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9月3日讯 疫苗课题组的负责人、307医院免疫实验室主任奚永志
类风湿可以被治愈了?
2009年2月,新华网转载于《光明日报》的一条新闻称,一种可以治疗风湿关节炎新型基因疫苗研制成功。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很大关注,网友纷纷留言询问有关疫苗的详情,留言数量远远超过往日的同类话题。治疗型基因疫苗治愈类风湿的可能性有多大?什么时候能普及?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这个疫苗课题组的负责人、解放军307医院免疫学实验室主任奚永志。
“在我国,类风湿发病率为0.3%到0.75%,患病总人数为400到600万。它高度致残,疼起来让人痛不欲生,人称‘不死的癌症'。”奚永志介绍,“国际上类风湿患病人数约为6000万到1.1亿,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严重危害人类的五大类疾病之一。”
据了解,人类第一次描述类风湿是在1859年,150年过去了,它的病因仍是个谜。正因为如此,治疗类风湿也成了件让人头疼的事。
“找不到合适的靶子,就不能有的放矢,有些治疗类风湿的药物对人的机体一顿狂轰乱炸后,不但没有消灭坏细胞,就连好的细胞也一并清除了。每年死于类风湿治疗药物的患者占了很大比例,有的还引发血液病、胃穿孔、代谢性疾病等等不良后果。”
但让人稍感欣慰的是,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对类风湿的发病过程及机制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也就是说,虽然不确定是类风湿由什么引起的,但它在体内运行过程却是清楚的,因此,治疗类风湿,不是阻止源头,而是干预过程。”
“治疗型类风湿基因疫苗的针对性就在于,它是作用于类风湿的发病过程。”
“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一定剂量的疫苗对缓解和消除动物的类风湿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奚永志说。“和传统类风湿疗法方法相比,它克服了疗效差、毒副作用大的缺点。目前,已经完成动物实验检验。”
鸡爪子的启示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科学》杂志就曾介绍过类风湿被治愈的病例。
“但那还不是大范围使用的疗法、那篇题为《口服II型胶原蛋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的文章介绍,美国哈福大学医学院附属Beth Israel医院内科风湿病专家Trentham DE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用鸡II型胶原蛋白溶液治愈了67例类风湿病患者。”
“鸡II型胶原蛋白溶液其实就是鸡脆骨‘榨’成的汁,我们平时吃的鸡爪子就是最好原料。” 奚永志读到当时这篇文章大为兴奋。
“治疗型类风湿基因疫苗就是在这篇文章的启发下开始研制的。”
乍一看,《口服II型胶原蛋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介绍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实验,但实验结果确让人震惊:类风湿这个困扰了人类一百多年的科学难题,从鸡脆骨身上找到了解答的可能性,听起来的确有点不可思议。
“这个‘奇迹’点燃了我继续探索用鸡II型胶原蛋白治疗类风湿的欲望。”系永志说。
“那是1993年夏天,我在图书馆看完这篇文章时非常兴奋,晚上回到家,就打开冰箱,当时正好有一只鸡,我就用菜刀把两只鸡爪子剁下,然后小心翼翼地再用剪刀剥离关节上的全部软骨,细细观察反复琢磨,直到天亮。”
“我想模仿这个实验,但又不能让我的‘老板'发现,所以只能晚上躲在家里做。”
“第二天傍晚下班后,又在超市买了一堆鸡爪子抱回家,一个一个剪开后剥离软骨,包上保鲜膜塑封冻存后,再继续查资料,寻找提取胶原蛋白的方法。”
提取胶原蛋白的技术并不难克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人将它应用于、食品等的制造。所以很快,系永志的“独家”鸡脆骨汤(鸡II型胶原蛋白溶液)就出炉了。
“为了中和生鸡爪子的腥味,我还在'汤'里兑了桔子汁。”
“接着,我找了一些类风湿患者,为了打消他们怀疑这个汤有毒疑虑,我自己带头先喝了一杯,那几名患者也放下戒心一饮而尽。”
结果似乎在意料之中,奇迹重现。
“当时就缓解了他们的‘晨僵’症状。”
事情进行到这里,系永志的兴致愈发高了。
延续了十年的实验
“这个模拟实验的成功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也激发了我进一步研究下去的热情。”
奚永志的主专业是实验血液学,从表面上看,和研究属于免疫学范畴类风湿疫苗这件事风马牛不相及。
“其实实验血液学和免疫学都有相同的源头。只是人为的把这些学科细化、甚至割裂开了。”
“90年代初,我在荷兰皇家科学院学习期间发现我们同一个实验室的十几个人,居然分属于四个不同的研究方向而不是'一心一意'研究一个课题,当时我对这样的行为感到不解。同事告诉我,在保留主要研究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再多拓展几个相关方向形成多角支撑,会避免一损俱损的情况。这在科研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是一个良策。”
“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科学》杂志上的那个实验中,治疗类风湿的方式叫口服免疫耐受,是免疫学的范畴,而免疫学与实验血液学是相关学科,可以互相融合,互相启发。”
“但当时这个观念在国内还没有被人普遍接受,所以我又偷偷摸摸的对类风湿疗法做了几年的观察实验。1998年,我的博士生来了之后,我才开始带着他们进行‘正规’的研究。治疗型类风湿基因疫苗正式纳入我们的课题。”
对于《科学》杂志上刊载的那个实验,感兴趣的不仅仅是系永志,世界医学科学界都对此表示好奇,并纷纷摩拳擦掌想在这种疗法上施展拳脚。但几年之后,各地的科学家始终没有突破这一疗法的两个‘缺陷’。
“首先,它们采用的是口服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疗效打折扣;第二,它所使用的II型胶原蛋白均为天然提取制备,不利于批量化生产。”
“克隆基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科学家试过这个办法,但提取的基因长度不够。”
但幸运女神总是会眷顾那些她选中的人。
奚永志和他的课题组在这方面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很顺利的就提取出足够长的基因并克隆成功,到最后用于类风湿基因疫苗的研制,每个环节都进行得很顺利。
即便如此,这个过程也经历了整整十年。
“科研上的一个轮回,也许是十年,也许是二十年,也许是科学家的一生。”奚永志说。
动物和人都“表决”有效才算成功
“在贫困地区,有的患者为找一个治疗类风湿的偏方,不惜砸锅卖铁。美国的情形尤其不乐观。1963年,美国用于类风湿患者身上的福利、劳保、医疗等花费就占据它整个GDP的0.7%,198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5%,到1992年,花费达到一万五千亿美金。2005年,两万五千亿美元,这相当于我国2006年的年收入。”
“我们也恨不得疫苗能马上生产上市,但这着急不得。”
要进一步证明基基因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动物实验检测和人体临床试验缺一不可。
“我们将一批有类风湿的大鼠分成几组,分别在它们尾部用静脉注射了不同剂量的基因疫苗,结果表明, 某一剂量的基因疫苗在注射后第5 天就可观察到大鼠关节肿胀程度明显减轻。”
“动物实验结束后,我们会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进行小批量生产,然后进行临床试验,经过三期临床试验后,就可以面向广大患者了。预计用时三年左右。”
“我们该对它的前景抱多大希望?”记者问。
“肯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研究一类创新药物,美国平均用10年甚至更长时间,耗资至少10亿美金,但有的药到了临床阶段被使用3 年、5年、甚至7年,又被撤回来了。”
“但有了这十几年的积累,我们有信心。”奚永志的回答很严谨。不紧不慢的语调,就像雨后绽放的一缕微光,虽不璀璨夺目,但孕育着无限生机。
据悉,治疗性类风湿基因疫苗已经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新”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并纳入创新性强、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研候选药物。
——第一次联系奚永志,电话里的声音似乎很冷漠,我说十句话,他才能回应一句。见面后,我发现打开话匣子的他,就像在阳光下慢慢融化的冰霜,说话的声音和节奏从泉水叮咚击,到溪水潺潺,再到江河澎湃,俨然一幅生动的流水图。基本上,我没说几句话,只是默默听他讲故事了。
相关稿件:307成功研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基因疫苗
奚永志答网友问:
网友:“我是一名怀孕四个月的类风湿患者,现在病症发作非常痛苦,我担心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我的孩子?”
奚永志:“类风湿属于免疫类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一般不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类风湿有个奇怪的现象是,青壮年之前,比患类风湿的比率上高2到3倍,欧美有的甚至达到国家4到5倍,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雌雄激素更倾向于得类风湿,
按目前认识到的过程来讲,类风湿女性患者在怀孕后,雌激素会降低,而孕激素则提高,相应的,类风湿症状便会减轻。生完孩子后,雌激素恢复孕前水平,症状又会加重。
虽然类风湿本身不会影响胎儿发育,但是,如果怀孕期间滥用药物的话,则可能会有很大的副作用、甚至致畸。所以,他不建议吃药,目前来讲,只能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