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季会高发脑卒中?

时间:2009-07-30 |来源:三九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夏天,尽管气候炎热,但在很多人眼里依然是一个很美丽的季节,从“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到“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古人不乏赞美夏天的诗篇,然而对一些人来,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季节,因为这是脑卒中高发的季节。每年夏天,都有不少老人被脑卒中夺去了生命。

炎夏勿暴饮冰水 以防招惹心梗!

  ——机理解读——

  两大疾病是脑卒中元凶

  北京安贞医院十二心血管病区主任周玉杰教授介绍,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原因,高血压病是卒中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动脉管壁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会逐渐发展成血栓。如果血栓不稳定而从血管壁脱落,就可能被血流带走并停留于循环的某一部位,特别是血管分叉处,从而引起循环阻塞。

  高血压不仅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而且过高的血压,容易导致脑出血。

  四种因素导致夏季易发

  那为什么夏季易发脑卒中呢?

  天坛医院副院长、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王拥军教授说:“夏季,血压波动、情绪紧张、血黏度上升、睡眠不好等是导致脑卒中易发的四种因素。”

  他介绍,夏季,气温升高,皮肤血管扩张,势必造成大脑血流减少,同时会有血压波动,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易诱发脑梗死性脑卒中;另一方面人体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里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上升,极易诱发脑栓塞;其次,在高温条件下,人情绪紧张,易烦躁,体内应激反应增强,使脑血管疾病发作;最后一些人由于夏天睡眠不好、休息不良、饮食紊乱,人体处在疲劳应激状态下,体内激素释放水平改变,刺激血管收缩,诱发血管病变。

  因此,王拥军说,老年更应注意护脑护心。

  ——防治措施——

  五个切忌紧急救助患者

  王拥军教授说,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越早越好,特别是脑出血,是急症,病人最好抢在发病3个小时内叫急救车,得到有效的治疗。

  发现脑卒中患者后,身边的家属或单位同事、朋友应该沉着冷静,将患者放平,切忌保持仰卧位,不要枕枕头,头应偏向一侧,避免口腔内的分泌物呛咳,误吸到肺部,造成患者窒息;切忌给患者服用药物,因为在没有确诊以前,随意用药可能会加重病情;拨打急救电话时,切忌一定要简单叙述病情,让急救医生做好抢救的准备;转运时,家属最好和急救医师商议,切忌不要自驾车或用出租车转运,数据调查显示,大部分被延误的患者都没有采用急救车的方式转运;实在无法需自行运送时,切忌在搬运病人时不要将病人扶直坐起,不要抱、拖、背、扛病人。

  八项注意安全度夏

  针对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王拥军总结了他们提出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安全度夏八项注意”。

  再热也要对空调温柔点。王拥军说,对空调温柔是非常必要的,降温要缓步来。在外热坏了,突然走进低温房间,体表血管很快大面积收缩,血压波动剧烈,那就悬了。

  高度警惕“魔鬼时间”。王拥军说,通常每天6—11点,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即开始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黏度上升,因此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和耗氧。国外把这段时间称为“魔鬼时间”。如果有心血管疾病,这段时间尽量避免大运动量的活动,避免情绪急剧波动。

  牢记“3个半分钟”防止致命事故发生。夜间醒来方便时,应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坐起半分钟,再双腿下垂半分钟。避免突然起床,脑部血液供应不足。

  不渴也要常喝水。心脑血管病人发病死亡,原因与出汗过多、未及时喝水、血液浓缩有关,所以患者不能跟普通人一样渴了才喝水,而应主动补水。但不宜过量。

  膳食要“好色”。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夏季膳食问题上一定要“好色”,如黄色蔬菜(胡萝卜、红薯、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番茄红素)或绿叶蔬菜,能减轻动脉硬化。同时吃适量的白色食品(燕麦粉、燕麦片等)和黑色食品(黑木耳等),对降低血黏度、胆固醇有明显效果。

  勿暴饮冰水以防招惹“心梗”。猛喝冰凉饮料来降温是主动去招惹心肌梗死等“恐怖分子”。医生发现,只要饮用3杯以上冰水,心电图几乎都有变化。由于短时间内饮用大量冰凉饮料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者,临床上已屡见不鲜。

  半小时午睡可换安全健康。调查研究表明,每日午睡半小时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其原因与午睡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与白天的血压高峰出现一段低谷有关。

  “戒焦戒躁”心静危险少。据调查,急性心肌梗塞的发作诱因中,情绪激动所占比例为第一位。夏日炎炎、酷暑难耐,人们情绪往往容易变得焦躁、不稳定,不过你得淡泊宁静,所以再热也得“戒焦戒躁”。

  ——最新进展——

  一项筛查减少中风发生

  临床资料的分析表明,门诊 的脑卒中患者中约40%为复发病例,说明如造成中风的基础病变不被去除或予以控制的话,会再次或多次反复出现中风。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脑中风移动筛查网络,通过超声筛查颈动脉斑块,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约20万例,使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中美脑中风协作组中国区组长、航空中心医院脑血管外科主任医生张勤奕介绍说,在脑中风病人中,颈内动脉狭窄(包括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脑中风的病人所占的比率非常大。首先,当颈内动脉狭窄到70%—90%时,一是会严重阻塞血流,使大脑远端因缺血而导致大脑受损,二是由于流速减慢而更容易形成血栓,这就好像黄河河道突然变窄、流速突然减慢,泥沙等杂物就更容易沉淀下来,形成血栓,引发脑中风;同时,导致颈内动脉狭窄的颈部血管粥样硬化,也可能有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到达颅内,而形成脑血栓,导致脑中风发生。因此,颈动脉筛查对高危人群很重要。

  6月21日,在“脑中风筛查及防控工程”启动仪式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通过对颈动脉状况的筛查,既可对狭窄不甚严重的患者及早给以行为指导或药物干预,延缓其狭窄进展,又可对狭窄严重的患者采取介入或手术治疗干预,去除其发生中风的病源,减少中风的发生及伤残。

  据了解,“脑中风筛查及防控工程”将开展一项“超声筛查颈动脉斑块”的检查,以CEA(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先进技术等为干预手段减少中风的发生。

  ■ 名词解释

  动脉粥样硬化:是累及体循环系统从大型弹力型(如主动脉)到中型弹力型(如心外膜冠状动脉)动脉内膜的疾病。其特征是动脉内膜斑块形成。每个斑块的组成成分不同,但脂质是粥样硬化斑的基本成分。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病: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起病及经过缓慢,最终死亡原因为心衰、肾衰及脑血管意外。随年龄增长,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等人群发病率较高。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且持续存在,可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140—160mmHg或/和舒张压90—95mmHg,为临界性高血压。

  脑中风筛查及防控工程:是经卫生部批准,由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GE医疗集团协办的以“超声筛查颈动脉斑块”为突破口,以CEA(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先进技术做保证,合理用药、规范治疗”的全国脑中风防治方案。据了解,“支持脑中风筛查项目是GE全球“健康创想”战略在华落实的一部分,GE将与合作伙伴共同做好这项事业”。GE此次为项目提供了价值20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和项目启动经费。

  ■ 新闻缘起

  6月24日是“世界卒中日”。据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我国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总费用超过200亿元。根据北京安贞医院20年脑中风病例资料分析,致死性中风占27%,大部分中风病人存活且遗留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残疾。且我国学者对临床资料的分析也表明, 25%—33%的脑中风患者将在3—5年内再次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