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南药王”冯根生 毛泽东时代的厂长(图)

时间:2009-10-15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9月17日讯 宁波慈城,是孕育浙东文化、商业的重要摇篮。药商,无疑是慈城的一抹亮色。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一代巨贾——“红顶商人”胡雪岩在杭州创办胡庆余堂,胡庆余堂第一代药工中便有一个名叫冯云生的慈城人。此后,冯云生之子冯芝芳也在胡庆余堂当药工。冯云生也许不会料到百余年后,他的第三代——冯芝芳之子冯根生会执掌胡庆余堂,并力挽狂澜,重振“江南药王”之雄风。他更不会想到,冯根生会成为中国现代中药事业的领军人物,他创办的“青春宝”集团,被誉为“中国诸企业之榜样”。
 
    毛泽东时代的厂长
 
    冯根生是1949年1月19日进入胡庆余堂当学徒的,进入胡庆余堂那天的一幕,冯根生至今难忘。79岁的祖母含泪叮嘱:“记住,是学出来的,本领是做出来的,要诚实,不管今后长多大,干什么,都要认认真真做事,规规矩矩做人。”这些话成为冯根生一生的座右铭。
 
    冯根生的事业从1972年开始,是一名毛泽东时代成长起来的厂长。
 
    1972年7月,杭州胡庆余堂一分为二,位于市区的母厂更名为杭州中药厂,总资产只有37万元。
 
    时任制胶车间主任的冯根生被任命为杭州中药二厂厂长。在冯根生的领导下,企业经营状况开始好转。1979年,“青春恢复片”(后改名为“青春宝抗衰老片”)成功投产后,立即畅销国内外,“青春宝片”的配方随即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绝密级”。随后,该集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1996年,企业年利税已超过2亿元。
 
    转变机制是关键
 
    1989年下半年开始,国有企业的经营普遍陷入低谷。对以品为拳头产品、出口占销售很大比重的杭州中药二厂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冯根生认为,国企经营状况不佳的关键在于机制,只有改变机制,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于是,冯根生决定与外商合资,解决机制弊端。消息传开,上门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大跨国公司,合资的条件也如出一辙:按帐面净资产入股,原有品牌一起。冯根生坚决拒绝了这样的合资。他认为,合资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解决机制问题,不仅不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还要通过合资使其升值,否则,所谓“合资”的最终结果必然是中国人沦落为外方的“小伙计”。几经思索,他决定:在杭州中药二厂之上成立青春宝集团公司。参与合资的是杭州中药二厂,而非集团公司,这样合资后,作为国有企业的母公司,仍然具有品牌、秘方的所有权,同时确保了中方资产所带来的利润仍可以归拢到国家手中。
 
    2003年10月23日,冯根生向亲临胡庆余堂视察的江泽民汇报了青春宝集团与胡庆余堂的发展历程,江泽民高兴地说:“你工作得很好!”
 
    冯根生是我国任职时间最长的国有企业领导之一,他执掌企业38年来,创造了一段中国企业的传奇故事: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把总资产只有37万元的作坊式中药工场,变成了总资产18亿元、销售收入20亿元、全国最大最先进的中成药制造企业之一,创利水平多年稳居浙江省行业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