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型部长陈竺应对医改利益考 破解医改困局

时间:2009-10-15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6月11日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事关国民健康的卫生经费也至少应有明确的比例(国民生产总值计算)”,黄建始说,财政支出的比例没有明确,医改政策的落实就无从谈起。
 
  基本药物目录将于本月下旬公布,新医改的实质内容,似乎终于到了以日计算的时刻。新医改的大幕即将拉开,陈竺和这届卫生部的真正考验,也才刚刚开始。
 
  6月8日,周一,北京,暴雨。这一天,卫生部部长陈竺如平常一样忙碌。
 
  这一天他的日程安排包括,慰问医务人员及甲流患者、会见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秘书长、看望在京隔离观察的东盟检测培训班学员。
 
  同一天传出消息,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新医改实质性启动的基本药物目录,预计将于本月下旬公布。“这届卫生部的重心就是医改方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主任吴明强调,这是陈竺和卫生部必须面对的工作重点。
 
  应对甲流挑战
 
  2009年提4月25日,接到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甲型流感疫情后,卫生部部长陈竺便部署相关防控工作,启动了卫生部防控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工作机制,同时向农业、质检等相关部门及时通报了疫情信息。
 
  4月28日,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建立由卫生部、质检总局、农业部等33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联防联控机制。
 
  随后应急机制的启动,卫生部每天都在自己网站上公布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最新疫情通报,并不断更新甲型流感感染预防措施和检测途径的信息。
 
  两天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第一个关于甲型流感防控的新闻发布会。“经过‘非典’的考验,经过过去几年抗击禽流感的联防联控的有效工作,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人感染猪流感的防控工作。”发布会上,陈竺说。
 
   “政府比较成熟了,没有事到临头很慌乱的感觉。”6月8日,吴明说,跟“非典”相比,在应对甲型流感的过程中,卫生部明显有序得多。
 
  在卫生部联合其他部门的全线动员严控之下,甲型流感在中国获得有效控制。截至6月9日20时30分,中国全国共确诊甲型流感病例170例,其中内地101例。
 
   “中国方面的表现十分出色,并在这些领域需要继续这样做。”6月1日,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新闻官陈蔚云说。
 
  卫生部部长陈竺,并没有因为获得外界的赞扬而对防控流感的未来乐观。
 
   “这是一种新型病毒,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近日,陈竺曾不止一次地表示。不可否认,正是这场流感,使担任卫生部部长近两年的陈竺,不断走入公众的视线。
 
  学者陈竺
 
   “他(陈竺)担任行政职务后仍未放弃专业,稍有时间便一头扎进实验室。”朋友评价陈竺时曾说。
 
  履历表中,比起“做官”,陈竺作为一个学者的经历,更为抢眼。陈竺,1953年8月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医学世家,父母均为医学博士,家学渊源,让陈竺很早就从事了医学工作。
 
  上世纪整个九十年代,陈竺主要从事医疗卫生以及医学研究的工作。2000年10月,陈竺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SARS爆发后,一向低调的陈竺领衔20多位院士上书国务院,呼吁加大公共卫生研究及改革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中政府、消费者和提供者三方关系的新框架。
 
  当时,陈竺认为,卫生体制改革要进行五个系统工程的改革,其中包括个体医疗系统、群体公共卫生系统、卫生筹资系统、与相关产品的执法监督系统和医学技术进步的生命科研系统。
 
  在理想的卫生体制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好卫生工作,直接做好公共卫生执法监督,部分参与医疗、筹资和科研活动。
 
  同时,在分子生物学造诣颇高的陈竺认为,在进行卫生体制改革时,不能忽视对民族生物医疗产业发展的支持,未来20年,我国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必将大幅度增加,但不应该只增加跨国公司的收入,应对自己的产业形成强大拉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今年年初,卫生部公布的新医改方案中,也有部分些许内容与其卫生体制改革观点有相同之处。
 
   “中国今后应对医学和健康领域的研究增加投入,少做一些‘形象工程’。”陈竺曾表示。
 
   “事业心和责任感强,有开拓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善于合作共事”,国务院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陈竺为卫生部部长的理由中如是评述。
 
  2007年6月,陈竺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推动几番尝试、方案无数却收效甚微的医疗改革,就成为陈竺领导下的这届卫生部,必须创新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