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秋季腹泻是指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多在秋季流行,以9月中旬至12月份多发(10~11月份高发),故习称“秋季腹泻”。本病好发于 6月龄~2周岁儿童。本病可由喂养不洁引起消化道感染,或呼吸道感染所致。轮状病毒感染克破坏小肠绒毛,使小肠绒毛缩短,影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吸收,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病情迁延可致营养不良。
小儿秋季腹泻有哪些症状
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且起病急,潜伏期为1~3天,20%~30%的患儿先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可达38~40℃)、鼻塞、流涕、微咳、咽不适等,继而几乎所有患儿均表现呕吐且发生在腹泻之前,约持续2~3天。腹泻可伴腹痛,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样,可有次数不断增多 ,甚至一天几十次。一般粪便无特殊腥臭味 ,亦无粘液浓血。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计数一般不高,大便镜检大多正常或可见脂肪球,大便电镜检查时多数可发现轮状病毒。由于腹泻及呕吐次数频多、食欲不振 ,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病情严重还可出现电解质紊乱。极个别的患儿还可能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心肌炎而危及生命 ,因此对此病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如何治疗
因为目前尚无对抗轮状病毒的特效药,且该病有自限性,一般自然病程为7~10天,故治疗上以对症治疗为主。
腹泻患儿不应禁食,应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牛奶、蛋汤等。只要孩子能吃 ,精神好 ,就应给予适当的稀软易消化的饮食。禁食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太少,使小儿处于饥饿状态,会引起肠蠕动增加和肠壁消化液分泌过多而加重腹泻。对于轻型腹泻、无明显脱水的患儿,提倡尽早家庭给予口服补液治疗,同时口服思密达等保护胃肠粘膜,减轻腹泻,减少水、电解质的丢失。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口服补液盐(即ORS)”是经济、方便又科学的口服液。每袋含有适当比例的糖、盐和碱,只要耐心地给孩子一勺一勺喂下去 ,就可以收到与静脉输液同样的效果。如出现严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则应及早送往医院给予输液治疗。
小提示:造成小儿腹泻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脱水和酸中毒 ,因而补充水和电解质的早晚及充足与否 ,往往决定小儿的生死存亡。
由于小儿腹泻一半以上是由于病毒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因此抗菌药物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目前上市的很多肠道益菌剂,如妈咪爱、双歧杆菌剂、整肠生、培菲康、乳酸菌素片等,具有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的作用,通过生物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的生长,间接达到杀死病菌的效果,而且无副作用。故除非有确切的细菌感染,小儿腹泻一般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
怎样预防
由于轮状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在研制的疫苗不能覆盖所有的亚型。目前疫苗的覆盖率为47%~68%。疫苗只对相匹配病毒类型起到预防作用。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可预防小儿腹泻。母乳中含有小儿所需要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比牛乳及一切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而且卫生、经济、服用方便。
由于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 ,而这种病毒存在于常见的食物之中,所以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乱吃不洁净食物的习惯,并注意将饮食用具如奶瓶、汤勺每天至少煮沸消毒一次,每次使用前和后都要用开水洗烫。
如发现秋季腹泻的患者应及早隔离,特别是成人患者。虽然临床表现极轻,但其粪便仍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使用过的用具易被污染,很容易造成小儿的感染。所以,必须做好隔离工作,并及早治疗。此外,家长千万不要带孩子去探望病人,也不要让孩子与患儿一起玩,以防传染。
此外,要注意小儿腹部的保暖。秋季气候渐渐转凉,小儿腹部很容易受冻,而患有本病的小儿,由于病毒的侵犯,肠蠕动本已增加,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加快,腹泻不仅不会停止,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小贴士:对于已患腹泻的孩子要特别注意肛门部位的护理,便后可用细软的棉布蘸水轻洗。洗后涂些油脂类的药膏如松花膏、鞣酸软膏等以防红臀。将用过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过的衣物、床单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以免反复感染或传染给其他孩子。
以上内容转载自新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