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的制作工艺和质量鉴定

时间:2009-10-18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养生方》中,发现一个比较完整的药酒方,其记载了浸取药汁,置麴和米饭,使之发酵,再加药和药汁,沃以美酒,放置一定时间的酿制过程,服饮方法及主治功效。这是最早有关药酒制作工艺的介绍。古代也曾出现过少数药酒专著,如《食图四时药酒要方》(《七录》、一卷),《杂药酒方》(《隋志》、十五卷)等,可惜均已失传。

    从目前流传的文献看,我国第一部药物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只记载药物宜酒渍及不可入酒者,未提及药酒制作。直到公元500年左右,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才有“凡渍药酒,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漉出,不必侍至酒尽也。滓可曝燥,微捣更渍饮之”的记载。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酒醴第四》也有专门论述,“凡合药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滓服,酒尽后,其滓捣,酒服方寸匕,日三;方法: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

    以后,各家著作对药酒的制作也有类似论述,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三类:

    1.药物加工,切细成料后直接用酒浸渍而成。

    2.药物用水煮汁加曲酿制而成。

    3.药物用水煮汁酿酒,再浸渍其它药料而成。

    如《千金翼方》中的杜仲酒、麻子酒就是分别用第1、2种方法制作而成的。《千金要方》中的术膏酒就是用的第3种方法。大致涉及酒的选择,药料的取材及加工,制备的方法,过滤澄清等几个方面。

    此外,还应当正确把握好原料酒的浓度和用量,一般来说,滋补类药酒所用的原料酒浓度低一些,祛风湿类药酒因祛风活血的需要,所用原料酒可以高一些。根据各种药酒的性能,把握好酒的浓度,十分重要。如酒的浓度过低,一些苦味质及杂质等易溶出,影响到药酒的气味。而且药料吸水多时,体积膨胀,难于去滓,损失较大;如酒的浓度过高,则药料中的少量水分被水吸收,质变坚实,有效成分反难溶出,刺激性亦强,故宜掌握适度。

    至于因师徒承授不同,各个地区又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所制药酒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风味,在此不作一一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