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三九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市场分析 >

“双面”新上药 将承受行政与市场的双重考验

时间:2009-11-05 |来源:三九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10月27日讯 10月16日,经历了4个月的等待与猜想,新上药终于浮出水面。
 
    新上药(上海,600849.SH)将吸收合并上实旗下另外2家A股上市公司,上实集团和上药集团的医药资产,实现整体上市。
 
    一周之后,重组方案的核心设计者之一、上药集团助理总裁葛剑秋,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在上药之前,他曾任瑞银投资银行执行董事。
 
    “没有上海国资的全面协调,这样的重组方案不可能出台”,当然,“重组方案也是经过市场投票的”,葛剑秋如此描述新上药的诞生过程。
 
    在过去的4个月中,行政和市场,共同孕育了新上药。而未来,它亦将经受来自二者的双重考验。
 
    一步到位的“代价”
 
    “最开始的重组思路就是整体上市,‘三合一’的大思路从未改变。”在重组方案公布后,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对记者表示,虽然,“分业重组”曾是选项之一,但最终还是让位于以“全面整合”为核心的整体上市方案。
 
    为了“整体上市”,上实系主动放弃了两个壳资源——上实医药(600607.SH)和中西药业(600842.SH),让外界十分意外。
 
    “如果要考虑卖壳,肯定会拖累整个重组的进程,给重组带来不确定性。”葛剑秋称, “医药公司的估值在A股市场已经不低,即便卖壳,是否能找到更高PE的公司,也很难说。”
 
    而上海国资委对这一方案亦予以了态度明确的支持。放弃两个壳资源、舍小利以成大事,显示了上海市国资委重组的决心。
 
    而之所以在3家医药上市平台中,选择上海医药作为“新上药”的载体,葛剑秋解释说,中西药业业绩不理想且盘子较小,而上实医药的股东为港股上市公司上实控股,涉及到外资股份,存在一些法律上的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从行业地位、产业资源、历史积淀来看,上海医药均是更好的选择。
 
    “公司的观点十分明确,重组的核心利益就是尽快完成实现整体上市。”葛剑秋表示,上实集团和上药集团医药板块的重组,是一次典型的产业重组,需要在一个没有法律障碍的框架下进行,“必须是一盘棋”。
 
    而若分业重组,保留多个上市平台,从技术角度而言,必然存在很多后续问题。
 
    首先,关联交易无法完全避免。其次,不同上市主体的股东利益很难完全一致。这都导致,将来在集团框架内作任何资产整合,都有潜在问题,项目的不确定性会大大增加。
 
    而在“三合一”大框架下,资源整合不存在法律限制,并且,协同效应会大大增加。在工商业高度联动的现有产业环境下,一个全产业链公司,将享受比单纯的工业公司或者单纯的商业公司更高的估值。整体上市后,新上药的市值约为300个亿,是内地医药上市公司中最大的。
 
    行政与市场的平衡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几大高新领域,新上药将成为未来上海生物医药规划的新载体,扮演上海医药发展的龙头角色。”吕明方称。
 
    但在一些机构投资者看来,上实系医药资产的重组,更多的是在政府推动下的整合行为,“做大”之后能否“做强”,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如果没有上海国资的全面协调,这样的重组方案不可能出台。”葛剑秋坦言,政府是产业规划的制定者以及市场的监管者,任何一次产业洗牌,没有政府的支持不会成功。
 
    但他强调说,外界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政府主导之下的重组,往往忽略市场本身的规律,最终导致重组不能达到投资者期待的效果”。
 
    “毕竟,重组方案是要经过市场投票的。股东大会上,公司大股东并无投票权,一切都要小股东决定。”在葛剑秋看来,最终出台的新上药重组方案,得到了行政与市场的双重认可。
 
    “上海国资对重组的基本要求就是,把上海的医药产业做强做大,振兴上海医药产业,让上药成为上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新载体。至于具体的方案和思路,上海市国资委则完全是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操作的。”葛剑秋称。
 
    “做大做强”的考验
 
    “只有大平台才能有这么大的市值,目前来讲,做大才能有地位,也才能去争取更多的利益。”葛剑秋强调说,大市值公司可以享受很多好处,在今后的产业并购和整合中能处于更有吸引力的位置。
 
    新上药已经明确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开放的整合者”。此后,新上药的并购,将同时在工商业领域展开——工业领域寻求有优势品种的,商业领域则谋求走出华东市场。
 
    目前,以销售额而言,新上药集团以272亿元位列第二,而排名第一的国药集团则为453亿元。而重组报告书称,至2012年,新上药的销售规模将达到450亿到500亿元,“强化上海医药龙头的地位”,至2015年,其销售规模将突破700亿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医药集团”。
 
    但在全国布局之前,新上药必须首先完成内部整合。而整合资产庞杂的新上药,绝非一日之功。
 
    国信证券的报告指出,重组完成后,新上药仍将面对产业板块复杂、冗员、资产分散、历史包袱等各种问题,对产业的整合过程将相对较长。公司一直强调的“执行力”,的确是最重要的需要观察的变量。
 
    对于这些疑虑,吕明方对记者表示,9月,集团事业部已经撤销,对一些重要的管理岗位也实施了调整。吕还表示,如此复杂的重组能在4个月时间内敲定,没有强大的整合力及执行力难以想象。“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我们整合的决心和执行力。”
 
    此后,上药集团内部资产的整合亦将大规模展开。目前,整个上药集团手握近3000个批文,可以在集团内部互转。类似原料药、普药等在上海本地生产成本较高的品种,完全可以转移到外地中小企业生产,这些企业生产能力足够,但就是缺产品。这种梯度转移,未来几年完全可以大量实现。
 
    根据中介机构给出的估值报告,2010年,新上药的利润预计将达到10个亿,按照总股本20亿计算,每股收益约0.5元,给予30倍PE,新上药的价格在15元上下。
 
    但葛剑秋强调,10个亿的净利润,是通过“简单的1+1”计算出的盈利估算,没有考虑到整合带来的协同效应,也没有考虑未来并购整合的潜在空间。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重组应该能在春节前完成。”葛剑秋告诉记者,重组完成后,马上可以着手做财务整合,这是立竿见影的,一旦三家公司合为一家,存贷资金可以得到更合理的安排,“单这一块,新增利润就可以有5000万左右。”
 
    “如此力度的重组,备受各方关注,管理层没有给自己留退路,新上药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第一。”葛剑秋称。(作者: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