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牙周疾病是损害国人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更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据调查,我国约有6~7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其中以患龋病者最多,人均有2颗以上的龋齿,牙周疾病的患病率高达80%。为此,我国从1989年开始把每年的9月20日定为“全国爱牙日”。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关注孕妇口腔保健”。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和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口腔健康包括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现代研究证明,牙病可以引发或加重冠心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因此,口腔健康不仅使人能充分地咀嚼,享受美味佳肴,更好地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使人口齿清晰,尽情表达自己的意愿,自由地与人交流,增强自信,在社会舞台上充分地展现自我,还能避免和减少“病灶感染”和冠心病、糖尿病、胃病、新生儿低体重等病症的发生。
人在一生中有两副牙齿。第一副牙齿称为乳牙,共有20颗,于出生后6~7个月开始萌出,在两岁半左右长齐。第二副牙齿称为恒牙,共有32颗。第一颗恒牙于6岁左右开始萌出,随后乳牙便按一定的顺序和年龄逐次脱落,然后相继被恒牙替换。除了第三磨牙以外,大约在13~14岁左右乳牙就可全部脱落,恒牙全部长齐。第三磨牙约在 17~21岁萌出。
据调查,我国约有6~7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其中以患龋病为最多,人均有2颗以上龋齿,牙周疾病患病率高达80%。实际情况说明,一方面国人尤其是学生的龋齿与牙周疾病的情况严重,并且有随年龄增长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我国口腔预防保健的人力、物力、财力非常有限,各地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区甚至还存在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空白。为此,我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和有关专家认识到,牙病的惟一出路是预防。
防治牙周疾病预防是关键
牙周疾病是指由于支持牙齿稳固的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受到损害,不能紧密地抱住牙齿,从而出现牙龈流血、溢脓、牙齿松动或移位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
通常,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被诊断患有牙周疾病:①刷牙时或咬食物时牙龈出血(牙刷或食物上有血迹);②牙龈红肿、触碰时易出血,牙面有牙石;③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咬物无力、牙根暴露;④有口臭,轻压牙龈可有脓溢出。通常,轻微的牙龈出血是早期牙龈炎的指征,此时不应停止刷牙而应用软毛保健牙刷认真地刷牙,一般都可以使牙龈出血得到控制。如果一周后还有牙龈出血的现象,就应及时找口腔医生检查和治疗。那么,该如何防治牙周疾病呢?
1.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最好每6个月检查一次。
2.定期进行洁治(洗牙),一般可每年洗一次。
3.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每天早、晚刷牙,并选用软毛保健牙刷,每次刷牙3分钟。
4.一旦出现牙周脓肿,可在牙龈处切开排脓,或配合抗菌药物,或给予清热泻火的中药,以使急性炎症消退。
5.对较重的牙周疾病则需要拔除牙齿后以假牙修复,以避免出现关节炎、风湿热及肾炎等疾病。
6.要注意调节饮食,克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吸烟等),以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
如何防治龋齿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病变初期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则形成龋洞,最终导致牙冠完全被破坏。通常,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齿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可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此外,龋齿的继发感染还可以导致关节炎、肾炎和多种眼病等。在临床上,根据牙齿被破坏的程度,可将龋齿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①浅龋:龋蚀破坏只局限在釉质,初期表现为釉质上有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继而牙齿表面遭到破坏,一般没有自觉症状;②中龋:龋蚀破坏已达到牙本质,形成牙本质浅层龋洞,龋齿遇冷水、冷气或甜、酸食物会感到酸痛;③深龋:龋蚀破坏已达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或已影响牙髓,龋齿遇冷、热、酸、甜都有痛感,尤其对热更敏感。了解了龋齿的特性,从下面几方面入手进行防治很重要:
1.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尽可能做到每次饭后都要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小儿可由家长用柔软毛巾或绒布擦洗牙齿。3岁以上的幼儿则可以自己试着刷牙。
2.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糖的含量: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少吃零食和甜食的习惯,尤其是睡前,要注意儿童三餐的合理搭配,养成儿童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磷、维生素食物的习惯。此外,还要重视婴儿的母乳喂养。
3.增强牙齿的抗龋性:主要是通过氟化法增加牙齿中的氟素,特别是改变釉质表面的结构,以增强牙齿的抗龋性。目前被认为效果较好的氟化方法有:自来水氟化、学校饮水氟化、牙面涂氟、含氟牙膏刷牙、氟溶液漱口等。且任何氟化防龋方法,都只能用于水源无氟或低氟区,而在高氟区则不能使用。此外,有氟斑牙的儿童也不应使用氟化方法。
相关链接
▲儿童什么年龄矫正牙齿最有效
一般来说,不同错合畸形矫治的最佳年龄有所不同。 在乳牙期(3~5岁)和替牙期(6~11岁),一般的错合畸形(个别牙齿错位等)不需要立即矫治,因为在这个时期,牙颌正处于调整时期,随着不良习惯的纠正,多数患儿的错合畸形常可以自行纠正。这时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很快,不适当的矫治反而会影响其发育。但是,对于严重妨碍儿童生长发育的错合畸形,则需要进行初步的矫治。如:乳牙反合会妨碍上颌骨的发育,影响面部的外形,应当及早治疗。如果患儿能配合,在3~5岁都可矫治;严重下颌后缩的患儿在替牙期(7~10岁)就可进行早期矫治,以阻断其向严重的方向发展,也为以后继续矫治减少难度。恒切牙的重度扭转可在替牙期矫治。大多数的错合畸形患儿要等到牙齿替换完的恒牙期(大约12~14岁)才可以进行矫治。因为此时矫治完成后容易保持稳定的效果,不会再有大的变化。从理论上讲,矫治错合畸形的最佳年龄是在儿童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即男孩在12~14岁,女孩在11~13岁。在这个时期进行矫治,疗程短,效果好。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如15~17岁,由于处于青少年期,生长发育仍然比较活跃,虽然治疗难度略有增加,但矫治效果也比较好。但如果到了18岁以后,孩子进入成人期,生长发育基本完成,矫治效果就不如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但是,对于严重的骨性错合畸形的孩子,不能单纯用正畸的方法来完成矫治,必须等到18岁以后的成人期配合外科手术来进行治疗。
▲妊娠期口腔保健
研究表明,孕妇的口腔健康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口腔健康,所以,爱护牙齿应从孕妇做起。这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具有生活规律改变、进食次数增多、爱吃零食、偏爱酸甜食物等特点,可使孕前本来没有龋病的妇女在妊娠期患龋病,也可使孕前已有龋病者在孕后龋病加重或龋齿数增多。此外,孕妇由于内分泌的改变,若不注意口腔卫生容易患妊娠期牙龈炎,尤其是有吸烟嗜好的孕妇。那么,孕妇应如何进行口腔保健呢?
1.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定期使用牙线清洁邻面牙菌斑。
3.妊娠期的妇女因口腔组织敏感性增高,刷牙时要选用刷头小,刷毛软,磨毛的保健牙刷。
4.选用含氟牙膏刷牙,预防龋病。
5.注意平衡膳食,选择有利于身体健康和非致龋性食物,并遵循科学的进糖原则,少吃甜食,减少零食。妊娠期的妇女要摄取足够的营养,包括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必要的微量元素,以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形成和钙化。
6.妊娠期治疗龋病和牙龈炎的最佳时间是妊娠中期,即妊娠4~6个月时。
7.孕妇吸烟和被动吸烟除了有害全身健康外,还会使胎儿发育畸形,常见的口腔畸形为唇腭裂。因此,孕妇除自身不要吸烟外,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孕妇喝酒可导致胎儿颌面部发育畸形,因而孕妇也不要喝酒。
8.许多药物对胎儿颌面部和牙齿的发育都有害,因此,孕妇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有此八种疾患者请慎拔牙
拔牙,虽是口腔科常见的小手术,但有下列病史的患者,拔牙就不能太随意。
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稳定,又无心、脑、肾器质性损害者一般可以拔牙。如果血压高于180/100毫米汞柱者应先治疗,再考虑拔牙。
心脏病患者如果有下列情况者不宜拔牙: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塞;不稳定或最近才开始的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未被控制的心律不齐等。
血液病患者血友病(凝血因子缺乏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患者,如贸然拔牙,常会引起出血不止,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拔牙后容易发生伤口感染,还会加重糖尿病,必须拔牙者,则应在糖尿病病情得到控制后再进行,并在拔牙前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有明显损害者,应先保肝治疗,待肝功能基本正常后才可拔牙。
孕妇在孕期前3个月内拔牙容易流产,后3个月内拔牙易早产,故应在怀孕第4、5、6三个月期间拔牙较为安全。妇女月经期拔牙易出血,故也应暂缓拔牙。
甲亢患者不经内科治疗,不宜拔牙。
颌面部癌肿患者与做过放射治疗部位同侧的牙齿不宜被拔除,以免引起放射性骨髓炎。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