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鞘膜积液是指睾丸固有鞘膜两层间积有过多液体。鞘膜积液多数均无明显的病因,称为原发性鞘膜积液。其发生和发展都较缓慢。病人可无症状。由于阴囊的外伤,睾丸和副睾的炎症或肿瘤以及丝虫病所引起的鞘膜积液,称为继发性鞘膜积液。它常具有原发病灶的症状。
【诊断】
各类鞘膜积液做透光试验时均为阳性(透光)。有一种睾丸鞘膜积液因时间较长,鞘膜壁层特厚。透光试验可以为阴性(不透光)。对鞘膜积液不能肯定诊断,只要时间较久,鞘膜壁层特厚。透光试验可以为阴性(不透光)。对鞘膜积液不能肯定诊断,只要能排除疝的可能时,可进行试验性穿刺。鞘膜积液抽出的液体为淡黄色透明液体。
【治疗措施】
(1)初生婴儿在睾丸鞘膜积液常在两岁前自行消失,故不急于进行治疗。若两岁后尚不消失。则行穿刺抽液。多数经抽吸后,不再复发。此法不适用于成年人。成年人抽液后均在短期又长大如初。
(2)注射治疗:在抽液后向鞘膜腔内注射具有刺激性药物如硅宁、鱼肝油酸钠等,使发生炎性粘连。以消灭鞘膜腔。此法反应较大,粘连不完全,形成多房性鞘膜积液。给手术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目前使用较少。
(3)手术治疗:行天性鞘膜积液不能用上两法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的目的是在内环处将疝颈做高位结扎,阻断腹水下流。以下的疝囊可不处理。
精索鞘膜积液可将积液的包囊完整剥除。如剥除困难,亦可剪开囊壁,做翻转缝合术。
睾丸鞘膜积液的有效手术方法是鞘膜切除翻转缝合术。
术后复发问题:鞘膜积液经手术治疗很少有得发的。我们分析了睾丸鞘膜积液术后复发的病例。认为复发的原因主要是把先天鞘膜积液误诊为单纯的睾丸鞘膜积液,而做了睾丸鞘膜翻转手术,未做高位结扎。腹腔内液体不断外流,促使上皮细胞再生而有复发。其它或由于多房性睾丸鞘膜积液未能切除干净而复发者属于少数。
【病原学】
睾丸由腹膜后下降至阴囊时,腹膜随之下降,成为睾丸鞘膜。包绕睾丸副睾的鞘膜为鞘膜脏层,其外尚有一层为鞘膜壁层。两层之间仅有很少量液体。随睾丸下降的鞘突则在出生后完全闭合,成为条索状物。若鞘突完全未闭合,腹腔内液体(腹水)可沿其未闭合的管腔流至睾丸周围或停留于精索某一段上,形成鞘膜积液称为先天性或交通性鞘膜积液。睾丸固有鞘膜两层间积有过多液体,则为睾丸鞘膜积液(图1)。
图1 鞘膜积液分类
【临床表现】
原发性鞘膜积液初起时无症状,其发展又较缓慢。待长大到一定程度,病人才发现。过大的睾丸鞘膜积液由于重量大而有下坠感。有时将包埋于皮内而影响排尿。先天性鞘膜积液在平卧时,包块迅速消失,固然是其特点,但有时交通孔道很细,只在长时间卧床才略变小或稍变软,易于误诊为睾丸鞘膜积液。在询问病史时,要特别问清其包块大小的改变。精索鞘膜积液常在睾丸之上方出现场包块。与睾丸大小相似,常被认为三个睾丸。睾丸鞘膜积液多为梨形,睾丸被包埋在内,不能触及。其囊肿的硬度相差很大。其中液体量多。可以很硬,与睾丸肿瘤相似。
【鉴别诊断】
鞘膜积液主要与腹股沟斜疝和睾丸肿瘤鉴别。
交通性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的形成和解剖关系是一样的。惟因疝囊内容物不同而诊断各异。病人站立时如见包块沿腹股沟管迅速突出,有时可见肠型或有肠鸣,则为疝。检查时其中可触及肠管。外环处精索粗大。交通性鞘膜积液则阴囊逐渐增大,腹股沟管无明显包块突出,精索不粗大。做透光试验时,要注意婴儿的肠管菲薄,虽然是疝,其透光仍为阳性。要致细致检查,不可贸然进行穿刺,以免误伤肠管。鉴别是否精索鞘膜积液应检查包块上端的精索是否粗大。若粗大则包块与腹腔相连,则为疝。不粗则可能为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时,包块占有一侧阴囊的全部。不能再摸到睾丸。而疝除疝内容物外尚可摸到睾丸。
睾丸肿瘤的特点是重而硬。可以有少量的鞘膜积液。在检查时,除体会包块重硬外,若在包块之后外方摸到副睾,则为肿瘤。若无副睾则可能是睾丸鞘膜积液。透光试验肿瘤为阴性。但厚壁的鞘膜积液也可以不透光。可进行穿刺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