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心电图表现

时间:2009-07-30 |来源:三九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本文分析了96例肺心病慢性心力衰竭QT离散度,并按临床分级,对不同级别的心力衰竭进行对比分级,拟为肺心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提供参考指标。

  1 临床资料

  1.1 96例肺心病慢性心衰均为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住院患者,男62例女34例, 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2±2岁,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肺 心病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对照组75例,无心肺疾 病,年龄性别与肺心病组无显著差异。

  1.2 检查方法:采用日产ECAPS_12心电图记录,纸速25m/s。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每 导联记录出3个基本平稳无干扰的心电图波群,分别测量QT间期和RR间期。QT间期选择QRS直 点和T波清晰的导联,T波终点选择T波除支切线与等电位的交点,出现u波时选择T波和u波之 间的切迹。各导联连测3个取均值,从最长的QT间期减去最短的QT间期得QTd。RR间期测3个 以上不同导联取均值,用心率校正QT值,分别按公式QTc=QT/(RR)1/2,QTic=QT 0 .154(1_RR)计算出QTc和QTic。然后分别从QTc,QTic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得出QTcd. Qticd 。

  1.3 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数据以x-± 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间的QT离散度的比较见表1。

  2.2 不同级别的心力衰竭与OT离散度的关系:见表2。

  3 讨论

  QT离散度(Qtd)是标准R导联心电图上最大与最小QT间期之差。它代表心肌节段性复极 的差异。近年来,QT离散度的临床应用较 广涉及到QT延长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等心脏病领域[2~3] 。

  观察发现肺心病心力衰竭与对照组QT离散度比较,前者显著增加(P<0.01),慢性肺心 病多数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由于肺部毛细血管床的损伤和减少,炎症的侵蚀和弥 散障碍致通与血流比例失调,机体缺氧,二氧化碳储留和右心室负荷过重等因素,导致心肌 电活动失调,分析表明心肌节段性复极差异明显增大。并观察到早期心力衰竭QT离散度即见 显著增加而心力衰竭Ⅰ级,Ⅱ级,Ⅲ级各组的QT离散度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呈现梯度一致性增 加。各组与对照组,及各组间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随着病情的加重,缺氧和右心室负荷 加重,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肺型P波,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顺钟向转位,而往往 由于严重的肺气肿造成体表心电图的低电压,给统计分析带来较多困难,QT离散度受此影响 较小。分析表明,QT离散度与肺心病心力衰竭程度互相关。本文观察到QT离散度≥70ms组49 例,住院死亡10例,死亡率为20.41%。而QT离散度<70ms无一例死亡,说明QT离散度越大 ,预后越差。心肌节段性复极差异增大,可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可作为肺心病病情判别的 参考指标。

  综上所述,QT离散度的测定分析,具有简单易行,无创性,值得临床进一步试用。

最新发表

点击排行

更多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