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中医药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记者向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提问:“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病了,家长在没有带孩子去医院的情况下,会先给孩子吃点中药,对一些常见病,也会先吃中药调养,观察一下。因为很多人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比较小,甚至还有人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但实际上,中药毒副作用问题已屡见不鲜。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呢?”
原先极少听说过的中药毒副作用问题,目前已逐步成为老百姓关心的热点,甚至成为国外抵制中药的口实。记者最近为此专程采访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副司长苏钢强。
并非有毒中药就不是好药
“对于中药的毒性问题不应该大惊小怪,首先要有个全面的分析。中药有毒并非是新发现,它和其他药物一样,有些是含有毒性成分的。谁会没听说过“是药三分毒”呢?《中国药典》2000年版即明确记载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材72种。而且,一些研究已经证明,不少中药的毒性成分就是其药效成分。比如现在已得到世界公认的能治白血病的砷制剂。如果认为所有中药都没有毒性、副作用,或有毒性、副作用就不是好药,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同样,以某单一成分是否有毒来判定药材和含这种药材的中药复方的安全性、有效性,也是不全面的。”苏钢强介绍说。
另据了解,虽然近期对中药毒性问题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但实际上,据《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报道,在药物不良反应中心检测到的药物不良反应中,由中药引发的仅占所有报告的15%,与西药等其他类药物相比仍然是低的。
有些中医玩笑之间说出了一些很有道理的话,“馒头没毒,但吃多了照样得病”。可以说,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既有药物自身方面的,如其所含的有毒化学成分、中药品种混乱等,又有人体本身方面的。中医常说,“有是证吃是药”,而没有这种病乱吃药的话,就会中毒。同时,药物使用的不对症、滥用药物、过量用药、用药时间过长、炮制或配伍问题、中西药物的不当合用等也都会造成不良反应。需要重视的是,有效性和毒性是绝大多数药物同时具有的双重特性,趋利避害是药物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苏钢强特别强调:“中药饮片炮制就是增效减毒的一种手段。另外,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多采用复方,通过组方配伍,也可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中药的配伍讲究‘君臣佐使’、‘相使相须相畏相反’、‘七情和合’,还有‘十八反’、‘十九畏’等,这些理论都是古人对中药毒性趋利避害的总结。即使是有毒药物,在安全剂量下科学使用,仍可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因为有些中药有一定的毒性而退避三舍,那么,中药只能倒退到养生保健的辅助地位,而失去了治疗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的机会。”
所以,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对待中药的药效和毒性应提上议事日程。一方面,要提醒患者不要擅自使用中药处方药,也不能随意加大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必须在医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正确使用治疗药物;另一方面,应针对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开展研究,包括联合用药的研究、中药增效减毒的研究、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等等。
科学研究的路还要走很长
随着药品管理规范的逐步实施,我国也对中药安全性研究加大了力度。由于中药毒性问题十分复杂且涉及方方面面,因此近年来,从回答基本问题入手,我国已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苏钢强具体介绍说,关于药材真伪研究,“七五”、“八五”课题《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已对220种多来源的中药材进行了品种整理和鉴定,比较了正品与代用品、伪品之间的差异。经过10年的研究攻关,基本澄清了中药材品种混乱的现象;在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面,目前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已经组织了140种常用中药材的现代质量标准研究、179个中药材品种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现代质量标准研究、30种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74种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对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研究。“九五”攻关课题“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按照统一的方法,测定了70种中药材的有机氯(六六六、五氯硝基苯)和铅、汞、砷、镉四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并提出了相应的限量标准建议。“十五”期间,又安排了有关脱除中药重金属技术和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研究课题;针对国际关注的马兜铃酸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含马兜铃酸中药(关木通、广防己及龙胆泻肝丸)安全性评价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基本问题研究”安排了5类中药安全性评价示范研究,开展对含有5种“毒性成分”药材的中成药品种的研究,并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澄清含“毒性成分”中药材与中成药复方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科学性和规律;探索中成药的量——效和量——时——毒关系;建立炮制减毒增(存)效综合评价方法;总结出合理用药的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去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再次设立课题,重点研究建立适合中药特点的“毒性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及其质量控制,并建立具有“毒性成分”、“毒性药材”、“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之间交叉检索功能的数据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和手段。
“以‘正确认识毒性、科学处理毒性、为临床服务’为原则,是今后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回答群众疑问,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可控中药的同时,也应为我国特有的中药正名。”苏钢强这样作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