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也称OK镜,因配戴它导致视力下降、角膜溃烂,司法部门鉴定为8级伤残。大连学生吴某因此将配镜单位大连某眼镜验配中心起诉至法院。该起诉讼曾经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评为2005年全国十大最憋屈维权事之一。日前,该案一审尘埃落定,法院判决该验配中心赔偿包括双倍返还配镜费、伤残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共计约15万元。
OK镜治疗近视的宣传曾经风生水起,角膜塑形到底能不能治疗近视?为此,记者走访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谢培英教授。
塑形术安全可靠
谢培英教授告诉记者,由于缺乏对角膜塑形术的认识,我国有一段时间对OK镜的使用比较盲目,缺乏医疗管理和规范性操作,一些不具资质的公司和眼镜店也纷纷将角膜塑形镜当做普通商品出售,质量没有得到严格监管,甚至出现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以致出现了短时间集中发生数十例角膜感染的现象,严重的甚至摘除眼球或者进行角膜移植。之后,国家药监局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制度,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近年没有再发生这种群发性的严重现象。
她举例说,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和北医眼视光中心均验配了数千名近视患者,大量的临床实践都没有发现严重的并发症。
“在3次全球角膜塑形学术大会和中美角膜塑形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角膜塑形技术有效、安全,但需要一个严谨、规范的培训,减少盲目性,提高医师的验配水平,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医疗化管理。”谢培英说。
戴OK镜有效果
现代角膜塑形术是采用非手术的方法对角膜进行物理矫形治疗,即配戴一种与角膜表面几何形态相逆反的特殊设计的高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OK镜,通过泪液效应,促使角膜朝向一种设计好的、合理的、可调控的、可逆的程序化塑形,从而降低角膜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控制近视进展。
谢培英介绍说:“根据国内外研究,对近视眼的治疗有三大方法比较有效,一个是角膜塑形镜;另一个是一种药物——M受体的拮抗剂,但这种药物还在实验阶段;还有一种是角膜准分子激光手术,但是现在我们不认为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可以根治近视的,现有的治疗近视方法都会有反弹现象发生。”
既然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根治近视,那么,角膜塑形镜又会有多大效果呢?谢教授说:“香港理工大学临床实验证明,戴角膜塑形镜的9岁左右儿童,两年之后,眼轴增长速度仅为戴普通眼镜的儿童眼轴增长的1/2左右。而我们国内的临床证明,连续3年配戴后,近视度数平均减低300度左右。”
个性化设计塑形镜
谢培英向记者介绍了选配角膜塑形镜的一般程序,可真是纷繁复杂。
首先要做一个全面的眼科检查,看看结膜、角膜有无炎症或是先天异常,全面了解近视患者的角膜曲率和整体形态后,进行近视情况的调查,由于近视多伴有眼轴的增长,所以通过超声测眼轴的长度,并根据患者近视病史、用眼习惯、家族情况等,判断近视发展到什么程度,评估今后近视发展的情况。之后,需要检查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和形态。
由于角膜塑形镜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泪液效应,所以还需要进行泪膜特殊检查,通过检查泪液的分泌量、破裂的时间、表面的形态特征等,来评估泪液有无异常,干眼症患者就不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
眼压眼底常规检查都无异常后,就要做屈光检查,确定双眼的视觉功能有无不协调不平衡的状况。紧接着,对视觉质量、功能做进一步评估,比如波前像差检查,评估视觉质量。对比敏感度检查则是进一步评价视觉质量和视觉功能。
这大大小小近20项检查,全部做完需要两到三个小时。做完所有检查,评价没有异常,就到了试戴阶段,试戴的目的一是让患者体验一下戴镜的过程,第二是让患者知道如何处理和护理镜片,三是让患者评价一下眼睛能否适应镜片,有无不良影响,最重要的是让医师评价一下这种设计是不是真的和患者眼睛的表面形态相吻合,能否获得最佳的配适状态。
试戴一两个小时后,医师会评价一下角膜形态有没有发生按照既定设计的变化。如果完全正常,按照医师的设定发生了预想的变化,再对处方进行微小的调整,才会去厂家定制专门的镜片,每个患者的角膜塑形镜片都是个性化的“量身定做”。
一半成功来自护理
在采访过程中,谢培英教授再三强调:“在国外,隐形眼镜都是医疗产品,应该在专门的视光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购买和配戴。而角膜塑形镜的技术含量远远高于普通隐形眼镜,应该采取更加科学严谨的态度。”
“利用角膜塑形治疗近视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验配得当、依从性高、护理得当,成功有一半是来自护理。”谢培英说,“正式使用之前,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培训,讲解镜片如何摘、戴,如何清洁、冲洗、保存、消毒,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关注意事项。患者和家长的依从性非常重要,依从性高,就与医师配合得好,可显著减少隐患。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大部分是护理不规范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