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你用中医调了吗?

时间:2009-10-17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亚健康,你用中医调了吗?
 

  健康是长寿的基础,而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美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自己是否受到亚健康的伤害,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显示,真正健康者仅5%,患有疾病者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亚健康可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早残和家庭伤害。如何帮助人们全面认识并有效预防和摆脱亚健康,发挥传统中医“整体观、辩证施护”的优势,这是我国治疗亚健康中护理发展的新趋势。

  一、亚健康状态的概述

  1、亚健康是怎么回事?

  亚健康是一个大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前苏联医学家N.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首先提出。亚健康状态是指: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机体的生理性改变,已具备了一些病理条件,出现一些疾病的早期症状表现,但是从临床理化等生物学指标监测中,尚不具备疾病诊断标准的参考数据及结果,是处于健康(第一状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是从健康到疾病的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准备阶段,WHO称其归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这种状态西医检查无阳性体征、无器质性病变,难以诊断,最后常被以为没有病,实际上身体已出现了疾病的前期征兆,它包含着轻度身心失调、浅临床状态和前临床状态三个时段。第一时段即轻度身心失调:是指近乎于健康,约占人群的25%~30%,主要表现有易疲劳、失眠、纳差和情绪波动等,但这些失调易恢复,一经恢复则与健康者无任何差异。第二时段即浅临床状态:是指已出现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趋势,潜伏着向疾病发展的高度可能性,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30%,但40岁以上者比例猛增,表现为慢性疲劳或持续性身心失调,即所谓“三力减退”(活力、反应力、适应力)。第三时段即前临床状态:是指界于浅临床和疾病状态之间,这部分人群只有10%,如尚未出现固定的“三高一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低免疫力)的异常,即偶发或有倾向性,此类群体严格地讲不属于亚健康范畴,而应归于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

  2、亚健康状态的基本特性:

  ①普遍性和危险性。身体无明显疾病,但抵抗力降低,适应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亚健康状态可间断或持续性出现,但通过科学调理又可明显消失、恢复健康。据WHO统计,处于亚健康的人群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目前呈上升趋势,美国每年有600万人被怀疑患有亚健康,澳大利亚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口达37%,日本有数以千计员工中有35%的人在忍受着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痛,而且至少有半年以上的病史。另据卫生部对中国10个城市的工作人员的调查,处于亚健康的人占48%。就年龄而言,根据上海市对23000人群调查,18~40岁的人群随年龄增长,轻度身心失调呈缓慢上升趋势;而40岁以上者,浅临床状态的比例则迅速升高;55岁左右则多进入前临床状态;65岁以上者即使没有明确诊断的疾病,绝大多数也处于生理衰老状态的特殊表现类型,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②双向性和可逆性。由于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相对的、动态的、而不是绝对的、静止的,亚健康即可向疾病状态发展,又可向健康状态逆转,如果采取积极主动地防治,会达到不患病或不发病之目的,其疗效高、费用低;否则,进入不健康状态后,控制不好不论是从经济上还是疾苦上讲,其代价都是很高的,结果必定是凶多吉少。

  3、 亚健康高发人群分布特点:

  就行业而言,首为中年知识分子和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人士领导干部影视明星汽车驾驶员警察;次之,运动员具有过分抱负,敌意感很强的A型性格行为的人群其发病率也较高。近几年,我国中年人群的“猝死”现象屡屡发生。讲亚健康,正像俗话说的那样,“不怕挣得少,就怕走得早”。有了健康,才能谈得上其他,比如人们追求的知识、名誉、地位、成就、事业、金钱、爱情等要素,可以比作“0”,但都是以健康为首位“1”,只有“1”存在,“0”越多越好,如果“1”不存在,其他可真都是“0”了。如今人们为了达到生存和发展欲望,往往以牺牲健康为代价,从而出现“年轻人牺牲健康换金钱,到年老则以金钱买健康”的怪圈。不难看出对亚健康的关注,既是医学发展之必然,同时也是医学界的一大进步,它预示着现代医学领域中医疗服务模式将发生“从被动等患者上门求治,到主动找人治未病”的重大变革。

  二、亚健康状态高危因素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是机体内环境(阴阳失衡,气血两虚、五脏功能低下)与外环境系统(自然生态、社会人际、压力竞争、工作氛围)平衡稳态发生失调导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不良 房间换气不足,长年使用空调,环境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较低,影响人体肺、脑、心组织细胞正常的氧代谢,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目眩、思维混乱、失眠健忘等,加上久坐运动少、人体的自老化表现在性功能下降、月经周期紊乱。

  2、情感障碍 古人云“万事劳其行,百忧撼其心”,长时的紧张工作和心理压力、包括经济拮据、家庭不和、人际紧张等,导致人体的神经体液和内分泌调节紊乱,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和胃肠系统等。

  3、逆时而作 经常不间断地工作、上网、看电视、通宵打麻将,夜生活无度,睡眠长期不足,扰乱了人体维持生命运动的“生物钟”规律,影响了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

  4、内劳外伤 过度疲惫、体力透支、房事无度、琐繁穷思、生活无序最易引起各种疾病,人的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衰。只有一张一弛,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才能避免。

  5、营养失衡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卡路里的能量,工作量大者则需要2000卡路里的热量,有些女士拼命节食而营养不足或偏食高脂、高盐、高糖、高热量食品营养过剩而肥胖症增多。

  6、用药不当 是药三分毒,稍有感冒就用大量抗生素,不仅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还会产生耐药性;稍有疲劳就大量服用保健品提高免疫力,不少人体虚就想到人参,其实参类里白参是偏凉性、红参是偏温性,对于舌苔黄厚湿腻的人还能补出其它疾病。

  7、六淫七情 “风寒暑湿燥火”是四季气候变化中的六气,六气淫盛简称“六淫”;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太过即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

  三、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1、下列症状中有4~6种者即可确诊

  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孤独自悲、忧郁苦闷;注意分散、思考肤浅;忘记闭塞、熟人忘名;兴趣变淡、欲望骤减;懒于交往、情绪低落;易感疲劳、眼易疲倦;精力下降、动作迟缓;头昏脑胀、不易复原;久站头晕、眼花目眩;肢体酥软、力不从心;体重减轻、体衰力单;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容易激动、无事自烦;晨不易起、昼常打盹;局部麻木、手脚易冷;掌腋多汗、舌燥口干;身感低烧、夜常盗汗;腰酸背痛、此起彼安;舌生白苔、口臭自生;口舌溃疡、反复发生;味觉不灵、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消化不良;便稀便秘、腹部饱胀;易患感冒、唇起疱疹;鼻塞流涕、咽喉疼痛;憋气气急、呼吸紧迫;胸口憋闷、心区压感;心悸心慌、心律不整;耳鸣耳背、易晕车船等。

  2、 下列感觉超过10项者即要反思调整自我

  1)早晨懒得起床。

  2)公共汽车来了,一点也不想跑着赶上去。

  3)爬楼梯时常常绊到脚。

  4)不愿意跟上级或者熟人见面。

  5)写文章时老出错。

  6)说话的声音又细又短。

  7)不愿意和同事们多说话。

  8)常常托着脸呆想。

  9)没事就喜欢喝茶、喝饮料。

  10)不想吃带一点油腻的东西。

  11)很想在饭菜上撒点辛辣的调料。

  12)老觉得手发硬。

  13)常常觉得眼睛睁不开。

  14)老是不合时宜地打哈欠。

  15)怎么也想不起朋友的具体住址。

  16)老想把脚搁到桌子上面去。

  17)对吸烟室情有独钟。

  18)体重突然下降,觉得挺好、无所谓。

  19)便秘,或者一有风吹草动,肚子就不舒服。20)晚上越是数羊越是睡不着。

  3、以下表现累积超过50分者说明健康状况已经敲响警钟

  1)早上起床时,常有头发掉落5分。

  2)感到情绪有些抑郁,会对着窗外发呆3分。

  3)昨天想好的事,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而且近些天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10分。

  4)害怕走进办公室,觉得工作令人厌倦5分。

  5)不想面对同事和上司,有自闭症趋势5分。

  6)工作效率下降,上司已对你不满5分。

  7)工作一小时后,身体倦怠,胸闷气短10分。

  8)工作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无名的火气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5分。

  9)一日三餐,进餐甚少,排除天气因素,即使口味非常适合自己的菜,近来也经常味同嚼蜡5分。

  10)盼望早早地逃离办公室,为的是能够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5分。

  11)对城市的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宁静的山水,休息身心5分。

  12)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的聚会,有种强打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2分。

  13)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又老是在做梦的状态中,睡眠质量很糟糕10分。

  14)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早上起来,发现眼眶深陷,下巴突出10分。

  15)感觉免疫力在下降,春、秋季流感一来,自己首当其冲,难逃“流”运5分。

  16)性能力下降,妻子(或丈夫)对你明显地表示了性要求,但你却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没有什么欲望。妻子(或丈夫)甚至怀疑你有外遇了5分。

  四、亚健康状态辩证施护

  1、 中医证候分型

  ①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心情郁闷,意志消沉,寡言少语或性情急躁易怒,心烦意乱,胸胁苦满,走窜作痛,善好太息,脘闷纳呆,多梦易惊,妇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质暗红或淡红,脉弦。治则有舒肝理气。

  ②瘀血内阻型:主要表现为身体四肢、躯干、头颅等部位出现疼痛,痛处固定拒按,肌肤无华,甚至出现肌肤甲错,毛发不荣,口渴但不思饮,妇女出现月经错后或痛经或不孕,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细涩。治则为活血化瘀。

  ③湿热内蕴型: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厌食症、身重困倦,头重如裹,身热不扬,心烦呕恶,痰黏色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腹泻,舌苔黄腻,脉细。治则为清热利湿。

  ④阴虚火旺型: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潮热多汗,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燥,颜面潮红,口唇红赤,男子遗精,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征、女子梦交,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为滋阴祛火。

  ⑤气血亏虚型: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不耐劳作,自行汗出,纳呆便溏,食后脘腹胀满,头晕、健忘、记忆力减退、嗜睡、神经衰弱、面色萎黄或苍白少华,舌质淡,脉细无力。治则为气血双补。

  ⑥心火旺盛型:表现为心烦失眠,烦躁易怒,甚至癫狂,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哭笑无常,多做噩梦,面红耳赤,临界高血压,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或尿血、衄血,苔黄,脉数。治则为降逆心火。

  2、 调摄干预护理

  1)调情志、养神明:精神心理活动由五脏所产生,以心为主宰,又反作用于五脏,《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老子》“少私寡欲”。当人长期抑郁、低沉、悲哀时候,其身体的血氧化作用和DNA基因修复功能就会降低,导致原癌基因转化,诱发肿瘤;长期高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可使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血管收缩、痉挛、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人高兴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调情志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穿出好心情,休闲称心柔软的衣着可松弛神经,血液循环畅通,给人一种舒适美好的感觉。

  ②吃出好心情,伤心时吃汤、面、粥,愤怒时吃坚硬清脆的爆米花、芹菜,信心不足吃辣椒,疲倦时吃瘦肉、花生酱等会帮助你赶走坏情绪。

  ③歇出好心情,在办公室、公共汽车、地铁里打盹10分钟,就会感到精神振奋。

  ④想出好心情,通过一个你喜爱的地方如田野、大海、高山,并调动你的视觉、听觉、味觉一同去想象,就会感到心情平静。

  ⑤呼出好心情,把肺部的气全部呼出来,然后吸气,全身放松能使不良情绪缓解。神明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是生命存亡的根本和关键,早上日出时我们面向东方沐浴阳光,阳气可从鼻孔、皮肤毛孔进入机体充分地营养五脏,正午时太阳的日精从我们头顶百会穴采吸,日光照射可以改变大脑中某些信号物质的含量,使人情绪高涨,愿意从事富有挑战的活动,特别在上午光照半小时对经常萎靡、有抑郁倾向治疗效果尤为明显。

  2) 慎起居、平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唐代医家王冰称:“不顺四时之和,数犯八风之害,与道相失,则天真之气,未期久远而致灭亡,故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如何借助自然界的力量与身体产生共鸣达到调养生息,中医提倡睡 “子午觉”,子时是23点至1点为合阴时间,万民皆卧;午时是中午11点至13点,阳气最盛为合阳,阳虚的人以睡午觉养阳,阳盛的人也要中午静躺15~30分钟。肝脏有解除人体疲劳和血液分配的功能,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不仅保护了肝脏,又保证了大脑的供血,人体会觉得精神百倍。阴阳是互根的,阴是阳的基础,阳是阴的动力。根据人体阴阳的消长转化进行平衡,青少年是处于阳长的阶段,以补阳为主,还要多吃动物蛋白多喝牛奶;中年时期阴阳消长是持平,以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并重;老年阶段是阴长阳消,以养阴精为主,多喝豆浆多喝水,水是阴气之源,是阴阳气化的基础。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如阴阳得其平,则疾不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陈阴阳,经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3)食药膳、和脏腑: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饮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药以祛之,食以随之,以食扶助正气,并确立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配膳原则,还提出应做到酸、苦、甘、辛、咸的“五味调和”不能偏食偏嗜,选用食疗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如肺气虚有气短多汗、易感冒者可食用百合、蜂蜜、白木耳、红枣、杏仁等;脾阳虚有便秘腹胀、嗳气者可多食用山药、莲子、百合、山楂、苡仁米;肾阳虚有腰疼膝软、畏寒肢冷、头晕耳鸣、发须早白、性功能衰退等可食用羊牛肉、芝麻、胡桃、豆类食物;血虚紧张引起的神经衰弱,可吃桑椹,也可配合熟地、白芍煎服。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五脏为主体,是脏腑功能的综合反映。《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殆没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维护人体脏腑功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让五脏藏、六腑泻得宜;运用中医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规律纠正脏腑的偏盛偏衰。

  4)行理疗、通经络:《黄帝内经》中提出“百病生于气”,脏腑的功能活动都是气机升降出入的体现。《素问.六微旨大论》云:“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失常就会波及脏腑经络、表里内外、四肢九窍而发生多种病理变化。《灵枢.经脉篇》云:“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有:

  ①拔罐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作用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法风散寒等;

  ②刮痧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采用工具是水牛角为材料制做的刮痧板,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调整信息、排除毒素、自家溶血等作用;

  ③熏蒸疗法是用中草药煎煮产生的药汽熏蒸人体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它通过皮肤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患病部位,药力强大,作用集中,同时避免了口服药带给胃肠不适和肝脏的吸收负担,是对颈、肩、腰腿痛是一种疗效显著的绿色疗法;

  ④针灸是依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将针刺入人体穴位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保健”的目的。

  ⑤适锻炼、重体质:现代都市里的人往往静而不动,最易使人疲惫莫过于长期不活动。人到30岁以后,每过10年心脏排血的能力下降6%~8%,血压上升5%~6%,肌肉组织减少3%~4%,每天脑细胞递减以千万计算。中老年每天坚持步行3~5公里是最好的锻炼,短期旅游、爬山远眺、呼吸新鲜空气,忙里偷闲听音乐唱歌跳舞,每天抽一段时间健身跑和徒手体操,都是解除疲劳、神经得以松弛的有效方法。经常运动的人,肌肉萎缩和力量的减退可推迟10~20年,血压可保持稳定的正常水平,还能推迟脑神经细胞的衰老,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脂肪中糖代谢,减轻肥胖,防止骨质疏松,改善人心理素质。但锻炼强度要适中,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体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相对稳定的特质。生命的基础,源于先天禀赋而受后天培养充养。《管子》中“存精以养生”,张仲景《金匮要略》的“房室勿令竭乏”,朱丹溪所创“阳有余阴不足论”都体现了重体质的思想,若精亏则体弱神衰,易处于阴阳、气血或脏腑的失调,科学合理的生活、工作方式和运动会使自己从亚健康的灰色状态走向光明,即转变成健康状态。

  一、亚健康状态的概述

  二、亚健康状态高危因素

  三、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四、亚健康状态辩证施护


更多中医最新资讯,请关注39中医频道——中国第一中医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