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

时间:2010-04-12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


    崩漏
    妇女不在行经时期阴道俄然年夜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一直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若经期延迟达2周以上者,应届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

    一样寻常俄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叫漏。崩与漏的出血情形虽不不异,但其发病机理是同等的,而且在疾病成长历程中常彼此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伤,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以是临床上常常崩漏并称。正如《济生方》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本病属常见病,常因崩与漏交替,因果干系,致使病变绸缪难愈,成为妇科的疑难重症。本病相称于西医学无排卵型成果失踪调性质宫出血病。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肿瘤引起的犯警则阴道出血亦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首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不固的常留情因有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

    一、肾虚

    天赋肾气不敷,少女肾气稚弱,更年期肾气渐衰,或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若耗伤精血,则肾阴虚损,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甚至经血非时而下;或命门火衰,肾阳虚损,封藏失踪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亦致经血非时而下,遂成崩漏。

    二、脾虚

    忧思太过,饮食劳倦,损伤性情,中气下陷,冲任不固,血失踪统摄,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三、血热

    素体阳盛,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感应熏染热邪,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火热内盛,热伤冲任,迫血妄行,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四、血瘀
   
    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感应熏染寒、热之邪,寒凝或热灼致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非时而下,发为崩漏。

    [辨证论治]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联络出血的量、色、质厘革和满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按照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授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矫捷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崩漏以失踪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确当务之急。详细运用止血要领时,还要仔细崩与漏的差别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踪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成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崩漏是由多种缘故起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详细缘故起因,授与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获得根柢上的治疗。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举办的。

    复旧即是调剂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历代诸家都以为崩漏之后应调剂脾胃,化使气血,使之全愈。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修月经周期,才华使崩漏获得彻底的治疗。“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华以时下,对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紧张。固然复旧也需两全澄源。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袂,又有内在接洽,必需联络详细病情矫捷运用。

    一、肾虚型

    (一)肾阴虚证

    首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一直,红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伯仲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剖析:肾阴不敷,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一直;阴虚内热,故红色鲜红,质稠;肾阴不敷,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则伯仲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左归丸(《景岳全书》)去川牛膝,加早莲草、炒地榆。

    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

    方中熟地、枸杞子、山茱萸滋肾阴而填精血;山药、菟丝子补肾阳而益精气,寓阳生阴长之意;龟板胶、旱莲草、炒地榆育阴凉血止血。全方共奏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之效。

    若阴虚有热者,酌加生地、麦冬、地骨皮。

    本型也可用育阴汤(《百灵妇科》)。

    熟地、山药、续断、桑寄生、山茱萸、海螵蛸、龟板、牡蛎、白芍、阿胶、炒地榆

    熟地、山茱萸、续断、桑寄生补肾益精;龟板、牡蛎、海螵蛸育肾阴、固冲任,涩精止血;山药补脾阴,白芍敛肝阴,阿胶养血滋阴也能止血,地榆凉血止血。全方既滋肾益阴,又固冲止血。

    (二)肾阳虚证

    首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年夜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证候剖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踪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一直;肾阳不敷,经血失踪于温和,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失踪荣,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膀胱失踪于温化,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年夜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也为肾阳不敷之征。

    治疗法例: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年夜补元煎。酌加补骨脂、鹿角胶、艾叶炭。

    二、脾虚型

    首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一直,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剖析:性情虚陷,冲任不固,血失踪统摄,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一直;脾虚气血化源不敷,故经色淡而质稀;脾虚中气不敷,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失踪于温养,故四肢不温;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踪职,则不思饮食;脾失踪运化,水湿内停,水湿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也为脾虚之象。

    治疗法例: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白术、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茱萸、白芍、海螵蛸、茜草根、棕炭、五倍子

    方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以摄血;龙骨、牡蛎、海螵蛸固摄冲任;山茱萸、白芍益肾养血,酸收止血;五倍子、棕炭涩血止血;茜草根活血止血,血止而不留瘀。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固冲止血之效。

    若出血量多者,酌加人参、升麻;久漏不止者,酌加藕节、炒蒲黄。

    若阴道年夜量出血,兼肢冷汗出,昏仆不知人,脉微细欲绝者,为气随血脱之危候,急宜补气固脱,方用独参汤(《景岳全书》)。

    人参25g,水煎取浓汁,顿服,余药再煎顿服。

    或用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救治,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以固脱。

    人参、麦冬、五味子

    若症见四肢厥逆,冷汗淋漓,又为亡阳之候,治宜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

    人参、附子、生姜、年夜枣

    三、血热型

    首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一直,红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剖析: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一直;血为热灼,故红色深红,质稠;邪热内炽,津液损耗,故口渴喜饮;热扰心神,故心烦少寐;邪热上扰,故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之象。

    治疗法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生地、地骨皮、炙龟板、牡蛎粉、阿胶、黄芩、藕节、陈棕炭、甘草、焦栀子、地榆

    方中黄芩、地骨皮、生地、阿胶清热凉血益阴;龟板、牡蛎育阴潜阳,固摄冲任;焦栀子、地榆清热凉血止血;藕节、棕炭涩血止血;甘草协调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之效。

    若肝郁化火者,兼见胸胁乳房胀痛,心烦易怒,时欲感喟,脉弦数等症,宜平肝清热止血,方用丹栀清闲散加醋炒喷香附、蒲黄炭、血余炭以调气理血止血。

    四、血瘀型

    首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净,红色紫黯有块,小腹痛楚悲伤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证候剖析:瘀滞冲任,血不循经,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一直;冲任停滞,经血运行不畅,故红色紫黯有块,“不通则痛”,故小腹痛楚悲伤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也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例: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逐瘀止崩汤(《安徽中医验方选集》)。

    当归、川芎、三七、没药、五灵脂、丹皮炭、炒丹参、炒艾叶、阿胶(蒲黄炒)、龙骨、牡蛎、乌贼骨

    方中没药、五灵脂活血祛瘀止痛;三七、丹皮炭、炒丹参活血化瘀止血;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阿胶、炒艾叶养血止血;乌贼骨、龙骨、牡蛎固涩止血。

上一篇:闭经 下一篇:经间期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