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烧伤治疗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我院自1994 年5 月~ 2003 年10 月收治32 例溴烧伤患者, 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 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20 ~ 55 岁, 平均32 岁, 均在化工企业工作过程中接触受伤, 受伤至入院时间: 最早2 h, 最晚24 h,均有皮肤烧伤、眼烧伤及呼吸道烧伤; 烧伤部位以下肢为主, 双下肢15 例, 双下肢兼躯干8 例, 双下肢合并头颈胸部5 例, 四肢2 例,一侧肢体2 例; 烧伤面积为2% ~ 10% TBSA 者25 例, 11% ~ 35%TBSA 者7 例, 浅Ⅱ度~ 深Ⅱ度烧伤者21 例, 存在Ⅲ度烧伤者5 例,最大Ⅲ度烧伤面积为15%;按吸入性损伤的诊断要点, 32 例中有轻度吸入性损伤28 例, 中度吸入性损伤3 例, 重度吸入性损伤1 例,其中3 例因有进行性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 本组患者均在现场用清水冲洗创面, 伤后至首次冲洗时间最快为3 min, 最迟为15 min;持续冲洗时间: 最短为5 min, 最长为30 min。所有患者均因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涕、咽喉部不适、咳嗽、气促、胸闷、畏光、流泪等吸入性损伤及眼部烧伤的症状入院。
2 治疗方法
2.1 创面处理所有患者入院后, 即行清创术, 烧伤面积10%以上患者在补液抗休克的同时予以清创。立即用清水、生理盐水冲洗创面10min, 然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0.5 h, 清除坏死表皮, 再用2%碳酸氢钠湿敷24 h 后按普通烧伤换药, 对深Ⅱ度创面行早期削痂, 关节部位植以自体皮, Ⅲ度创面行早期切痂植以自体皮。
2.2 全身治疗给予吸氧, 烧伤面积10%以上者给予补液抗休克的同时, 静脉给予推注地塞米松, 每日40 mg, 气道超声雾化吸入, 或行气管切开术。保护脏器功能, 合理应用抗生素,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 结果
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浅Ⅱ度创面经治疗7 ~ 12d ( 平均10 d)愈合, 深Ⅱ度创面经治疗15 ~ 20 d ( 平均18 d) 愈合。轻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治疗2 d 后症状得到控制, 7 d 后症状消失。气管切开患者7 ~10 d 后症状消失, 拔除气管导管。本组患者经治疗未见明显溴中毒症状出现, 所有患者治愈后半年随访, 未见有溴烧伤后遗症出现。
4 讨论
溴是一种暗棕色易挥发的液体, 具有特有的窒息感臭味, 微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是一种强氧化剂。溴的毒性与氯相似, 对组织损害程度较氯明显, 可引起皮肤、黏膜的烧伤。溴接触皮肤后, 可很快渗透到皮下组织造成深度烧伤, 创面表现为暗棕色, 局部可有水泡, 渗液少。因此现场急救非常重要, 应迅速用大量流动清水持续冲洗创面0.5 ~ 1.0 h, 以减轻皮肤损害程度。
受伤后创面清水冲洗越早越好, 本组两例患者大腿及胸部散在点状烧伤后未及时冲洗, 伤后12 h 来院时创面已呈Ⅲ度烧伤, 伤后创面清水冲洗时间应足够长。本组有两例同时溴烧伤患者, 其中一例患者因双小腿溴烧伤面积仅4%, 烧伤后创面现场仅用少量清水冲洗约5min, 伤后3 h 入院时创面呈Ⅲ度烧伤。而另一例患者因双下肢溴烧伤面积达25%, 烧伤后创面现场给予大量清水冲洗达0.5 h, 伤后3 h入院时创面表现为浅Ⅱ度和深Ⅱ度, 无Ⅲ度创面出现。溴遇少量水可释放出新生态氧和氢溴酸, 会加重皮肤烧伤,故溴烧伤后创面应以大量清水持续冲洗0.5 h 以上为好。
因溴挥发性大, 所以很容易合并吸入性损伤和眼烧伤, 入院处理时应注意眼部烧伤的处理。眼烧伤应尽快而充分地冲洗, 减少组织损伤, 现场急救时应将面部浸入水中, 拉开眼睑转动眼球, 摇动头部, 将溅入眼内的溴洗掉, 持续10 ~ 15 min, 入院后再请眼科医治疗。吸入性损伤与患者当时工作环境、吸入刺激性气体的时间及浓度有关, 气道黏膜水肿高峰期为伤后48 h, 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均应留院观察48 h 以上, 以免迟发性喉头水肿引起窒息;同时静脉尽早、足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 气道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一可以减轻或预防呼吸道水肿及溴中毒, 如发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者, 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
因溴微溶于水, 创面经现场冲洗后仍有溴残留, 会继续损伤皮肤及脏器, 入院后立即用清水、生理盐水及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创面一定时间后, 再用2% 碳酸氢钠溶液纱布湿敷创面24 h, 以清除及中和残余的溴, 减轻对皮肤的持续损伤及溴中毒的发生。对深Ⅱ度创面行早期削痂, 可以减少创面毒素及残存溴的吸收, 促使残存上皮生长, 加速创面愈合, 关节部位植以自体皮, 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关节功能, Ⅲ度创面行早期切痂植以自体皮修复创面。溴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 导致肺、呼吸道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因此, 应加强现场急救、创面处理及器官功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