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摄生三原则

时间:2010-04-13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


  首先讲“清积”。中医有个观念叫“储蓄堆集”。储蓄堆集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积、痰积、肉积、水积、乳积……这些积滞犯于经络则经络湮瘀,犯于血脉则血脉梗阻,犯于五脏则五脏受累,犯于筋骨则筋骨获殃。究其储蓄堆集的成因,中医以为有外因和内因两年夜身分。所谓外因,中医以为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的侵陵;所谓内因则是暴饮暴食等不良糊口风俗造成营养过剩、行为量淘汰使营养物质不能耗损操作而蓄积体内、或因情志烦闷造成阴阳代谢失踪衡、有毒物质和惰性物质不能实时渗出而滞留体内,这便是造成储蓄堆集的首要缘故起因。

  中医以为,风为百病之长,积为百病之源,先积而后着风。我们不妨事联络储蓄堆集的成因来看一下当代疾病及亚康健症候群中没有一个不与储蓄堆集有直接因果相关,故有十人九积之叹!庆父不作古,鲁难未已,储蓄堆集不除,人何以堪。《内经·汤液醪醴论》针对上述“嗜欲无限,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的普遍征象,清脆地提出了“清积”这个规范的调节原则,用清泻祛积的要领,疏浚洗涤脏腑血脉,这样才华到达精神自生,形体自盛,骨肉壮实,康健长寿的目的。

  其次讲“和中”。和法是中医摄生的紧张原则,《内经·五常政年夜论》指出,无疾者求其藏,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己。年夜意是:因为储蓄堆集糟粕耐久盘踞在人体内,差别程度会给各脏腑成果造成必然的侵害。彷佛响马潜入家中,必先开门驱贼,便是先以药祛积,无积后当求其藏,食以随之,以食疗调其肠胃,和其中外,修复藩墙,方可万事年夜吉。“中”从广义讲,泛指体内腹腔,有“中府”“中州”之谓;狭义讲,指的是脾胃或消化体系。中医对脾胃及其成果高度正视:“脾胃者后天之本”,以为人的康健长寿与否,根柢取决于脾胃的壮旺与否。再者,脾胃为人体营养敷布的总枢组织。《内经·经脉别论篇》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入脾,性情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季五脏阴阳,揆度觉得常也”。由此可见,脾胃不单领受水谷英华,散布人体所需营养,而且另有统调脏腑阴阳,经络血脉的关键浸染,中医所说的“得胃气者生,失踪胃气者作古”便是这个原理。从这上面看,调剂脾胃、和其中外的摄生原则就显得尤为紧张了。

  第三便是“养元”。元气是人们安身立命,康健长寿的总宰。是人体精、气、神统摄的总汇。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这样描写说:“元气者,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气血之内,宰乎气血之先,其成形之时,已有定数”。并说:“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皆赖此也”。这便是说,元气是人的生命之本,生命之源。虽然它是视之不见,求之不得,但它却是实际存在的,并且对人的身材康健,生命寿天起着抉择性的浸染。他还把元气对付生命例如为薪柴与火的相关:“譬如置薪于火,始燃尚微,渐久则烈,薪力即尽,而火熄矣。其有久暂之殊者,则薪之坚脆异质也”。年夜意是:生命的诟谇,取决于元气的隆替,就像火燃的久暂,取决于薪质的坚脆是一个事理。谈到养,很多人就会以为养便是补,这是一个误区。养和补是不是同一个观念?并不尽然。

  《内经·五常政年夜论》里明晰讲道:“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敷,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使气以长,命曰圣王。”便是说养是有条件的,必需先断根糟粕,疏浚经络,协调睦血,修复脏腑,这是关键。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团体,体内营养经由过程脏腑是会彼此转化的,也会彼此补充的。我们经由过程调解脏腑成果,把那些惰性的成果激活为积极的成果,把那些无用的物质转化为有用的物质,经由过程调解,使阴阳得以平衡,元气得以濡养,精气得以充裕,这样“调”字当头,养也就在其中了。经由过程调养,使人体泛起一个高度调和统一状况,从而到达康健长寿的美满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