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制订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前言部分有这样的介绍: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病症,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丙肝指南万里行继续教育项目启动仪式上,庄辉院士等肝病专家指 出,我国不但是乙肝大国,也是丙型肝炎高发区,全国约有近4000万丙肝患者。然而由于丙肝具有隐匿性,被感染者多无明显症状,且丙肝尚未列入常规体检,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染上丙肝。有些病人即使查出了丙肝,也因为不了解其危害性及科学治疗知识而延误治疗。专家们认为,丙肝的早期发现与规范治疗,不仅有赖于医务人员提高诊疗水平,也需要广大患者的配合,特别是要走出以下认识误区:
一、误认为没有症状就不要紧。很多人以为,丙肝像乙肝一样,感染后如果没有症状,就是病毒健康携带者,不需要进行治疗。正因为丙肝具有隐匿性,很多患者感染丙肝病毒后在很长时间内都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丙肝病毒对肝脏细胞的破坏却一直悄悄持续着,直至肝脏出现硬化或恶变成肝癌后才出现相关症状。因而,丙肝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丙肝不存在病毒健康携带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减轻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
二、误认为丙肝无法治愈。乙肝至今尚无法根治,丙肝则不同,如果能早发现、早进行抗病毒治疗,70%的患者可以彻底治愈。
三、盲目服用保肝、降转氨酶药物。很多丙肝患者受虚假医药广告误导,花了大量的钱吃保肝、降转氨酶药品、保健品,均不见效。实际上,治疗丙肝应首先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尽早抑制并清除丙肝病毒,阻止病情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长效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使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四、误以为只要转氨酶恢复正常,就无须继续治疗。转氨酶恢复正常并不表明体内的丙肝病毒已经彻底清除,一定要继续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一般来说,1型丙肝患者至少需要治疗1年,2型、3型丙肝患者至少需要治疗半年。
丙肝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输血、输血浆或血制品以及使用被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接受过输血,做过血液透析、器官移植,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等,与丙肝患者共用过剃须刀、牙刷,有过不洁性生活史,曾经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粘膜损伤的人和接触血液的检验人员,都是丙肝高危人群。肝病专家提醒有过这些经历的人及早做丙肝检测。专家们同时建议:将丙肝的治疗纳入医疗保险,使更多已经确诊的丙肝患者有机会得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