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1 [组成] 方①:穿山甲、白薇、牡丹皮、银柴胡、麦冬各10g,鳖甲30g,知母15g,生地黄、赤芍各12g。肝癌者,加女贞子、枸杞子;肺癌者,加沙参,川贝;胃癌者,加黄精、石斛。方②:穿山甲、黄芩各10g,水牛角30g,七叶一枝花12g,半枝莲、白毛藤各20g,甘草6g。肝癌者,加柴胡、延胡索;肺癌者,加鱼腥草、桔梗;淋巴瘤者,加龙葵、猫爪草;出血者,加三七粉5g冲服。方③:桃仁、莪术、三七、枳壳、牡丹皮各10g,赤芍、生地黄、延胡索各12g,白毛藤20g,水牛角30g。肝癌者,加鳖甲;肺癌者,加贝母、穿山甲;胃癌者,加蒲黄、五灵脂;淋巴瘤者,加夏枯草、海藻。
[制用法] 属阴虚血瘀型者,用方①;属热毒瘀阻型者,用方②;属瘀血型者,用方③。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恶性肿瘤发热68例,显效38例,好转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2%。平均5日显效。 处方2 [组成] 白参、法半夏、白术各10g,茯苓5g,怀山药、百合各藻、昆布。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2~3次内服。每日1剂。对照组100例,用西药退热治疗。 [疗效] 用上药治疗肝癌介入疗法发热症250例(治疗组15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退热时间3日内、4~7日、8~14日、≥15日分别32,15例;86,34例;30,35例;2,16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处方5 [组成] 竹叶12g,生石膏、太子参(代人参)各30g,麦冬、怀山药(代粳米)各15g,甘草6g。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25例,用吲哚美辛25mg/次,3次/日,口服。均7日为1个疗程,再停药7日。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癌性发热52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25例),两组降热疗效分别显效(用药7日内体温恢复正常,停药7日内无复热现象)9,7例;有效13,6例;无效5,12例。停药后体温分别回升2,10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户<0.05)。两组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各6,8例。 处方6 [组成] 羚羊角。 [制用法] 治疗组23例,用羚羊角粉o.6g/次,2次/日,冲服。便于者,加牛黄解毒片;舌咽糜烂、痛甚者,加西瓜霜或冰硼散局部喷撒。与对照组21例,均用头孢拉定5g(或头孢曲松lg),静滴,1次/日。酌用吲哚美辛25mg,口服或栓剂直肠给药;配支持疗法。均用药至体温复常《<37.4℃)后5日。 [疗效] 运用羚羊角和抗生素治疗癌症化疗高热患者,两组分别显效(体温复常,停用吲哚美辛3日),12,4例;有效10,9例;无效l,8例;总有效率为96%,6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户<0.01)。 处方7 [组成] 淡豆豉、地骨皮各15g,焦山栀5g,柴胡12g,白。薇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后,分2~3次内服。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癌性发热59例,用1个疗程后,显效32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处方8 [组成] 绞股蓝50g,天冬、茯苓各20g,柴胡12g,大黄6g,生地黄、鳖甲、玄参各30g,土鳖虫l0g。 [制用法] 本方亦可随症加减。每日l剂,水煎分2~3次内服。对照组30例,用复方阿司匹林1片,吲哚美辛25mg(或地塞米松5mg),2次/日,口服。均5日为1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癌性发热80例(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分别治愈12例(为治疗组);显效25,2例;好转10,9例;无效3,19例;总有效率为94%,3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户<0.005)。 处方9 [组成] 竹叶、制半夏、麦冬、人参各]Og,生石膏30g,山药15g,甘草6g。 [加减] 津伤者,加沙参、天花粉、乌梅;多汗者,加黄芪、防风。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7日为1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癌性发热32例,显效(用药7日,体温复常,停药后无复发)7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 处方10 [组成] 茵陈、鸡骨草各30g,栀子、大黄、党参、白术、菖蒲各15g,法半夏12go [加减] 热甚者,加溪黄草、蒲公英、黄芩;湿重者,加车前子、滑石、白蔻仁;气虚甚者,加黄芪、怀山药;阴虚甚者,加元参、生地黄、沙参;夹瘀血者,加乳香、没药、桃仁、红花。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后分2~3次内服。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周为1个疗程。停用抗生素、镇痛退热等药物。 [疗效] 用上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栓塞后发热(均为肝动脉栓塞化疗后2~5日,体温37.5~39.5℃,用抗生素1周无效者)48例,用2个疗程后,显效(<1固体温复常,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