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预测-第七十六章 疳证先兆

时间:2009-10-30 |来源:三九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第七十六章 疳证先兆

小儿疳证,又称疳劳,是小儿慢性营养紊乱疾病,对儿童危害较大,与五脏失调密切相关。包括脾疳、肺疳、肝疳、心疳及肾疳,故其先兆也分别披露于所属之脏……

第一节 概述

小儿疳证为小儿以脾损为主的虚劳病。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将其分为肝疳、心疳、脾疳、肾疳、肺疳等几种。明·鲁伯嗣的《婴童百问》则补充了蛔疳等。疳证是小儿慢性营养紊乱的疾患,对患儿危害非浅,其形成机制,前贤有“疳者,干也”及“疳者甘也”之说,即点明疳证是津液干涸为病机,过食肥甘为病因,故《婴童百问》说:“诸疳皆脾胃之病,内之津液之所作也”。《幼幼集成·诸疳证治》亦说:“夫疳之为病,亦小儿恶候……莫不由于脾胃……有因甘肥肆进,饮食过多,积滞日久,面黄肌削而成者。”

疳证病因病机

疳证的产生无论是因营养不良,或是营养过剩,皆导致脾胃受损,运化不足,久之由于津液不生致脾阴亏耗。脾阴亏耗又产生一系列病理演变,即由于脾阴亏生热,热耗津液,致阴愈亏则虚热愈炽,虚热愈重则津液愈亏,如此脾阴亏和内热炽互为病理因果关系,促使津液内亡,最后导致脾的伤损加剧,脾胃运化功能日减,脏腑失养,饮食不为肌肤而羸瘦虚惫,形成严重的营养紊乱,终于导致疳证。

第二节 先兆及阻截治疗

一、脾疳先兆

早期先兆 脾疳的病机中心是脾胃紊乱,致清浊升降失司,燥湿不调,刚柔不济。因此患儿存在脾胃虚损的先兆潜证,即症见面黄饥瘦,腹胀,厌食,喜食甘香之物,脾气怪,喜哭,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等。报标症为干瘦好哭,喜食异物。发展下去,出现面黄肌瘦,肚大筋青,腹胀厌食,毛发枯焦,喜吃怪食,五心烦热,口出臭气,小便浊,大便时干时溏,舌质红,苔白腻,脉细数无力等症,则为脾疳典型征兆。脾主肌肉,脾主四肢,故脾疳的特点为肌肉羸瘦。

阻截治则 先兆潜证出现时,应平调阴阳、缓补脾胃,方予参苓白术散: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扁豆、茯苓、党参、白术、山药、甘草。以期早日纠正,恢复平衡。出现典型征兆时,因脏腑功能紊乱,脾胃升降失司,清浊相干,燥湿失调,寒温混杂,病情已十分复杂,已非单纯补脾所能奏效。故治疗当在平补脾胃的基础上兼以调升降,清虚热,降浊阴。方予平脾疳汤子肉、生麦芽、神曲、泽泻、荷叶、煨葛根、甘草。

虫疳先兆 虫疳属于脾疳的范围,由喜食肥甘而致的脾疳,容易演变为虫疳,先兆症为流涎,睡中齘齿,肛门发痒,面有白色虫斑。治宜清热除湿、健脾杀虫。方予连梅安蛔汤:黄连、川椒、白雷丸、乌梅肉、生川柏、槟榔。如失治即出现喜吃异物(如蜡烛头、煤碴……),干哭不眠,腹大如鼓,肢细如棍,面色黄白,头发干枯发焦,口中流涎,精神痿靡,腹痛阵作等典型征兆。治宜健脾杀虫,方予化虫丸:胡粉、鹤虱、槟榔、苦楝根皮、白矾,体质弱者可服肥儿丸:神曲、黄连、肉豆蔻、使君子、麦芽、槟榔、木香。

二、肺疳先兆

早期先兆 肺疳由脾疳演变而来,盖土生金,脾与肺除有五行相生关系外,其密切相关还在于津液和气的生成与输布两个方面。气的生成主要赖于脾的运化和肺的呼吸功能,脾吸收的水谷精微和肺吸入的清气,组成宗气,津液的运化靠脾,而输布则赖肺,只有脾肺功能正常,津液才能生成和敷布,故脾肺二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互为影响。

肺疳由于脾肺的功能受损,二者形成病理因果关系,主要病变在气和津液的生成及运化障碍。

肺疳的早期先兆潜证为脾肺气阴两虚,即除有脾疳的腹胀、食少之外,还见面白,咳嗽,午后两颧发红。报标症为潮热盗汗,食少倦怠。继续发展下去,见骨蒸潮热,咳痰喀血,皮肤干皱,盗汗气促,倦怠虚惫,肋骨串珠,胸背凸驼等,则为典型征兆。肺疳先兆的特点为乏力少气,潮热盗汗,皮肤憔悴,因肺主气,肺主皮毛之故。

阻截治则 出现早期先兆潜证时,宜养肺阴益脾气,方予百合固金汤: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当归、白芍、桔梗、甘草、贝母,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典型征兆出现时,宜养肺阴健脾杀虫,方予平肺疳汤西洋参、百合、黄芪、麦冬、生麦芽、白术、神曲,山楂、獭肝、三七,酌加使君子、苦楝皮、榧子、雷丸、芜荑等。也可酌用秦艽鳖甲散:鳖甲、知母、当归、柴胡、地骨皮、青蒿、乌梅,月华丸:沙参、麦冬、天冬、生地、熟地、百部、獭肝、川贝、阿胶、三七、茯苓、山药,并加党参、黄芪、山楂肉、砂仁以顾脾。

三、肾疳先兆

早期先兆 肺与肾的关系在于水液的代谢和呼吸功能方面。肾主水液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肺为水之上源,肺主敷布津液,故水源足则肾阴得充,所谓金生水,如肺受损不能布气化津,上源断给,则肾阴失济。肺疳因肺受损,日久下汲于肾,肾虚火炎又上灼肺阴,金水不得相生,反互为耗损,终致肺肾阴虚,故肾疳的特点为肺脾肾互病,肾主水,为五脏之阴,肾又主气,故肾疳主要病理为水、气、阴的异常。

先兆潜证除脾、肺先兆外,还具颧赤面黑,头昏耳鸣,潮热骨蒸,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肾阴虚症。报标症为五心发热,颧赤面黑。如继续发展下去,见骨细如柴,头大颈细,毛发稀疏,肢软行迟,小儿出现五软五迟(头项软、身体软、口软、肌肉软、手足软,行迟、齿迟、囟门闭迟、语迟、坐迟)则为典型肾疳,肾疳的特点为骨骼病理改变:骨软、骨迟,因肾主骨,故又称骨疳。

阻截治则 先兆潜证出现时,宜益脾滋肾,方予六味地黄汤合参苓白术散化裁,酌加百合、百部。见典型症状时宜滋养脾肾,兼以驱虫,方予平肾疳汤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党参、白术、麦芽、山楂。酌加驱虫之品,如使君子、槟榔、苦楝皮、雷丸等。

四、肝疳先兆

早期先兆 肝疳可由脾疳发展而来,多为肝脾同病,肝的疏泄有赖于脾的运化,脾运化失职则肝失濡养而疏泄失职,肝的疏泄失职包括木不疏土或木郁克土,皆易导致脾运化失司而加重肝虚,二者互为病理因果关系。又肝主升发,肝失荣则肝气不升,肝气不升则影响于脾,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如是由于气血生化源竭,致疳证愈重,因此肝疳为肝脾同病,为疳证的进一步发展。

早期先兆潜证除具脾疳的症状,如腹胀厌食,喜食异物,大便时干时稀之外,还有面色不华,急躁易怒,目干如雾等症。报标症为面色发青,目雾雀目。如继续发展则出现肝疳的典型征兆:雀目夜盲,蒙雾生翳,爪甲不荣,面青羸瘦,青筋外露,毛发怒直枯焦,发怒干哭,潮热盗汗,脉细弦,舌质红,苔黄腻。由于肝开窍于目,肝主筋,故肝疳的特点为目蒙夜盲及面青筋露。

阻截治则 出现先兆潜证时,应在健脾的基础上辅以养肝疏肝,方予参苓白术散合一贯煎化裁: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砂仁、白芍、川楝子、枸杞、当归酌加山楂肉、鸡内金、麦芽以及驱虫药,如使君肉,槟榔片、雷丸等。典型征兆出现则宜健脾养肝柔肝,方予平肝疳汤槟榔、柴胡、白芍、山楂肉、党参、白术、茯苓、生地、生麦芽、蝉衣、羊肝一具。此外,尚应辅以驱虫疗法,目翳重者予羊肝丸:羊肝、夜明砂、蝉蜕、木贼、当归以退翳明目。

五、心疳先兆

早期先兆 脾疳、肝疳、肾疳皆可发展为心疳,尤其肾疳更易演变为心疳。盖心主火,肾主水,正常水火既济,心肾才能协调,由于肾阴枯涸,致心火失济而虚火上炎,上炎虚火下汲肾阴,使肾阴更亏,则虚火更旺,因此心肾互为病理恶性循环,此即肾疳诱发心疳的病理基础。另外,心主血脉,心藏神,舌为心之苗,故心疳的表现主要在血脉及口舌。

早期先兆潜证除脾疳症状之外,还具心烦、睡眠不安,口舌生疮及弄舌等症。报标症为口舌生疮、惊惕不安。典型征兆为面黄肌瘦,五心烦热,惊惕不安,夜哭不眠,口疮溃烂,吐舌弄舌,羸瘦渴饮,小溲短赤,大便干,舌质红,舌尖干赤,脉细数。由于心开窍于舌,心主血脉,故心疳特点为心烦鼻衄,口舌生疮。

阻截治则 出现先兆潜证时,宜养阴清心、健脾开胃,方予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见典型征兆则宜养阴清心除烦安蛔,方予平心疳汤竹叶、甘草梢、黄连、党参、白术、莲子、山楂肉、麦芽,酌加躯虫剂,如使君子、榧子、芜荑、苦楝皮、雷丸、南瓜子、贯众。

六、疳证凶兆

(1)由疳证发展为五软:颈软、手软、足软、肉软、骨软。五迟:齿迟、语迟、行迟、坐迟、囟门闭迟,多见于肾疳后期,为劳疳的不祥信号。

(2)疳证见口腔迅速溃烂、高热者,为走马疳凶兆,多见于心疳及脾疳后期,预后不良。

(3)疳证见目雾生翳,角膜溃疡者,最终导致目盲危险,为肝疳凶兆。

(4)疳证出现喀血、盗汗、潮热、虚羸为肺疳凶兆,系肺疳证转为肺劳瘵的标志。

(5)疳证如出现痴呆、弄舌、喜笑是智力发育受到影响的征兆,为脑疳信号,临床上五脏疳皆可发展至脑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