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生活 讲究“散淡”

时间:2009-10-18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我国明朝养生保健专书《修龄要旨》中有一首指导人们饮食的歌诀,其中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这对当今人们的保健实践很有现实指导意义。

  这首歌诀是提倡淡薄之食,也就是提倡素食、淡食,认为淡食有补,厚味伤人。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散淡”是一种精神境界。人达到这种境界,才能甘于平凡,甘于寂寞,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心境恬淡坦然。

  “散淡”是做人之道,也是养生之道。面对社会中繁杂纷呈现象,如无散淡之心,满脑子私心杂念,心境怎能清新、清澈、清醇

  要真正将“散淡”作为养生之道,必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孟子说得好:“养心莫善于寡欲。”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可能人人都去做官,个个都能经商。再说,人生只不过像流星那样转瞬即逝,如此短暂的生命,应百倍珍惜,何苦被名利所累呢

  梁漱溟先生少时体弱多病,壮年又历经坎坷,他的长寿,完全得益于平和淡泊的心态和少吃多动的健身之道。“文革”中,梁漱溟的藏书、手稿、字画被焚,人又被拉出去游街、批斗。这不啻是剜心摘肝,稍微想不开的,就会走上绝路。可是,梁漱溟不,他既不呼天喊地,也不长吁短叹,而是优哉游哉、自得其乐地写起学术论文。先撰《儒佛异同论》,继撰《东方艺术概观》,其超然物外的胸襟和目无凡夫的气度,令世人叹为观止。同时,他以太极拳健身,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即使在被批斗的日子里,一旦获得短暂的喘息,哪怕是当着数十人、数百人的怒目,他也会立即拉开架势,专心致志地摄气炼神。

  马寅初先生的“散淡”同样表现出他坦荡的胸怀。上世纪五十年代,马寅初在望八之年遭受重厄,不得不离开北京大学校长的位置和喧闹的政坛,躲进自己在京城东总布胡同的小院。“大江静扰浪,扁舟独且征。”结果,竟以百岁高龄,重新出山,赢得世人惊叹。

  近读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人曾饱尝“安史之乱”苦头,领悟到人生真谛,红尘纷攘,最后烟消云散,诗人便隐居乡下建竹里馆,成为“散淡”之人。活得洒脱自由。说此例,并非要人们个个去做“隐士”,而是说,应以“散淡”作为一种养生之道。只有“清心寡欲”,对功名权势淡泊,才能执着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有所成就,才能乐在其中。

  由此可见,“散淡”既非无理想少追求,也不是懒散和碌碌无为。正如清代学者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所写:“能闲世人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与之乐。孰大于是?”可以说,做到这一点的人,才是智者。其人生才有意义,活得也充实,自然而然会荣登寿域。


更多中医最新资讯,请关注39中医频道——中国第一中医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