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三九医药网 > 急救科 > 日常急救 >

走出误区 让腹泻去也匆匆

时间:2009-08-07 |来源:三九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专家

  北京市健宫医院消化内科教授张泰昌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罗学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教授李军祥

  上篇

  腹泻来了,吃还是不吃

  误区1:腹泻时要用“饥饿疗法”

  专家解释——

  传统的观点认为,腹泻的人不应该吃任何东西。事实上,人在腹泻时,虽然消化功能会下降,但吸收功能还较为正常。腹泻时,身体恢复需要蛋白质和能量,一定要继续进食,以改善身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身体恢复健康。不能仅靠输液、吃补药、吃营养品来代替吃饭。

  因此,患有急性腹泻,除了伴有严重呕吐时,应暂时禁食、输液补充营养外,一般都应该进食。

  正确方法——

  急性腹泻时,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进食4~5次,每次半饱或七八成量。不足的部分从输液中补充。饮食应是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低油脂等对肠道刺激小者。病情重者可用流食,如藕粉、米汤、果汁、菜汁;病情轻者可用半流汁食物,如软米粥、面条、蛋羹等。然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急性期患者不宜喝牛奶、豆浆,因为牛奶含乳糖、豆浆易产气,这些食物进入肠道后容易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腹痛,增加患者的痛苦;肉食不易消化,暂时不吃;茶、咖啡类饮料含有咖啡因,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应该避免。

  误区2:腹泻时应多喝白开水补充体液

  专家解释——

  光喝白开水是不够的,因为急性腹泻时不仅丢失了大量水分,还丢失了电解质,因此在治疗期间两者需要同时补充。

  正确方法——

  如果腹泻不太严重,自己在家可按以下方法配制口服补液:①米汤口服液。米汤500毫升,盐1。75克(约半啤酒瓶盖)。②糖盐水。白开水500毫升,盐1。75克(约半啤酒瓶盖),白糖10克。用法与用量:可选择以上任何一种液体,按每千克体重20~40毫升,4小时内服完。以后酌情补充。

  腹泻较重者应去医院治疗。口服补液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配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若无葡萄糖,可用蔗糖40克代替),加水1000毫升。药店和医院都有配好的口服补液盐供应,按医嘱服用即可。

  中篇

  止痛止泻,该用不该用

  误区1:腹泻来了,腹痛难忍,先止痛

  专家解释——

  腹泻往往伴随腹痛,让人痛苦难受。然而,因此就吃止痛药止痛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腹泻伴有腹痛者,常见于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若此时应用某些止痛药,如吗啡、杜冷丁、复方樟脑酊(内含吗啡),因其能减慢肠蠕动,收缩括约肌,减少消化液分泌,延缓肠内容物推进而止泻。但同时,可因强烈镇痛作用而掩盖病情发展,导致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而被延误诊治甚至危及生命。

  正确方法——

  凡有腹泻伴有腹痛者,在没有明确病因诊断之前,吗啡、杜冷丁等阿片受体激动剂应列为禁忌。必要时,可慎用阿托品、山莨蓉碱等解痉药。但患有青光眼的老人应禁用,以防不测。

  误区2:拉肚子,当务之急是止泻

  专家解释——

  腹泻的病因很多,常见的病因有肠道感染、中毒、过敏、消化或吸收不良、炎症以及胃肠道功能失调等。如果不分清情况,一拉肚子就先用止泻药,可能掩盖病情,影响医生诊断,还有可能影响肠道对细菌及毒素的排泄,加重病情。

  正确方法——

  在治疗上,适当应用止泻药是必要的,但需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腹泻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常见于受凉、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原则上讲,止泻药只适用于非感染性腹泻,而感染性腹泻一般不用,尤其是在急性期,炎症及中毒症状(如高烧)较明显、脓血便较多时,应视为止泻剂的绝对禁忌;到了恢复期,病情明显好转,大便不带脓血,仅是水分较多时,也可短时服用止泻剂。

  止泻只是一种对症治疗,病因治疗才是根本。因此,止泻补液的同时,切勿忽视对原发病的治疗。

  误区3:急性腹泻就是肠道有炎症,要吃抗生素消炎

  专家解释——

  很多人一有腹泻,就使用复方新诺明或诺氟沙星(氟哌酸)等抗生素。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

  前面提到,腹泻有感染和非感染性两类,非感染性腹泻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方面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不好的一面,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比如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还可导致肠道的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甚至耐药反应。长期滥用抗生素者更是危险。

  正确方法——

  近年的研究显示,腹泻中只有30%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一般是菌痢、霍乱、沙门氏菌感染、各种重症、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下,或大便带脓血、12岁以下的患儿,出现突然发热、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肌肉发紧等症状者,以及特殊病患的腹泻方可给予抗生素。但服用什么抗生素、如何服用,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4:吃了几天药后腹泻还不见好转,就该换药

  专家解释——

  其实,任何药物发挥作用都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如果不按规定的疗程用药,当然达不到效果。再则,频繁更换抗生素,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造成适得其反的不良后果。

  正确方法——

  要按规定的疗程用药,不可随意频繁换药。除非有特殊情况,如未按细菌对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的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更改。

  误区5:腹泻期间可以吃大蒜杀菌

  专家解释——

  生大蒜中含蒜氨酸和蒜酶,在胃中可生成大蒜素,具有很强杀菌能力,经常食用生大蒜对肠道有害菌可起到抑制和杀灭作用。但急性肠炎期出现腹泻之后,却不宜吃大蒜。因肠道急性炎症时,肠道局部组织炎症水肿,腺体分泌亢进,大量体液进入肠腔,若此时再进食大蒜等辛辣食品,则可能加重对肠壁的刺激,促使肠壁进一步充血水肿,从而加重腹泻。

  正确方法——

  急性腹泻不宜吃大蒜,尤其是生蒜。吃大蒜防腹泻,应该在未病之时服用,方可显示其功效。

  友情提醒

  如果是婴幼儿出现急性腹泻,则必须去正规医院小儿科就诊治疗,切不可按成人剂量和用法用药。成人使用的部分抗生素如氟哌酸、氧氟沙星等对婴幼儿毒副作用极大,并可影响骨骼发育。

  下篇

  腹泻好了,停药不停药

  误区1:腹泻停止后,就不用再继续服药了

  专家解释——

  在治疗过程中,不少人常以症状为服药依据。当腹泻的症状停止后,患者就认为急性肠炎已经痊愈,并把正在服用的药物停掉。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不按医嘱服而自行停药,会因治疗不彻底而使腹泻由急性转为慢性。

  正确方法——

  患有腹泻后,一定要按规定的疗程坚持服药,不可随意停药,以免留下隐患,给治疗带来困难。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症状全部消失后,继续服药两三天,有条件者应做大便细菌培养,待转阴后方可停药。

  误区2:腹泻好转了得多吃点,把损失的营养成分补回来

  专家解释——

  虽然腹泻好转了,但人体还处于恢复期,这时肠道对食物非常敏感,要特别注意节制饮食,应避免过早进食肥肉、油炸食品、生冷坚硬及多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黄豆芽等。菜肴要容易消化,富于营养,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步扩大进食的范围。

  正确方法——

  在腹泻恢复期采用食疗的方法,可以加快患者康复的步伐。

  姜茶饮:取干姜丝、绿茶各3克,沸水冲泡约15分钟,即可饮用,每日数次。适合于寒湿腹泻、肠鸣腹痛、胃胀食少者。舌苔黄有热者忌服。

  醋蛋炒瓜叶:将鲜黄瓜叶30克洗净切碎,打入2枚鸡蛋搅匀,放入铁锅中干炒至熟时,烹入米醋10毫升即可。每日吃1次。适合于湿热泄泻、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大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者。

  炒米粥:取粳米50克,放入铁锅中干炒至溢香时加水适量,烧汤服。适合于腹泻伴饮食积滞、食欲不佳者。

  山药蛋黄粥:将山药500克捣碎,加适量清水,用文火煮沸约2分钟时,调入鸡蛋黄2枚,再沸即可。1日内分次空腹温服。适合于脾虚腹泻者。

  误区3:拉肚子排出了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就是清肠

  专家解释——

  现今社会上流行一种“清肠”疗法,即定期地清洗大肠一次,将人体内的有害物质从大便排出。这从某种程度来说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好处,但也可能影响人体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腹泻与“清肠”疗法不能相提并论,腹泻会引起体内有益物质丢失,不是所谓的“清肠”。

  正确方法——

  正常人最好不要轻易去做“清肠”疗法,应尽可能通过自己排便而达到清除人体内有害物质的目的。首先要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方式,少吃高脂高蛋白食物,多吃瓜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的食品;其次养成每日解大便和晨练的习惯;此外,保持肠道的生态平衡,多补充肠道益生菌群,多吃酸奶、大豆低聚糖等将改善肠道环境。

  腹泻用药看过来

  治疗腹泻,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腹泻由细菌或病毒等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多由饮食不节、食物过敏、生活规律改变、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因此,一定要分清腹泻的类型,然后进行对因治疗。

  对感染性腹泻,首先要分清是细菌性的还是病毒性的。如果是细菌性的,可在医生指导下,针对引起腹泻的病菌种类,选用相应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性的,使用抗生素则无效,可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或对症治疗。

  对非感染性腹泻,可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和饮食疗法,服用一些助消化的药物。

  ——西药

  (1)吸附药及胃肠道黏膜保护剂

  药用活性炭、白陶土、鞣酸蛋白、次碳酸铋、双八面体蒙托石(思密达)等。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急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引起的腹泻。

  这些药物口服到大肠后,可通过吸附或收敛作用减少肠内容物对肠壁的刺激,或形成保护膜,减少肠黏膜渗出而发挥止泻作用。有的也能吸收大便中的水分,使粪便稍微成形。药物本身无杀菌、抗毒作用。因其作用不强,对严重腹泻疗效稍差。

  以上药物宜空腹服用,如需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应间隔一段时间。有呕吐者不宜使用。

  (2)通过影响肠道运动而止泻的药

  地兰诺酯、洛哌丁胺(易蒙停)、复方樟脑酊等。这些药物可用于急、慢性腹泻,对局限性肠炎、溃疡性肠炎、放射病引起的慢性腹泻亦有效,其止泻作用强而迅速。

  主要作用于肠壁,直接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收缩,抑制肠蠕动,从而达到减少排便次数的目的。但必须注意的是,1岁以下婴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和伪膜性肠炎者禁用。

  (3)解痉止痛剂

  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普鲁本辛等药。有选择性解除痉挛的作用,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治疗感染性休克,常用于胃肠绞痛。青光眼、脑出血者禁用。

  (4)调节肠道菌群药

  多为一些人体正常菌群中的有益菌的活菌制剂。常见的有双歧杆菌、嗜酸性乳酸杆菌、酪酸菌、地衣芽孢菌无毒菌株等。可用于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菌痢等。

  应用后能大量补充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数量,并能促进其增殖,以纠正菌群失调,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的生长。但不能与抗菌药物同服,应间隔半小时以上。

  ——中药

  中医药对急性腹泻的治疗以其灵活多变、副作用小见长,所以治疗腹泻时常使用一些中成药,如藿香正气丸(液)、黄连素、葛根芩连微丸、枫蓼肠胃康、加味保和丸、参苓白术散等。这些中成药制剂有抗菌、消炎、止泻及调节胃肠道功能等作用。

  临床上一般可分为以下4型辨证施治:

  1.寒湿型多见于暑天过食生冷而发病,表现为腹泻,大便清稀,不甚臭秽,腹痛肠鸣,恶心呕吐,胸膈痞闷,或兼恶寒重,发热轻,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治宜:散寒燥湿,芳香化浊。可服用:藿香正气丸(液)等。

  2.湿热型表现为吐泻频作,脘闷恶心,腹痛即泻,肛门灼热,吐泻物皆酸腐臭秽,大便黄褐,小便少色黄,心烦口渴,可伴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调理肠胃。可服用:黄连素、葛根芩连丸、枫蓼肠胃康、加味香连丸等。

  3.食滞型多因暴饮暴食所致,表现为腹痛泄泻,粪便异臭,泻后痛减,呕吐酸腐,嗳气饱胀,腹满厌食,舌苔厚腻,脉弦滑。治宜:消食导滞和中。可服用:保和丸、加味保和丸等。

  4.虚寒型多见于脾胃素弱者,表现为吐泻频频,腹痛喜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温中散寒,补益脾胃。可服: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固本益肠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