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真伪优劣辨

时间:2009-10-23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蟾酥为多种蟾蜍耳后腺和皮肤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主要产于河北、山东(团蟾蜍)及江苏、浙江(片蟾蜍)。
    蟾酥性温,味甘辛,有毒,中毒症状为血压升高,呕吐,呼吸急促,肌肉痉挛,心率不齐,最后麻痹而死。解毒可用阿托品。
    蟾酥功能为:解毒消肿、镇痛止血、强心麻痹等,主治痈毒疔疮、咽喉肿痛,外敷内服均可,内服用量极微,须与其它药物配制成丸、散、酊剂等方可应用。蟾酥含华蟾酥毒素等强心甙,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强的兴奋作用。
    因蟾酥成品有片酥和团酥之分,其制法也有不同。将蟾酥涂于玻璃板或竹著上,再晒干即成“片酥”;揉搓成形,放入圆膜,晾晒至于即成“团酥”。制剂前一般采用酒制法,取本品捣碎,以二倍白酒浸渍,搅拌成稠膏状,取出置盆中用纸封固,于通风处晾干,研粉即得。

    蟾酥用途极广,大量用于出口。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许多假冒伪劣品,现介绍如下:

    (一)真品:团酥呈扁圆形团块或铁饼状,直径3-7厘米,厚0.5厘米,边缘稍薄,中间略厚;表面平滑,呈茶棕色,质坚硬而韧,不易折断,半透明质状;有光泽,气微,口尝初甜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断面稍涂水,即成乳白色泡沫状隆起。片酥呈不规则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0.2厘米,一面较粗糙,另一面较光滑;质脆而易断,其它性状同“团酥”。无论团酥还是片酥,均以色红棕,断面角质样、半透明而有光泽者为佳。

    (二)伪品:曾检测到几种伪品,为棕黄色到深棕色,粒状,半透明角质样;于玛瑙研钵中很难研细,颗粒呈韧性。粉末气微,口尝后绝无真品特有的刺激感。断面遇水不溶解,更不会成乳白色泡沫状隆起。

    (三)干蟾;除去内脏的干燥蟾蜍,又称蟾蜍皮。东北及华北各地也有应用不除去内脏而直接晒干的整个蟾蜍。本品蟾酥含量较低,平均每只蟾蜍皮仅含蟾酥2毫克,药效远远不如真品蟾蜍。能消肿解毒、止痛利尿,且对慢性气管炎、脉管炎、痈疽、淋巴结核和肠粘连等有一定疗效。干蟾与真品蟾酥表现性状相差较大,略一比较长能分出真伪。
     除上述性状鉴别之外,有条件者还可使用显微技术、理化分析和X衍射分析等,但需特殊的一套仪器,且需标准图谱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