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调解介入医患纠纷 能否公正处理?

时间:2009-10-15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医闹,就像是一种社会病症,是社会机体问题的一种爆发、一种预警,如果不及时“医治”,恐怕会让病情不断加重。
 
  自去年以来,一种利用第三方力量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的模式,在各地悄然走俏。第三方调解的模式能否成为快捷解决医疗纠纷的“金钥匙”?第三方能否公正处理纠纷?医患双方都充满期待。
 
  缓冲带功绩不凡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石白头乡的张永刚(化名)做梦也没有想到,拖了一年多没有解决的医患纠纷,在求助山西省医调委后,迅速给他解决了问题,进行了相应赔偿。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张永刚被人打伤后,肋部一直疼痛,到A医院(因案例均已调解完毕,应有关部门要求,隐去医院名称)检查,医院给他拍了片子检查后说没问题。张永刚依旧感觉疼痛,到B医院检查得知肋骨骨折了。张永刚拿着在B医院拍的片子到A医院要说法, A医院拒不承认错误。在奔波一年多后,张永刚找到了山西省医调委,经过医调委调查,A医院确实存在失误。山西省医调委根据专家的评估,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在调查真相后,要求A医院迅速给张永刚进行赔偿。张永刚激动地说:“医调委是名副其实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咱老百姓说话。”
 
  山西省医调委全称为山西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10月12日,作为全国首家医疗专业化人民调解委员会,近3年多来运行平稳。2008年,医调委共调解医疗纠纷453件,调解率为83.3%;处理重大医疗纠纷案件118起;处理集体上访事件47起,受到了医患双方的欢迎。这种做法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山西模式”。诸多省市起而效仿,江苏、天津、浙江、上海、深圳、广东等,纷纷加入探索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的队伍。
 
  据卫生部有关官员透露,在各种新兴方式中,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成为最典型和最有实效的一种解决方式。
 
  如《河南商报》报道,安阳市医调委成立4个多月,成功调解纠纷14起,无一起反弹。
 
  2008年12月28日,在进行完第二次手术后,李龙不到两岁的女儿在安阳市C医院离世。他认为这是医疗事故,向医院索要40万元赔偿,但医院不认同。李龙盛怒之下从老家带来30多个亲属,将医院大门堵上。十多天后,医院见私下解决不了,请刚刚成立两个月的安阳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出面调解。
 
   “我们带着3个专家成员赶到现场,向家属表明身份后,取得了信任。”安阳市医调委负责人王飞说,“家属不再堵大门,诚心坐下来谈了。”第二天上午,在调出所有病历查看后,3个医学专家得出结论,“医院手术无误,患者属于并发症经抢救无效死亡”。王飞称,根据这个结论,他们安抚家属,并建议医院“出于人道主义考虑给点补偿”。最后,医院拿出6万元,双方言和。
 
   “通过我们的调解,医患双方找到了沟通的平台,能把纠纷及时化解开。”王飞说,这些调解中,耗时多则一星期,少则半天,与走其他程序相比,大大节约了时间。
 
  第三方调解机制,就像为医患双方建立起一片缓冲带,从而为解决纠纷创造更多的转机。
 
  今年2月1日,天津市成立医调委以来,医疗纠纷大幅下降,例数和赔偿金额都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0%以上。
 
  天津市卫生局医政处华勇处长介绍,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最明显的就是“闹医院”、“闹卫生局”的人少了。对于老百姓来说,医疗纠纷的解决更加理性、更加公正。而对于医院来说,也减少了不安全因素,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