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睾丸鞘膜内储蓄堆集的液体赶过正常量而形成囊肿者,称为鞘膜积液。鞘膜积液可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先赋性鞘膜积液、婴儿型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积液的部位和外形均有所差别。而睾丸鞘膜积液产生在睾丸部正常鞘膜囊中,临床最为多见,儿童时代任何春秋均可发病,多见于婴幼儿期,常是单侧性的,但也可呈双侧性。本病属中医“水疝”范畴。
【病因病理】
前阴属肾,如天赋不敷,肾之气化倒霉,水液下注前阴而发病。而肝脉循少腹,络阴器,若肝气失踪疏,复受湿邪,郁而化热,甚至气滞于下,湿热内结,从而导致本病产生。
另外,或因外伤,丝虫传染等血瘀络阻,水湿不行,也可壅滞而本钱病。
【诊断要点】
1.初期很小,不易发明,积液增多后,阴囊有胀感及下坠感,无痛楚悲伤感。
2.肿块质软,外貌滑润,有颠簸,而无压痛,包在睾丸四周。鞘膜内积液不因体位差别而有所变化。
3.阴囊透光试验阳性。
【辩证分型】
1.肝经湿热症状:起病较急,有睾丸或附睾肿痛,肿块坠胀不适,阴囊肿胀优柔,阴囊外皮肤湿润,常伴口苦胸闷,小便色黄,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证候剖析用干经循少腹络阴器,肝气滞于下,湿邪结于睾内,则阴囊肿胀,坠胀不适。湿热壅滞,则阴囊皮肤湿润,伴小便色黄。苔黄或黄腻,脉弦滑,均为肝经湿热之象。
2.肾阳虚亏症状:起病较慢,阴囊肿胀优柔,皮肤不红不热,无痛楚悲伤感,阴囊发冷,舌质淡,苔薄白,脉饰物。
证候剖析:天赋天禀不敷,肾阳虚亏,气化倒霉,水湿下注,内结于睾内,故阴囊肿胀。证属阳虚,故阴囊皮肤不红不热,阴囊发冷。舌淡苔白,脉饰物,均为肾阳虚亏之象。
【分型治疗】
1.肝经湿热治则:化湿清热。
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加减:发烧浮躁,加知母10克、黄柏10克;睾丸胀痛,加小茴喷香10克、橘核6克;小便短黄,加竹叶6克、六一散10克(包煎)。因外伤引起,可加桃仁10克、参三七 10克。
主方剖析:本方为清泻肝经湿热的常用方。方中龙胆草清泻肝胆之火,黄芩、山栀清热泻火,柴胡、当归、生地疏肝清热、养血活血,木通、车前子、泽泻清化湿热,甘草协调诸药。
处方举例:
龙胆草6克 柴胡6克 泽泻6克 木通6克茯苓10克 车前子10克(包煎)黄芩10克山栀10克 甘草6克
2.肾阳虚亏治则:温阳利水。
主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加减:腰酸耳鸣,加杜仲10克、磁石30克(先煎);阴囊发冷,加巴戟天10克、葫芦巴10克;精神萎软,加黄芪10克、党参10克。
主方剖析:本方为温补肾阳的要方。方中桂枝、附子温肾助阳,熟地、山茱萸、淮山药滋补肝脾肾之阴,而泽泻、茯苓、丹皮又可化湿泻虚火。其温阳化气利水的功能,则能消弭阴囊内之水肿。
处方举例:
附子10克(先煎)桂枝10克 熟地黄10克。山药10克 山萸肉IO克 泽泻10克 茯苓10克 巴戟天10克
本病属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只要积极治愈原发病,即可消退。婴儿期患本病后,积液量少,经中药治疗,一样寻常在2岁以内即可消退。本病以肾阳虚亏为多,在处方用药时,应仔细温阳需与利水并举,桂枝具有化气温阳的功能,对治疗非凡很是紧张,为加强温阳的功能,除附子外,还可加用巴戟天、菟丝子、仙茅、葫芦巴等,利水药还可选用五苓散、五皮饮中的药物。
【中成药】
1.济生肾气九 逐日2次,每次3克吞服。合用于肾阳虚亏。
2.龙胆草片 逐日2次,每次3片吞服。合用于肝经湿热。
【简便方】
1.泽泻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荔枝核10克,橘核10克,水煎服,迟早分两次服。
2.肉桂6克,煅龙骨、五倍子、枯矾各15克,捣碎加水约700毫升,煎煮30分钟,取过滤液,待冷却到与肤温周围时,将阴囊浸泡于药液内约30分钟。
【其余疗法】
【仔细事变】
1.丝虫病风行区,仔细灭蚊,灌注贯注丝虫病引起鞘膜积液。
2.仔细托高患川阴囊,淘汰胀痛,有利积液领受。
3.内服药物应与外治法(如简便方中外治方)同用,可加速本病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