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和“三适”好养生

时间:2009-10-17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已过了退休年龄。可医院领导再三挽留,让我再干几年,这除了考虑我的医术医德外,还因为我有健康的身体、清晰的思维。总结我的养生经验。我认为是:“三自”和“三适”,养生保健康。

  “三自”就是自强、自乐、自知。自强是人生的支柱,自乐是人生的情趣心态,自知是人生的境界风度。

  自强,就是自强不息,要不停息地奋斗向上。这种精神,犹如无形的鞭子在鞭挞自己不断进取,在学术上、业务上要精益求精,为自己的生命延续提出需求。如今,我已过了退休的年龄,退休后有足够的生活退休金,有的人就劝我可以歇息,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但我认为只要身体好,单位和工作上需要,就要不懈地工作、学习。这是生命的动力。若失去进取性,就仿佛停止给自己生命的钟上发条,无形中终止了它的存在价值。多年来,我一直坚信“寿命是人生的量,贡献是人生的质”这一句格言。

  自乐,就是怡然自得,这是人生良好的心理因素,可以使人心旷神怡。但这种自乐,并不是满足,而是要想方设法解脱自己的烦恼和忧愁。若没有怡然自乐的心态,必然烦恼上身,引发恼怒和悲伤,诱发各种疾病缠身,甚至因忧郁而亡。我有一位同事,她与一位她大学时的同学相比总是感到不满足:同学是主任医师,而她是副主任医师;同学的丈夫是局长,而她的丈夫是副局长;同学的女儿在加拿大留学后定居,而她的儿子只是一家外企的白领……越比越烦恼,越比越忧郁,越比越觉得日子没有过头,结果多种疾病缠身,精神恍惚,无法正常工作,不到退休年龄就回家休养,如她不能解脱出来,那么她将只能在病床上度过余生了。可见心理因素对生理的影响有多重要,所以说养生必须要养性。

  自知,就是要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所谓认识,就好比把自己放在天平上,正确评价自己的作用,若过高地自吹自擂,言过其实,就会使自己飘飘然,导致好高骛远,痴心妄想。当幻想成为泡影时,就如同断线风筝,从此一蹶不振,愁眉不展,就失去了怡然自得的情趣。如过分看低自己,也就失去了自强的精神。所以自知是自强与自乐的保证。《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寓有深奥的养生哲理。

  “三适”,就是适时、适度、适量。适时是对自然环境而言,适度是对体能劳作而言,适量是对营养需求而言。

  适时,就是适应自然。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受天时、地利的影响和保护。要健康长寿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在自然界中有日、月、季节等节律变化,人要与之适应,众所皆知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我既不开早车,一般情况下也不熬夜。早晨起床是按《太平御览》“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过日出后”的原则,睡觉在晚上10时左右.保证睡眠,作息有度。至于季节性的寒暑变化,更应予以相应。我还有每天坚持听天气预报的习惯,以考虑自己的衣着与行止,才能做到如《诸病源候论》所说的:“将摄顺理,则气血调和,风寒暑湿,不能为害。”

  适度,就是劳逸结合,这是养生至关重要的方面。我身体虽好,但不能与中、青年人相比,所以在工作上我掌握如下三个原则:一是工作有个计划框架,对日程、周际工作做到工作有序,力争有条不紊。二是工作量及进度以自己的体能状态为度,体能状态好时多工作、学习、研究一些;感觉体能状态差时,适当减少工作量,增加一些娱乐活动。这一点院领导也是体谅我的。三是一旦工作繁忙,实在推托不过。熬夜也有学问:晚餐少吃些米饭,这可使精力集中在大脑,减少消化道的工作量,适当补充鸡蛋、巧克力等以增加热能,以保证精力的充足。一旦因工作需要熬夜后,在凌晨一定要睡上一二个小时。这尽管时间短,但能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投入第二天的工作。但到了这把年纪,无特殊情况还是以不熬夜为好。

  适量,就是滋补适量。饮食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饮食要有节、有时、有法。有节。就是进食量有所节制,决不能暴饮暴食。俗话说:“腹中八分饱,无需医生瞧。”有时,就是按时进食。掌握少食多餐的原则为好,每天下午及临睡时适当加餐,既保护脾胃的消化功能,又不增加它的负荷量。有法,就是注意食物的营养及其烹饪方法。至于烹饪方法,这是关系到营养物品的滋养成分是否能被消化吸收的问题。同样是一块猪排,烧排骨汤或炸猪排,显然是汤的营养成分高而且易于吸收,所以我是以煲、煮、蒸的方法取汁食之。另外,在饮食上还要荤素、精杂粮搭配好,确保合理吸收营养。

  关于药补,我也适量吃些补品,因为我是阳虚之体。我主要是吃人参,以冬令为主,每天蒸一参锅的参汤饮服。至于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各种滋补品,我较少问津,尤其是只闻其名、不闻其成分的“补品”,我一概拒之门外。我坚信还是土生土产、原生态的滋补品好。有疾之身可赖药物以框正,无病之身则反可为药之毒性所害。我不主张妄自服药,补品也要对证,否则就是自己找罪受,岂不枉然。

  “三自”和“三适”是我经过多年实践的经验和体会,并且取得了成效,供朋友们参考和借鉴而已。在今后的养生保健上,还需不断与朋友们探讨、学习、实践,找出更佳的方法和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