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灸疗法是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化脓现象,并结为瘢痕,以此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在《针灸资生经》中就已经有所记载:“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说明古代灸法,就要求达到化脓,即所谓“灸疮”,而且把灸疮的发或不发看成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瘢痕灸疗法疗效肯定,不仅能治病,亦可防病,故一直被历代医家所沿用。
【操作方法】
因灸治时要安放艾炷,且治疗时间较长,首先要选取平正而舒适的体位。固定体位后,再正确点穴,可用圆棒蘸龙胆紫或墨笔在穴位上做好标记。按要求备置艾炷,艾绒中可加芳香性药物,如丁香、肉桂等药的粉末,以利于热力的渗透。安放艾炷前先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液或凡士林,可增加对皮肤的粘附作用和刺激作用。安置好艾炷后,即用线香点燃。当艾炷烧近皮肤,病人感到灼痛时,可在穴位周围用手拍打以减轻痛感。灸完1壮后,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再依次续灸,一般可灸7~9壮。灸完后可在灸穴上敷贴淡膏药,每天换贴1次。数天后。灸穴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多,膏药应勤换,约经30~40天,灸疮结痂脱落,局部留有瘢痕。
【主治病症】
一、哮喘
先蘸少许凡士林涂在穴位皮肤上,将麦粒大小艾炷粘置于穴位上,点燃。灸完1壮,再续灸1壮,一般可灸7壮。灸后,穴位处先起泡、破溃,接着出现化脓反应,则应勤换纱巾,保持灸疮洁净,30天左右灸疮结痂自行脱落。取(1)膻中、定喘;(2)肺俞、丰隆(双侧)。两组穴交替灸。
二、慢性胃肠病
取中脘、足三里、上巨虚穴(双侧),方法同上。
三、体质虚弱
取足三里穴(双侧),方法同上。
四、发育障碍
取大椎、身柱穴,方法同上。
五、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人俯卧,灸穴部位敷以斑麝粉(斑蝥、麝香等份,研细末)1~1.8g,在斑麝粉上铺5cm宽、2.5cm高似三角长蛇形艾炷,点燃头、身、尾三点施灸。灸完1壮,可灸2~3壮。灸后皮肤潮红,起小泡,3天后将泡内的液体引流出,并隔日搽龙胆紫药水,以防感染。灸治季节以暑夏三伏天为佳,分头、中、末3伏,每10天为1伏,每伏灸1次。取督脉经大椎至腰俞穴。
六、桥本氏甲状腺炎
每穴灸7壮,每壮艾炷为1.5g。隔日1次,45天为2个疗程,灸满二个疗程为止。取大椎、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每次取2~3穴,足三里为必取穴。
【注意事项】
1.颜面五官、阴部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用瘢痕灸疗法。
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用本疗法。
3.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用本疗法。
4.在灸疮化脓时,局部应注意清洁,避免污染,以防止并发其它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