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丙肝危害比艾滋病还大

时间:2009-07-30 |来源:三九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第十九个“世界艾滋病日”。2003年12月1日,在北京地坛医院,温家宝总理的手与艾滋病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感人的一幕不知温暖了多少艾滋病感染者的心,也提醒我们,艾滋病人需要关爱。如今,防治艾滋病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艾滋病有着相似感染途径的另一种传染病——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尽管感染者远远超过艾滋病,公众知晓率却极低。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庄辉感慨地说:“我衷心地希望总理能握一握丙肝病人的手。疾病防治需要远见卓识,政府、医务工作者、患者都要努力。”

  认识艾滋病,用了20年

  1985年,一名美籍阿根廷艾滋病人死于北京协和医院,这是我国首例艾滋病患者。1989年,云南发现26例HIV阳性患者,这标志着艾滋病已从国外输入发展到国内播散。到了2000年,中国地图上已没有被艾滋病遗漏的省份。2002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浙江大学演讲时疾呼:“今天中国事实上正处于艾滋病祸害爆发的边缘!”艾滋病的阴影,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积极行动起来,在今年的艾滋病日,很多人参加了有关的宣传活动,以呼吁大众对艾滋病提高警惕。

  与此相对应的是,丙肝流行的紧迫形势,却被大众忽视了。尽管根据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估算,目前我国丙肝感染者已经达到4000万人。但是,直到1992年,我国才开始在献血员中筛查丙肝抗体阳性者。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科主任侯金林教授说,1992年以前感染的丙肝患者,有些已经发病,估计再过10年,大量丙肝引起的肝硬化、肝癌病人就要浮出水面了。“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今天还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丙肝”。

  丙肝危害比艾滋病大

  “丙肝和艾滋病有相近之处。”庄辉院士介绍。二者传播途径类似,都是通过输血、吸毒等途径传播,因此高危人群重叠。由于这两种病毒都是RNA病毒(乙肝病毒是DNA病毒),变异很快,因此不易开发出疫苗来预防。

  但是,丙肝的危害绝不亚于艾滋病,甚至更大。庄院士说,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如果不接受治疗,70%—80%的丙肝感染者会转为慢性病人。而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仅有5%—10%会转成慢性。更糟的是,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都在乙肝之上。美国的研究表明,丙肝若不积极治疗,20年后发生肝硬化的比例为10%,30年后则为20%。侯金林教授告诉记者,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感染病毒后病人可以很多年没有任何症状,而一旦发病,往往病情已经很重了,因此,“丙肝是一个‘零存整取’的过程,”他语气沉重地说:“尽管目前患者还没显山露水,但再过10年,就会出现大量肝硬化病人。对于肝硬化失代偿病人,治疗起来会非常麻烦,很多病人都需要肝移植。”据此,侯教授认为,从发病人数和远期后果看,丙肝的实际危害可能远大于艾滋病。

  别让漠视耽误又一代人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教授翁心华指出,丙肝危害虽大,但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我国也早已开始加强血液安全监管。尤其令人鼓舞的是,目前使用长效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丙肝效果很好,对于非1型患者来说,70%—80%能治愈,即使难治的1型,也有50%能治好,比艾滋病治疗乐观得多。

  因此,控制丙肝关键在早发现。今年欧洲9月26日“世界肝炎认知日”的口号是Get Tested,就是号召大家去化验丙肝。该查什么呢?庄辉院士说,一是查抗体,二是查RNA,三是查丙肝的核心抗原。在我国,很多医院都能做抗体检查,价钱也很便宜,如果发现阳性再去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一旦确诊,就要进行正规治疗。

  歧视源于无知

  和乙肝患者一样,丙肝患者也面临社会歧视带来的巨大压力。翁心华教授指出,不少丙肝患者,不幸同时也感染了艾滋病,他们更容易受到歧视。对此,侯金林教授指出,要消除歧视,必须广为传播正确信息,消灭无知。庄辉院士则倡导从政府一级开始重视丙肝的防治,他说,我国的脊髓灰质炎和天花消灭得比某些发达国家还早,就是因为政府重视。“有重视才有成功的可能,脊髓灰质炎、天花是这样,艾滋病是这样,丙肝也依然如此。”

最新发表

点击排行

更多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