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青海省各级政府连日来的严密防控,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肺鼠疫疫区已于8日晚解除封锁,经过疫情考验的兴海草原将要恢复以往的宁静。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广大群众防疫意识淡漠、防疫知识贫乏是此次疫情暴发的根本原因,亡羊补牢,对广大群众特别是边远地区群众的防疫宣传教育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专家查明,疫情祸起一条家犬
7月30日,青海省兴海县子科滩镇发现一起疑似鼠疫疫情,经实验室48小时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专家确认为肺鼠疫,确诊病例12例。
回顾这次疫情的发起不难发现,12例确诊病例中,除首例患者外,其余受感染的11人,主要是首例患者的亲属,另有一名村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在首例患者发病后,与他有过密切接触。
经专家初步查明,首例患者发病是因家犬引起。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王虎教授根据首例患者发病前后的经历和表现,结合鼠疫的传播途径推测,首例患者的发病路径是:他家散养的狗觅食了草原上自毙的染疫旱獭而感染了鼠疫,之后死亡。他在处理狗的尸体过程中,受到狗身上寄生跳蚤的叮咬,而感染了鼠疫。从感染到死亡仅三天时间。
他介绍,鼠疫的传播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二是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三是通过剥食患有鼠疫病死动物时,鼠疫菌直接进入创口感染,引起鼠疫。
防疫意识淡漠是根本原因
王虎教授说,对病死的家犬,按照防疫规范,应该在自身有防护的情况下,在距离居住点50米外的地方挖坑,将死犬拖入坑中焚烧,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再进行深埋,之后对发现死犬的地方、死犬经过过的地方都要进行消毒。
但是,首例患者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身背已经死去的家犬抛在野外,和死犬的这种密切接触给他带来了丧命之灾。他染病后,他的亲属和邻居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探视、照顾他,与他密切接触,导致感染。
特别是,其中还包括一名村医,作为一名身处鼠疫疫源地的医务人员,对鼠疫这种烈性传染病缺乏起码的防范和自我防护意识,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没有做好自身的防护,导致自己也被感染。
“这些都反映出,在西北广大的边远地区,很多群众连基本的防疫意识都没有。”王虎说。
青海辽阔的牧区社会发展滞后,牧民群众普遍文化程度低,文化素质差,由于贫穷和自然环境恶劣,导致生活条件差,自身的卫生保健意识薄弱。这些都是群众缺乏防疫意识的重要原因。
虽然各级疾控部门开展了卫生保健、防止传染病知识等的宣传,但是收效甚微。有过长期基层工作经验的王虎说,很多牧民群众基本都是文盲,汉语的宣传材料看不懂,藏文的宣传材料也看不懂。
记者近日在疫区采访中,群众反映出对鼠防知识不了解。兴海县牧民万玛吉告诉记者说:“刚开始听说发生鼠疫,我心里特别害怕,想带着家人离开这里,后来检疫站的医生给我们宣传后,慢慢的不害怕了。”她说以前只是听说过鼠疫,但是并不了解,没想到这个病这么厉害。
鼠疫防治任重道远
经过青海省各级政府连日来的严密防控,青海省兴海县发生的肺鼠疫疫情已解除封锁。疫区群众情绪平稳,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布基地副主任丛显斌介绍,青海牧区全部属于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是全国甚至是全球鼠间鼠疫的高发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长期存在并且复杂而活跃,旱獭、藏系绵羊、牦牛等19种动物自然感染并参与鼠疫流行。因此青海地区人间鼠疫发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多为重症型,死亡率高、危害严重。
而事实上,鼠疫不只在青海会发生,也不只在中国会发生,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方都发生过也存在再发的可能。人类与鼠疫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但目前仍还有鼠疫菌在自然界存在,它的保存机理、有效鼠疫疫苗等关键性理论和技术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再加上鼠疫自然疫源地无法进行改造,致使鼠疫仍然是危及人类,又是全球重点控制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对人类来说,鼠疫是一个永恒的威胁。”丛显斌说。
专家同时表示,虽然人类还无法消灭鼠疫,但是它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要了解基本防治知识,加强自身防护,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这就要求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一定要跟上,要到位。
青海省省、州、县三级鼠疫应急指挥部新闻发言人、海南州副州长董富奎说:“此次疫情反映出,做为地方政府,必须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下大力气从组织机构、人员培训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培训等扎实做起,并建立一个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