因为自信,所以才美丽。即使外表再好,但缺乏自信心,也只能永远是一只“丑小鸭”。第三,树立自信心,是建立在广博的内涵基础上,并非短暂的、速成的“美丽”可以达成。青少年要想为成功添加砝码,要先打好科学文化、修养素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