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是否准确,直接影响针灸的疗效。因此,针灸治疗,强调准确取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千金要方》亦载:“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好肉耳”。为了准确取穴,必须掌握好腧穴的定位方法。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以下四种:
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locating method by bone proportional Cun measurement),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一定的骨度分寸在其自身测量。现时采用的骨度分寸是以《灵枢·骨度》所规定的人体各部的分寸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创用的折量分寸而确定的。常用的“骨度”折量寸见表2-2。
表2-2 常用“骨度”折量寸表
部位 起止点 折量寸 度量法 说明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 直寸 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3 直寸
头 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 3 直寸 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
穴的纵向距离
面 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 18 直寸
棘突下(大椎)
部 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 9 横寸 用于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9 横寸 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胸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 9 直寸 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经穴的纵向距离
腹 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 8 直寸 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胁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5 直寸 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部 两乳头之间 8 横寸 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 12 直寸 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背 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 3 横寸 用于确定背腰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腰
部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3 横寸 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上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 9 直寸 用于确定上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肢
部 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 12 直寸 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18 直寸 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下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 13 直寸
肢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 19 直寸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部 (臀沟至腘横纹相当14寸)
腘横纹至外踝尖 16 直寸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locating method by anatomical landmark),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俗称自然标志定位法。可分为固定的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
1.固定的标志 指各部位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如腓骨小头前下方1寸定阳陵泉;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眉头定攒竹;脐中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finger-Cun measurement method),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3种。
1.中指同身寸(middle finger-Cun measurement) 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图2-3(a)]。
2.拇指同身寸(thumb-Cun measurement) 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four-finger-Cun measurement) 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图2-3(c)]。四指相并名曰“一夫”;用横指同身寸量取腧穴,又名“一夫法”。
简便定位法
简便定位法(simple method of locating acupoints)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如立正姿势,手臂自然下垂,其中指端在下肢所触及处为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上方,其食指尽端到达处取列缺等。此法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