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剂气血

时间:2010-04-12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


    调剂气血
    气血来历于脏腑,运行于经络,是妇女经、孕、产、乳的物质基本。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是彼此和谐,彼此为用的。妇女若气血调畅,则五脏安和,冲任通盛,经孕正常。然妇女以血为本,血随气行,因为经、孕、产、乳的相关,轻易耗血伤气,导致气血失踪调,影响冲任,产生妇科疾病。气血失踪调,不单是妇产科疾病的成因,偶尔也是妇产科疾病的功效,是以,调剂气血成为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紧张原则之一。情志厘革常引起气分病变,寒、热、湿邪首要引起血分病变,是以,调气血的要领必需按照临床症状,判别其在气在血,剖析其虚、实、寒、热,然后确定详细治法。

    一、病在气分,以治气为主,治血为佐

    (一)补气

    气虚者补气。气虚者,中气不敷,冲任不固,导致月经先期、量多、崩漏、胎动不安、人工流产、小产、产后恶露不绝、子宫脱垂等病,治疗宜补气为主,常用药物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之类。

    (二)升提

    气陷者升提。中气不敷,甚者则气虚下陷,清阳不升,导致月经由多、崩漏、带下、子宫脱垂等病,治疗宜于补气中加用升提之晶,常用的升提药物如升麻、柴胡、荆芥穗之类。

    (三)行气

    气滞者行气。烦闷忿怒,气机倒霉,郁滞不行,气滞则血瘀,冲任失踪畅,导致月经后期、量少、痛经、闭经、缺乳、症瘕等病,治疗宜行气为主,常用药物如喷香附、木喷香、乌药、枳壳、陈皮、砂仁、川楝子、荔枝核之类。

    (四)降气

气逆者降气。郁怒之甚,则气机逆乱,引起经行吐衄、妊娠恶阻等病,治疗宜行气之中兼用降气之品,常用药物如沉喷香、枳实、厚朴、半夏、苏子之类。

    (五)温经扶阳

    气寒者温经扶阳。感应熏染寒邪,寒伤阳气,或素体阳虚,寒自内生,导致经、带、胎、产诸病,治疗宜温经扶阳为主,常用药物如附子、肉桂、吴茱萸、炮姜、茴喷香、桂枝、艾叶、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仙茅之类。

    (六)清气泄热

    气热者清气泄热。感应熏染热邪,入里化热,或五志过极化火,导致经、带、胎、产诸病,治疗宜清气泄热为主,常用药物如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年夜黄、芒硝之类。

    上述调剂气分诸法,常佐以补血、理血、活血之药。

    二、病在血分,以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一)补血养血

贫血者补血养血。经、孕、产、乳都因此血为用,而又都易耗血,易致冲任贫血,导致月经后期、量少、闭经、胎动不安、产后腹痛等病,治疗宜补血养血为主,重证贫血宜填精补血。常用药物如熟地、白芍、当归、阿胶、龙眼肉、山茱萸、枸杞子之类。

    (二)活血化瘀

    血瘀者活血化瘀。寒凝、热结、气滞、气虚均可导致血瘀,冲任失踪畅,引起月经后期、月经由少、经期延迟、经间期出血、痛经、崩漏、胞衣不下、产后腹痛、症瘕等病,治疗宜活血化瘀为主,重证宜用虫类血肉有情之晶搜剔脉络。常用药物如赤芍、丹参、红花、桃仁、丹皮、益母草、当归、川芎、川牛膝、王不留行、五灵脂、蒲黄、泽兰、山楂、三棱、莪术、延胡索、廑虫、水蛭、虻虫之类。
   
    (三)软坚散结

    血瘀重证,血结成症,宜活血化瘀,同时兼以软坚散结,常用药物如海藻、昆布、鳖甲、牡蛎、穿山甲之类。

    (四)固冲止血

    出血不止者固冲止血。气虚、血热、血瘀等多种缘故起因可以导致冲任损伤,产生妇科出血疾病,如月经由多、崩漏、胎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绝等。在针对出血缘故起因治疗的同时,宜以止血为主,以药物浸染差别可分为固摄止血、涩血止血、温经止血、凉血止血、活血止血等类。常用药物如龙骨、牡蛎、乌贼骨、陈棕炭、仙鹤草、血余炭、藕节、艾叶炭⑴诮俊⒊吹匮垺⒐嶂谔俊⒑诨瓢亍⒔硅僮印⒉喟匾丁④崖楦⑷摺④绮荨⒊雌鸦啤⒌てぬ恐唷?/p>

    (五)清热凉血

    血热者清热凉血。热邪与血搏结,损伤冲任,迫血妄行,导致月经先期、量多、崩漏、经行发烧、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发烧等病,治疗宜清热凉血为主。常用药物即清气泄热药与凉血药物如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玄参、白芍之类伍用。

    (六)清营祛瘀

    热毒与血搏结者清营祛瘀。传染邪毒,茸鞴棚化热,或热极化毒,与血搏结,导致热人血室、妇人腹痛、产后发烧等病,治疗宜清营祛瘀,即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常用药物即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鱼腥草、土茯苓之类与活血化瘀药伍用。

    (七)温经行滞

    血寒者温经行滞。寒邪茸鞴棚,与血搏结,血为寒凝,冲任停滞,导致月经后期、量少、痛经、闭经、不孕、症瘕、胞衣不下等病,治疗宜温经行滞。常用药物即温经扶阳药与活血化瘀药伍用。

    (八)温经养血

    虚寒者温经养血。素体阳气不敷,寒自内生,脏腑生化成果不敷,不能生血行血,冲任贫血,导致月经后期、量少、痛经等病,治疗宜温经养血。常用药物即温经扶阳药与补血养血药伍用。

    (九)散寒祛湿

    寒湿者散寒祛湿。脾肾阳虚,或感应熏染寒湿,寒湿与血凝聚,血行不畅,冲任停滞,导致痛经、闭经、症瘕等病,治疗宜散寒祛湿为主。常用药物即温经扶阳药与燥湿利湿药如苍术、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年夜腹皮、茵陈、木通之类伍用。因寒湿呆滞,血行不畅,以是又常伍用活血化瘀药。

    (十)清热除湿

    湿热者清热除湿。湿浊从阳化热,或感应熏染湿热之邪,湿热下注,损伤冲任,导致痛经、带下病、阴痒等病,治疗宜清热除湿为主。常用药物即清气泄热药与燥湿利湿药伍用。若湿热化毒或感应熏染湿毒者,又宜解毒除湿,常同时伍用清热解毒药。因为湿阻气机,血行不畅,也常伍用活血化瘀药。

    (十一)解鸩杀虫

    风行症虫者解鸩杀虫,其治疗详见《外治法》。

    上述调剂血分诸法,常佐以补气、理气、行气之药。

    另外,若失踪血过多,肢冷欲脱者,应急予补气固脱。同时在授与温补、清补、滋补、破气、逐瘀等法时,也应随时赐顾帮衬气血,用药不宜过于滋腻、耗散或攻伐,以免滞气滞血、耗气耗血。总之,调剂气血的原则,务气愤血和调,冲任畅达,则经、带、胎、产诸病,自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