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三九医药网 > 急救科 > 中毒急救 >

一种药N个名 重复服用好危险

时间:2009-08-07 |来源:三九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百服宁、泰诺、必理通……其实都是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拜新同、欣乐平、圣通平……其实都是降压药硝苯地平。近年来,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药物不断推陈出新。可由于药物种类繁多,同一种药物经常会出现有不同商品名、不同规格、不同剂型的“多胞胎”现象。最常见的就是在同一个药物化学通用名背后,有十多种、甚至几十种不同商品名的药。

  针对这种现象,最新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就要求,药品生产企业要在药品外包装的显著位置标注药品的通用名。专家提醒,市民在购药和服药时要养成关注药品通用名和看清说明书的习惯,否则很容易重复用药,轻则出现不良反应,重则甚至危及生命。

  案例一:

  降压药重复吃 老人要急救

  今年67岁的周婆婆前几天因头晕胸闷到社区卫生中心求诊。医生发现她血压偏高,并伴有早期心衰的症状,于是给她开了心痛定和心得安两种药。回家后,周婆婆的儿女们担心社区卫生中心的检查不够仔细,于是又连夜把周婆婆送去某三甲综合医院急诊,急诊科医生给周婆婆开了拜新同、倍他乐克等药物治疗。

  回家后,看着社区医生和大医院医生开的药物,周婆婆觉得只吃一种太浪费了,于是按照两位医生的吩咐,把他们开的药都服了。

  第二天一早,周婆婆觉得头晕更明显,而且全身乏力。家人大吃一惊,连忙再将周婆婆送进医院。经检查,周婆婆心跳频率缓慢,血压明显下降。医生仔细询问了周婆婆的发病经过后指出:“病人病情加重的原因是重复用药。”

  面对一脸疑惑的周婆婆和家属,医生解释说,社区医生和大医院医生给周婆婆开的药虽然名字不同,但实际上都是一种药,心痛定和拜新同,都是硝苯地平的商品名,用于扩张血管。而心得安和倍他乐克也是商品名,同属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周婆婆把几种药都吃下去了,药物的功效同时发挥功效,把周婆婆原来的高血压降成了“低血压”,差点危及生命。

  案例二:

  感冒药混着吃 白领昏睡一整天

  今年28岁的白领阿力本来打算利用国庆长假和朋友自驾车去桂林旅游。谁知放假前一天,阿力感冒了,头昏脑涨,全身酸痛。为了不耽误自己的出游计划,阿力连忙去药店买感冒药,驻店药师向他推荐了百服宁,叮嘱他根据说明书服用。阿力为了让药物快点起效,一出药店就买了矿泉水把药吃了。回到家,阿力感觉流鼻涕的症状好像有所缓解了,但头还是有点痛。这时,他想起自己上次感冒的时候吃剩的一盒必理通还放在抽屉里,而且印象中上次吃了必理通头痛缓解得比较快,于是把药找出来,按照说明书的分量又吃了下去。

  吃完药,阿力洗澡睡觉,躺在床上静静期待药物发挥作用。渐渐地,他进入了梦乡。

  当阿力从昏睡中醒过来,一看窗外的天,还是漆黑一片。阿力以为天还没亮,正准备再睡之际,手机响了。电话那边传来朋友的责备声:“不是说好今天出发吗?打你电话打了一天都没人接!”这时,阿力才猛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昏睡了24小时,期间甚至连手机响了也没听见。

  原来,阿力吃的百服宁和必理通的主要成分都是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两种药同时服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如可引起昏睡、恶心、呕吐、出汗、腹痛,剂量过大还可引起肝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2000种常用药 竟有万余种名称

  不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曾有过与周婆婆和阿力类似的遭遇,被药物的商品名和通用名搞得“蒙查查”。记者日前在一家药品超市对几位正在选购的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结果发现,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在买药时都只看“广告上经常说的名字”,也就是药物的商品名,而极少关注它们的化学通用名。

  据介绍,药品通用名是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药品法定名称,不论哪个厂家生产,同种药品都只能使用同一个通用名。商品名则可以由不同生产厂家决定,代表该药厂的品牌。因此,会产生这样的怪现象:一个通用名称的药品,可以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商品名称,不少患者连续吃了几种不同名的药后,才知道其实吃的是一种药。这不仅导致患者花冤枉钱,还可能因重复用药产生不良反应。据了解,目前我国临床上常用的药品不超过2000种,但相对应的商品名竟多达万余种。

  其实,为避免一药多名引起的危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曾出台过相关的规范措施。按照200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除了药品通用名必须显著标示外,还要求商品名的字体以单字面积计,不得大于通用名称所用字体的1/2。而且,通用名必须在药品包装盒的1/3处,必须使用白底黑字,以便消费者辨认。

  然而,由于长期形成的用药习惯以及健康教育的滞后,很多中国老百姓在购药和服药时仍然极少关注药品的通用名,以至于重复用药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几种常见的药物“多胞胎”

  据叶丽卡介绍,临床上因为搞不清通用名和商品名而导致重复用药的现象并不鲜见。而最容易搞混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感冒药: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是大部分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如加合百服宁、日夜百服宁、泰诺、必理通等。

  危险:将几种商品名不同但同时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品一起服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如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剂量过大还可引起肝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降压药:降压药硝苯地平,商品名有拜新同、欣乐平、圣通平、益心平、利心平等。

  危险:若重复使用可使血压骤降,特别是老年人、长期高血压病人,全身动脉硬化严重,对降低血压的耐受性差,降压过快、过度,使脑灌注不良,导致脑缺血、缺血性脑卒中或使脑卒中恶化。同样,血压骤降,也可影响心脏灌注,诱发心肌缺血或使原有缺血加重,严重时可致急性心肌梗塞。

  抗生素:常用的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就有30多个商品名,如可乐必妥、左克、来立信、立复星、泉盈等。

  危险:不同商品名的药品同时使用,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便秘、腹泻;光毒性反应,表现为皮肤受阳光(紫外线)照射部分出现红斑;心脏毒性,可致心电图QT间期延长,并有心律失常发生。

  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如格列吡嗪,商品名有美吡达、瑞易宁、迪沙、优哒灵、依必达等。

  危险:若重复使用,剂量过大,低血糖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还可出现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灼热感、食欲减退、腹泻、口中金属味等。

  更为隐蔽的“多胞胎”药物

  除了上述的常见药物,还有一些药品“多胞胎”更为隐蔽,患者也更容易中招。

  1.复方制剂:常用的镇痛、止咳或治疗感冒的复方制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比如现在市面上的止咳露的商品名名目繁多,但大多数都含有中枢镇咳成分磷酸可待因,具有药物依赖性,购买时应加以注意。

  2.中成药:一些中成药里也添加了西药成分。比如圣济感冒灵或复方感冒灵冲剂,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消渴丸含格列本脲,珍菊降压片含可乐定、氢氯噻嗪等。一些患者以为“中西结合治疗”,病能好得快些,殊不知如果不仔细分辨就很容易重复用药。

  一字之差也会用错药

  随着药店越开越多,市民在得了小病小痛后直接去药店买非处方药已经非常普遍。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商品名相似、发音相近,但治疗作用完全不同的药物也很容易让患者掉进“陷阱”。专家提醒,购买药物千万不能单凭商品名,最好同时阅读一下药品外包装上的药品功效说明。

  1.一字之差:很多商品名看似只有一字之差,治疗作用却有天壤之别。比如达纳康、达美康、多美康这三种药。达纳康其实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作用。达美康的通用名是格列齐特,为口服降血糖药。而多美康则用于帮助改善睡眠。

  还有商品名为贝复济、贝复舒和贝特舒的药物,作用也各不相同。贝复济用于创面修复,贝复舒则是治疗眼角膜病变的滴眼液,贝特舒的成分是倍他洛尔,用来治疗青光眼。

  至于利福平、利血平、利血宝三种药物,如果不了解其功效,也很容易混淆。利福平和利血平都是药物的通用名,前者一般用于抗结核治疗,后者可作为降压药或安定药。利血宝是商品名,成分是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治疗贫血。

  2.发音相近:一些商品名发音相似,更要仔细分辨,因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药物。如雅施达、雅司达、亚思达、压氏达,听起来似乎都差不多。雅施达的通用名是培哚普利,为降血压药。雅司达含对乙酰氨基酚,作用是解热镇痛。亚思达其实为阿奇霉素的商品名,用于抗感染。而压氏达则为氨氯地平的商品名,也被用来对抗高血压。

  专家提醒:用药不看说明书是大忌

  叶丽卡主任提醒,广大患者在用药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详细阅读说明书。“目前很多中国老百姓还没有这种习惯,实际上药物说明书上有很多对患者非常有用的信息。”叶丽卡强调,看药品说明书最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适应症:对照说明书上的适应症,看看这种药是否适合自己;

  2.主要成分:看清楚主要成分,避免重复用药;

  3.用法用量:一定要严格遵照,不能擅自增减;

  4.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少慢性病患者要同时服好几种药,而且有时这些药往往不是同一个医生开的。因此,患者服药前要留意说明书上写的药物相互作用,看自己所用的这几种药之间有没有配伍禁忌,有的话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剂科的专业人员。

  5.注意事项:每种药都有不同的注意事项,例如有些药是孕妇不能用的,有些药要在饭前或者饭后服用;

  6.有效期:过了有效期的药物不宜再吃。

  其次,患者要谨记:药物安全性是相对的。即使是非处方药,也不一定就代表百分百安全。因为非处方药物其实也是从处方药中遴选出来,在大量使用过程中,若发现有较重的不良反应,很可能重新被列为处方药,这是一个动态过程。

  使用中草药进行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患者,也不能认为天然的就是绝对安全的。中草药随意服用或使用不当,也会引起肾脏、肝脏损害,或过敏性休克等。

  最后,吃药越多不代表疗效就会越强。有些人治病,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用药存在贪多心理。例如,随意加大剂量,或多药并用。他们认为品种愈多(如中西药混用等),病好得就越快。殊不知,药物配合不当,不良反应可能更加严重。

最新发表

点击排行

更多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