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性腮腺炎

时间:2010-04-12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


    【概述】
    风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熏生病,临床以发烧、耳下腮部漫肿痛楚悲伤为首要特性。以冬春季节多见,发病春秋以5~9岁小儿为多。本病中医称之为“痄腮”、“蛤蟆瘟”。

    【病因病理】
    本病由风温邪毒引起,风温邪毒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经脉壅滞,气血风行受阻,故腮颊漫肿痛楚悲伤。厥阴经与少阳经相为表里,足厥阴经脉绕阴器,邪毒传滞厥阴肝经,故年夜春秋儿童可并发睾丸炎或少腹痛。若湿毒炽盛,内窜心肝,侵扰神明,则呈现高热,晕厥,惊厥等症。

    【诊断要点】
    1.风行病史及发病前与腮腺炎患者的打仗史。
    2.希罕的临床症状,耳下部非化脓性肿年夜,先见于一侧,继见于另一侧,也有患儿两侧同时肿年夜。
肿年夜以耳垂为中央漫肿,边沿不清,按之有弹性感及压痛,咀嚼时痛楚悲伤,颊内腮腺管口红肿。
    3.淀粉酶搜检;年夜年夜都病儿在急性期中,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的含量均有较着升高,且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辩证分型】
    1.邪毒在表症状:稍微发烧或无热,咽红头痛,腮部一侧或双侧漫肿痛楚悲伤,咀嚼不便,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证候剖析:感应熏染风温邪毒,病尚在表,故见发烧畏寒,头痛咽红。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凝结耳下,故腮部漫肿痛楚悲伤,咀嚼有碍。咽红,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均为温毒在表之象。
    2.温毒蕴结症状:壮热浮躁,口渴引水,头痛或呕吐,腮部漫肿,痛楚悲伤较甚,咀嚼坚苦,咽红肿痛,舌质红,答黄,脉象滑数。
    证候剖析:温毒入里,邪热炽盛,故壮热浮躁。邪热耗伤津液,故口渴饮水。邪毒蕴结少阳之络,故腮部漫肿。舌红苔黄,脉滑数,为温毒蕴结之象。

    【分型治疗】
    1.邪毒在表治则: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主方:银翘散加减。
    加减:咽痛,加马勃4.5克、鸭跖草30克;腮腺肿甚,加板蓝根30克、夏枯草10克。
    主方剖析:方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竹叶清热,薄荷、淡豆鼓、荆芥辛凉解表,桔梗、甘草、牛蒡子宣肺、祛痰、利咽喉,芦根清热生津。
    处方举例:
    银花10克 连翘10克 荆芥10克 竹叶6克 薄荷6克(后下)板蓝根30克 夏枯草10克野菊花10克 桔梗3克 生甘草6克
    2.温毒蕴结治则: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主方:普济消毒饮加减加减:高热浮躁,加生石膏30克、寒水石10克;
    腮肿较硬,加夏枯草10克、海藻15克、昆布10克;
    年夜便秘结,加生年夜黄6~10克(后下)、知母6克;睾丸肿痛,加龙胆草10克、荔枝核10克;头痛呕吐,加姜竹茹6克、玉枢丹1.5克(吞服);    晕厥抽搐,加钩藤10克、僵蚕10克、紫雪丹1.5克(吞服)。
    主方剖析:方中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升麻清热解毒;柴胡、牛蒡子、马勃、玄参、桔梗、薄荷、甘草清热利咽消肿;陈皮理气,疏浚    壅滞;僵蚕解毒通络泻火。
    处方举例:
黄连3克 黄芩10克 连翘10克 板蓝根30克 柴胡5克 牛蒡子6克 玄参10克 薄荷6克(后下)僵蚕10克 夏枯草10克 海藻10克 生甘草6克

    【中成药】
    1.抗病毒口服液 每次1支,逐日2次口服。
    2.板蓝根冲剂 每次l包,逐日3次冲服。

    【简便方】
    1.夏枯草15克,蒲公英15克,板蓝根15克,水煎服,逐日1剂,连服3~5天。

    2.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逐日1剂,连服2~4天。

    【其余疗法】
    1.希奇神仙掌1块,去刺,捣泥或切成薄片,贴患腮,逐日1~2次。
    2.青黛粉2克,醋或净水调成糊状,涂患腮,逐日l~2次。
    3.玉枢丹0.5克或快意金黄散2克,净水或几士林调匀后涂患腮,逐日2~3次。

    【仔细事变】
    1.患儿及疑似本病者,均应间断中断治疗。
    2.冬春风行时期,应淘汰外出。
    3.多饮水,饮食平淡,忌酸辣食品。
    4.贯串毗邻口腔洁净。并发睾丸炎的病儿应卧床歇息,局部直用了字带托起。

上一篇:细菌性痢疾 下一篇:脊髓灰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