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门口的跨国药企 投入真金白银“下基层”

时间:2009-10-15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8月10日讯 新医改中,涌动着一股“下基层”的热情。但真正投入真金白银的,暂时还是以跨国药企为主。
 
  答案很简单———投入大,见效慢。要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才能这么干。
 
  长期以来,大多数病患者将三甲作为自己治病的首选,病人数量远远超出三级医院的接受能力,直接造成看病难的状况。
 
  而政府向医院的投入,2/3都放在三级医院,医疗资源的配置并不合理。
 
  医改的方向就是要把占据过大市场份额的城市医院市场压缩,大力发展社区医院,促使药品消费向、社区医院分流。也就是加大一级网络的建设,形成“低水平,高覆盖”的格局。特别是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病,放入社区管理更是长久的趋势。
 
  上海六院的副院长贾伟平说,病人到大医院看完就走了,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长期观察,还是要“管在社区”。
 
  但社区医疗管理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一个现实的背景在于,社区医师的配备尚不能一步到位,如何有效地激励优秀医生下基层也不是一日之功。于是,社区医疗的尴尬凸显出来:一方面政府和各方都强调要加大对社区的投入,但另一方面,社区的医生目前还是以全科医生为主,这意味着,一些专业病患领域社区医生的技能还需要提高。
 
  谁来做这份工作?除了政府的逐步推进外,跨国药企已经先行一步,抢先站到了合作者的位置上。
 
  胰岛素市场的领导者丹麦诺和诺德投入1500万与卫生部合作,共同开展的三年社区项目,就是旨在对基层医生进行培训。美国礼来也斥资250万美元启动了中国基层糖尿病教育拓展计划,希望通过培训,提高社区和基层糖尿病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水平。这两家正是中国糖尿病市场的领导
 
  不过,在这些合作项目中,公司并不提供自己的药物,也不从中搜集病患资料。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病患对该病的“认知”。对社区卫生医疗以这种方式合作,不仅投资额较大,而且短期内并不能看到实际的经济收益。
 
  诺和诺德公司一位负责该项目的人士说,这种合作的投入是长久的,短期回报很少,“没有三五年不会见到成效”。
 
  从医患培训,到把药卖出去,这中间还有很长的路。但无庸置疑,先走一步,也就占了一步先机。
 
  对于中国4000余家民族药企,能够接受这种盈利模式的,大概不会比愿意投入新药研发的更多。(作者: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