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要“降价” 生产企业进退有度

时间:2009-10-15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9月3日讯 “以一个中标价17元的药品为例,若降价15%,则为14.55元,在生产、流通等环节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每盒药品有2.55元的差额,年销售100万盒计算,则单一产品会导致企业出现255万元的收入缺口。”广州某医药企业西南片区负责人方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及相关政策的陆续拟订,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价格问题让部分企业焦头烂额,企业应对之策呼之欲出,“价格降低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不可小觑,目前,生产企业都在集思广益,我们正在商定两种方案:一是推出多规格产品,降低规格产品价格下调以应对政策,另一种方案则是先降价后再伺机回调。”方明说得十分坦率。
 
    药价同比下降已成定局
 
    据国家物价主管部门初步测算,基本药物目录公布之后,基本药物价格平均降幅在10%左右。基本药物在基层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15%的药品加成。两者相加,价格至少降低25%。此外根据规定,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北京大学教授顾昕认为,国家制定全国零售指导价,规定各省市的零售价应在国家零售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这对于实际的药物价格影响不大。
 
    中央党校研究室医改专家赵杰教授表示,基本药物目录公布之后,药品的价格会有所下降,但是病人看病所支付的药物费是否减少却不一定。因为医院治疗费用包括诊疗费、检测费和药物费,病人是否能够享受到基本药物目录带来的优惠,受制于医院治疗方案,只有治疗方案中更多地使用基本药物,减少非基本药物的使用,病能更好享受药价下降的优惠。
 
    价格杠杆加速企业重组
 
    终端市场的变化,自然会连锁反应到生产企业和流通环节,方明告诉记者:“10月份,云南开始招标,现在很多经销商开始找生产厂家沟通,希望能拿到业内有影响的品种。”因为不仅是独家品种还是销售额很高的品种,厂家才能对零售价格有更多的话语权。“在零差价政策下,配送商能赚取的只有国家的补贴和厂家的返点。”
 
    中国(600056)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后,预计每年将增加1600亿-1700亿元的药品消费量,诸多药企将从中受益。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为7912亿元,累计增长25.23%。其中,中成药行业销售收入为1779亿元,累计增长21.253%,能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相关企业会得到利好。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申银万国等多家机构认为,区域性大型普药企业、医药流通也将走向集中,其中龙头企业受益最大。
 
    在基本药物制度设计过程中,由于环节比较多,涉及到各方利益格局的调整。目前国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总体上处于产能过剩,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可能出现大量的企业兼并重组现象,一些实力不济的企业将退出市场。
 
    赵杰认为,作为医改的中心,其对于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的使用,将牵动着药企的神经。他表示,一些平时与医院联系较紧密的药企将从中获利较大。
 
    省级集中招标中“高价标”是关键
 
    顾昕说,企业只有在省级集中中拿到高价标,其销量才有可能得到较大提高。
 
    赵杰表示,基本药物目录公布之后,医改的另一场重头戏———公立医院改革也将接踵而至,如果公立医院的市场化得到了控制,即公益性增强,那么药品的生产、批发、销售将受到大冲击,药品生产厂家或许会面临寒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