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掌骨侧针刺疗法

时间:2009-10-20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第2掌骨侧针法,是在第2掌骨侧穴位上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第二掌骨侧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第2掌骨侧为手阳明大肠经所过之处,其相表里经,手太阴肺经及同名经足阳明胃经均与之相关联。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之终始,而全身脏腑气血变化均可反应于肺经寸口脉,所以第二掌骨侧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之所,针刺之可治全身多种疾病。穴位分布的全息律:第2掌骨侧穴群的分布结果,使这一节肢恰如整个人体的成比例缩小。生物学证实全身的任一节肢都存在与此同样的穴位分布规律,并且每两个相连节肢的结合处,总是有对立的两极连在一起。因主体可以划分为无数的横断面,从而每一节肢都可以有无数的对应点,每一节肢都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所以称这种穴位分布规律为穴位分布的全息律。阐述如下:第一,人体任一节肢或任一相对独立的部分的新穴,如果以整体上相关部位或器官(即能反映和治疗的部位或器官)的名称来命名,则新穴排列结果,恰像是整体在这一部分的成比例缩小。第二,在整个人体,每两节肢(或相对独立的部分)相连部位的新穴总是对应整体上相距最远的两极,如头穴与足穴。利用这种穴位分布的全息律进行针灸治疗即为全息律针法。

  【操作方法】

  一、穴位定位与主治

  1.第2掌骨侧的穴位群分布为头、肺、肝、胃、腰、足6个典型穴位。

  (1)头穴:手握空拳,掌心横纹尽端与第2掌骨侧交点。

  (2)足穴:第1、2掌骨侧近拇指侧的交点。

  (3)胃穴: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4)肺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点。

  (5)肝穴:胃穴与肺穴连线中点。

  (6)脐周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三等分,距胃穴的中间第1个等分点处。

  (7)腰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三等分,距胃穴的中间第2个等分点处。

  整体与第2掌骨因其关系是成比例地缩小,根据第2掌骨侧是整体的缩影的原理,可用来确定其余穴的位置。

  2.各穴位的主治病症 即其所属脏腑或部分的疾患。

  二、第2掌骨侧穴位诊察法

  通常采用按压法。以测患者第2掌骨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对坐或对立,用右手托着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如握鸡蛋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3cm。

  按压穴位时,可从头穴开始,测试者以左手拇指尖压在穴位上,在垂直于平面的方向上施力按压,并略带揉的动作。以大小适中的压力逐力揉压3次,当患者某穴有明显的酸、胀、麻、重、痛感觉时,应稍用力揉压或按压,这时患者会发生躲避反应,出现咧嘴、皱眉等表情,则此穴为压痛反应点。

  压痛点出现,表明基所对应的同名器官(或部位)或其同一横截面上的其他器官有病,如肺穴压痛,则肺或胸、心、背、食管或两胁有病;按中医脏象学说,穴位的压痛点也表明与其所对应脏腑有密切相关的部位有病,如肝穴压痛,则与肝密切联系的目也可能有病。一般左手压痛重于右手,则表明人体左侧病重或病在左侧,反之亦然。全身全息诊法亦可以此类推。

  三、取穴原则

  1.按部位对应取穴如肺病取肺穴等。

  2.按中医脏象学说取穴如肝开窍于目,目疾可取肝穴等。

  四、操作

  用指压法找准压痛点后用3.3cm(1寸)30号毫针,在压痛点上沿第2掌骨桡侧边缘刺入第2掌骨手心的一侧,垂直于平面方向进针,针入压痛点8分,进针后如无强的针感,则针尖稍变换方向(不必拔出针)以探寻针感最强点,留针45分钟。其间每隔5~10分钟略行针,以保持针感。一般5~10分钟后,患者病变局部出现发热、出汗、舒服等感觉,热感多见,此为疗效较佳的信息。另外可配合按摩法,即用拇指尖以穴位为圆心作小圆周运动或揉动,揉压要有力,以深层组织有较强的酸9 7 3 1 2 4 8 :

上一篇:手针疗法 下一篇:暖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