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对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管理非常重视。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启动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并成立了包括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还聘请了22个临床学科及相关专业的204名知名专家作为专家组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审核工作,并为临床路径管理的试点提供技术指导。目前,卫生部已下发了结节性甲状腺肿等1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还有一些病种的临床路径正在全国征求意见,到今年年底将下发100种常见疾病临床路径,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50家开展试点工作,目的是通过研究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路径实施办法。
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护理、康复、检测等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的,能够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医护计划。是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临床路径管理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团队协作效率,增加了患者本人的参与,使医疗护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因此,临床路径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医疗工具。它不仅仅是医院管理的名词,它更直接影响到广大患者的利益。
临床路径管理作为一种标准化管理方法,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已有20余年的历史。美国近60%的医院在不同程度地使用临床路径,并且正在从外科向内科、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院内向社区医疗服务、从单纯临床管理向医院各方面管理扩展。
虽然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初衷是为了适应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的变革,但随着临床路径的不断发展,其目的逐渐外延,作用不断扩展,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医院质量管理工具和诊疗及评估标准。从临床路径的应用来看,其目的包括:寻找符合成本-效益的最佳治疗护理模式;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将诊疗、护理标准化;可确定病种的标准住院天数和检查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协调各部门通过临床路径保持一致性提高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和住院费用。
临床路径管理对于医疗、护理和患者都会产生有利的作用。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由于有了统一的临床路径,医务人员通过有计划的标准的医疗和护理,可以减轻工作量,并且可以减少失误的发生;可以明确医生、护士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果治疗或护理偏离标准则易于发现,并可以及早处理;由于各种处理措施是依据临床路径制定的,可以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协调性增强。对于患者来说,通过了解住院中的治疗计划,可对自己的疾病治疗有相应的准备,减少入院后的不安感,并且提高患者的自身管理意识,使治疗效果更好;可以增加患者同医务人员的沟通,提高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感;由于可以大致预计出院时间,因此患者可以对费用进行预测。对医院来说,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便于医院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于改进诊疗方法,提高医疗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我国临床路径管理的发展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在付费制度中仍然没有全面地应用,因此制订规范化的临床诊疗路径的意义是尤为深远和重要的。以住院(或工作)日为单位来组织医疗活动和疾病管理,其结果是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随意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也为医疗保险机构合理报销医疗费用奠定了基础,临床路径所设定的内容是需要不断更新,与疾病的最新治疗标准和诊疗指南保持一致。这样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可靠有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