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三九医药网 > 骨科 > 骨科疾病 > 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如何发生

时间:2009-08-06 |来源:三九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骨质疏松指每个单位内骨组织数量减少。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起自胚胎时期,并持续到出生后20多年。成年人骨骼的数量不再发生变化,但骨的代谢却持续不休,即骨的生成和骨的吸收这两个过程处于平衡状态。年龄超过40岁后骨的生成保持不变。但骨的吸收却增加,数十年后骨组织数量仅及30岁时的一半量。一旦骨的密度降低至难以忍受日常生活中所受的应力,便会发生病理性骨折。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

  对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①骨量减少:应包括骨矿物质和其基质等比例的减少。

  ②骨微结构退变:由于骨组织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

  ③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对载荷承受力降低而易于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可悄然发生腰椎压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发生挠骨远端、股骨近端和肢骨上端骨折。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诊断学科组提出了一个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建议值:

  >M-1标准差(SD)为正常;

  M-1~2SD为骨量减少;

  M-2SD为OP(根据诊治的要求分为轻、中二级);

  M-2SD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OP;

  M-3SD为严重OP。

  此标准是参考WHO的标准,结合我国国情,以种族、性别、地区的峰值骨量(M)为依据,主要用于女性成人,男性参照执行。另外,参考日本1996年改动版的标准,自己尚未作峰值BMD调查,亦或自己作了一些调查,但SD不便应用时,可用骨量丢失百分率(%)诊断法:>M-12%为正常;M-13%~24%为骨量减少;M-25%为OP(根据诊治的要求分为轻、中二级);M-25%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OP;M-37%为严重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