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慢性乙肝疗效新方法

时间:2009-07-30 |来源:三九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近期的研究发现,表面抗原的定量监测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指导,让疗效看得见,并坚定患者与医生双方的治疗信心。并且表面抗原的定量监测不只是在治疗期间可以发挥作用,治疗停止后的长期随访监测对慢性乙肝的成功治疗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表面抗原的清除”正成为乙肝治疗的目标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的公众健康问题,这种疾病困扰着全世界超过3.5亿的人群。它是慢性肝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每年大约一百万的患者死于慢性乙型肝炎,使其成为全世界排位第十的致死因素。

  香港中文大学陈力元教授

  香港肝病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陈力元教授指出,“表面抗原的清除”正成为国际医学界关注的新的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被赞誉为“金牌”疗效和“最接近治愈”治疗结果。

  在过去,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表面抗原阴转的自然几率非常低,曾一度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目标,随着研究的发展和新药的问世,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早已从ALT的恢复正常、发展到了HBV DNA的抑制,以及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表面抗原清除并转换的重要性被重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长期研究结果显示,单纯的HBV DNA抑制仍会有病情的反弹,而e抗原转换和表面抗原清除意味着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激发,患者获得了持久的疗效。

  目前,国内外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长期目标定位在:预防肝功能失代偿;减少和预防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的发生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而表面抗原清除将显著降低肝癌和肝硬化的发生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在乙肝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观念,并提高期望,患者和医生都应该致力于追求可能的最佳治疗效果——表面抗原的清除。这些最新数据表明,通过治疗过程中监测表面抗原的下降程度可以帮助指导长期疗效,医生就可以坚定地告诉某些患者:派罗欣治疗可能获得成功甚至达到临床治愈。”法国巴黎大学肝病教授Patrick Marcellin说。

  表面抗原定量监测有助于争取最佳疗效

  乙肝有e抗原阴性乙肝与e抗原阳性乙肝(俗称:小三阳与大三阳)之分:根据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e抗原的和检测不到e抗原, 分别称为“e抗原阳性乙肝”和“e抗原阴性乙肝”。虽然一些治疗的终点不同,获得表面抗原清除是这两种乙肝的最佳治疗目标。

  对于e抗原阳性的患者,在治疗后发生e抗原的清除,或是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即e抗原消失,e抗体出现),代表着治疗有效,表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已经能识别并有效控制病毒,并且预示了更高的表面抗原清除机率。在一项新的e抗原阳性患者的研究显示,派罗欣治疗24周后,在表面抗原有显著下降的患者中,50%能获得e抗原转换,对这些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治疗终点。此外,在治疗结束后的6个月,这些获得e抗原转换的患者约有20%可进一步实现表面抗原的清除,就是所谓的“临床治愈”。

  对于e抗原阴性乙肝,根据另一项在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上发表的新的研究,即使在停止派罗欣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的e抗原阴性患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在停止治疗后第5年,12.2%派罗欣治疗的患者表面抗原被清除,而拉米夫定治疗患者清除率仅为3.5%。

  总得来看,使用派罗欣治疗获得表面抗原清除的患者数可以说是一个突破,因为如此高的表面抗原清除率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中从未被证实过。而且,研究者们发现,治疗期间表面抗原的下降与实现临床治愈有关。

  陈力元教授解释到,相对于快速抑制乙肝病毒的口服药物来讲,派罗欣不仅可以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并且可以激发机体的免疫力,正是由于派罗欣诱导的长期免疫应答使一些患者的表面抗原清除率持续增长,相比可能需要终生服用的口服抗病毒药物,派罗欣48周的固定治疗疗程成为一种更经济的治疗选择。

  最后,陈力元教授强调,这个研究的结果只是众多临床参考指标之一。对患者而言,了解相关信息,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增进治疗信心 ;对医生而言,结合其他指标,有机会了解哪些患者未来的疗效特别好,哪些患者需要做个性化调整,提高治疗效果,未来慢性乙肝的治疗应该是更加个体化的治疗。

  

 想了解更多肝病的相关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