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肿胀

时间:2010-04-12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


    妊娠肿胀
    妊娠中晚期,肢体脸孔产生肿胀者,称为“妊娠肿胀”,亦称“子肿”。《医宗金鉴》按照肿胀部位及程度之差别,分袂有子气、子肿、皱脚、脆脚等名称。如在妊娠7-8个月后,只是脚部轻度浮肿,无其他不适者,为妊娠晚期常见征象,可不必治疗,产后自消。

    本病近似于西医学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轻症、妊娠水肿。

    妊娠肿胀是妊妇多发病,做好产前搜检,加强营养,恰当歇息,对减轻本病的成长程度有紧张意义。若不伴有高血压、蛋白尿者,预后精采。主要者可致子晕、子痫。

    [病因病机]

    首要机理不外虚实两个方面,虚者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拭魅者气滞湿郁,泛溢肌肤,甚至肿胀。常见分型有脾虚、肾虚辑睦滞三种。

    一、脾虚

    性情素虚,或孕后过食生冷,内伤脾阳,脾虚运化失踪职,水湿障碍,泛滥肌肤,遂为肿胀。

    二、肾虚

    素体肾虚,孕后阴血聚于下,有碍肾阳敷布,不能化气行水,且肾为胃之关,肾阳不布,则关门倒霉,聚水而从其类,甚至水湿泛溢肌肤而为肿胀。

    三、气滞

    素多担心,气机不畅,孕后胎体渐长,更碍气机升降,两因相感,不能通调水道,气滞湿郁,泛溢肌肤,遂发肿胀。

    [辨证论治]

    辨证首先要仔细肿胀的特点和程度。一样寻常水盛肿胀者,皮薄灼烁,压痕较着;湿郁肿胀者,皮肤粗厚,压痕不显。同时按照兼症及舌脉平判别脾虚、肾虚、气滞三种证型,以引导治疗。

    治疗年夜法以利水化湿为主。脾虚者健脾利水,肾虚者温肾利水,气滞者理气化湿。根据“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随证插手养血安胎之品,慎用温燥、寒凉、滑利之药,以免伤胎。若水肿较着,需恰当歇息,须要时必要住院治疗,并进低盐饮食。

    一、脾虚型

    首要证候:妊娠数月,面浮肢肿,甚则遍身俱肿,皮薄灼烁,按之凹陷,脘腹胀满,气短懒言,口中淡腻,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年夜便溏薄,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腻,脉缓滑无力。

    证候剖析:脾主肌肉、四肢,脾虚不运,水湿停聚,泛溢肌肤四肢,故面浮肢肿,甚则遍身俱肿,水溢皮下,故皮薄灼烁,按之凹陷;脾虚中阳不振,故脘腹胀满,气短懒言;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故口中淡腻,食欲不振;水湿流走肠间,故年夜便溏薄;脾虚肺气不敷,水道倒霉,则小便短少。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可能薄腻,脉缓滑无力,为脾虚湿盛之征。

    治疗法例:健脾除湿,行水消肿。

    方药举例:白术散(《全生指迷方》)。

    白术、茯苓、年夜腹皮、生姜皮、橘皮

    方中白术、茯苓健脾除湿行水;生姜皮温中理气化饮;年夜腹皮下气宽中行水;橘皮理气和中。全方有健脾除湿,行水消肿之效。

    若肿势较着,小便短少者,酌加猪苓、泽泻、防己以利水消肿;肿甚甚至胸闷而喘者,酌加葶苈子、杏仁、厚朴以宽中行气,降逆平喘;食少便溏者,酌加山药、薏苡仁、扁豆、芡实以实脾利湿;脾虚气弱,见气短懒言,神疲钝力者,酌加参、芪以补脾益气。

    二、肾虚型

    首要证候:妊娠数月,面浮肢肿,下肢尤甚,按之没指,头晕耳鸣,腰酸无力,下肢逆冷,心悸气短,小便倒霉,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迟。

    证候剖析:肾气不敷,气化反常,水湿内停,泛溢于肌肤,故面浮肢肿,按之没指;湿性就下,故下肢肿甚;肾虚髓海不敷,外府失踪荣,故头晕耳鸣,腰酸无力;肾阳不敷,水道莫制,不能气化使出,则小便倒霉;水气上凌心肺,则心悸气短;命火虚衰,不能温和下元,故下肢逆冷。其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迟,为肾阳不敷之征。

    治疗法例:补肾温阳,化气行水。

    方药举例:五苓散(《伤寒论》)加山药、菟丝子。

    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方中猪苓、茯苓、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运化水湿;桂枝温阳化气以助膀胱气化,使水湿自小便排击;山药、菟丝子补益肾气,以固冲安胎。全方共奏温阳化气,行水消肿之效。

    若腰痛甚者,酌加杜仲、续断、桑寄生固肾强腰安胎。

    三、气滞型

    首要证候:妊娠数月,肢体肿胀,始肿两足,渐及于腿,皮色不乱,压痕不显,头晕胀痛,胸胁胀满,饮食淘汰,苔薄腻·,脉弦滑。

    证候剖析:证因气机郁滞,升降失踪司,清阳不升,浊阴下滞,故始肿两足;渐及于腿,此因气滞而湿气内停,故皮色不乱,压痕不显;清阳不升,浊阴上扰,故头晕胀痛;气滞不宣,横侮中土,故胸胁胀满,饮食淘汰。苔薄腻,脉弦滑,为妊娠气滞之征。

    治疗法例:理气行滞,化湿消肿。

    方药举例:天仙藤散(《妇人年夜全良方》)。

    天仙藤、喷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木瓜、紫苏叶

    方中天仙藤、喷香附理气行滞;陈皮、生姜温中行气;苏叶宣上焦之滞气;乌药开下焦之郁滞;木瓜行气除湿,舒筋敏锐;甘草协调诸药。全方共奏理气行滞,化湿消肿之功能。

    若兼脾虚湿阻者,症见头晕头重,胸闷腹胀,纳少呕恶,便溏尿少,苔白腻,脉弦滑,治宜解郁行气,健脾利水,方用茯苓导水汤去槟榔。

 

上一篇:妊娠心烦 下一篇:胎水肿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