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证
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即小儿在惬意沉着荒僻默默状况下,一般环境中,满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年夜汗淋漓。多产生于5岁以下小儿。
汗是由皮肤排击的一种津液。汗液能滋润津润皮肤,协调营卫,断根废秽。小儿因为形气未充,腠理疏薄,在一般糊口中,若因天色酷热,或衣被过厚,或喂奶过急,或强烈行为,都较成人轻易出汗,若无其他痛楚,不属病态。小儿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睡中出汗,醒时汗止者,称盗汗;不分寤寐,无端汗出者,称自汗。盗汗多为阴虚,自汗多为阳虚。但小儿汗证每每自汗、盗汗并见,故在鉴识其阴阳属性时还应思量其他证候。本节首要谈判小儿无端自汗、盗汗,至于因温热病引起的出汗,或属重急病阴竭阳脱、亡阳年夜汗者均不在醋鞴琵。
小儿汗证,多属西医学植物神经成果杂沓,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结核传染,也常以多汗为主症,临证当仔细分辩,实时明晰诊断,以免贻误治疗。重复呼吸道传染小儿,表虚不固者,常有自汗、盗汗;而小儿汗多,若未能实时拭干,又易于着凉,造成呼吸道传染发病。
[病因病机]
汗是人体五液之一,是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来。如《素问·阴阳别论》所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心主血,汗为心之液,阳为卫气,阴为营血,阴阳平衡,营卫协调,则津液内敛。反之,若阴阳脏腑气血失踪调,营卫反面,卫阳不固,腠理开阖倒霉,则汗液外泄。小儿汗证的产生,多由体虚所致。其首要病由于天禀不敷,调护失踪宜。
小儿脏腑娇嫩,元气未充,腠理不密,以是轻易出汗。若天赋天禀不敷,或后天脾胃失踪调,肺气衰弱,均可自汗或盗汗。肺主外相,脾主肌肉,肺性情虚,表虚不固,故汗出不止。
营卫为水谷之精气,化生血脉,行于经隧之中为营气,其不循经络而直达肌表,充实于外相分肉之间为卫气,故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之阐述。正常状况下,营卫之行不失踪其常。
若小儿营卫之气天生不敷,或受疾病影响,或病后照顾护士欠妥,营卫反面,致营气不能内守而敛藏,卫气不能卫外而固密,则津液从外相外泄,发为汗证。
气属阳,血属阴。小儿血气嫩弱,若年夜病久病之后,气血吃亏;或天赋不敷,后天失踪养的体弱小儿,气阴虚亏。气虚不能敛阴,阴亏虚火内炽,迫津外泄而为汗。
小儿脾常不敷,若平素饮食甘肥厚腻,可致积滞内生,郁而生热·。甘能助湿,肥能生热,蕴阻脾胃,湿热郁蒸,外泄肌表而致汗出。
由此可见,小儿汗证有虚实之分,虚证有肺卫不固、营卫失踪调、气阴吃亏,实证则为湿热迫蒸。
[临床诊断]
1.小儿在惬意沉着荒僻默默状况下,正常环境中,满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年夜汗淋漓。
2.寐则汗出,醒时汗止者称盗汗;不分寤寐而出汗者称自汗。
3.解除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结核传染、风湿热、熏生病等引起的出汗。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汗证多属虚证。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贫血为主。肺卫不固证多汗以头颈胸背为主;营卫失踪调证多汗而不温;气阴亏虚证汗出遍身而伴虚热现象;湿热迫蒸证则汗出肤热。
二、治疗原则
汗证以虚为主,补虚是其根基治疗原则。肺卫不固者益气固卫,营卫失踪调者协调营卫,气阴亏虚者益气养阴,湿热迫蒸者清化湿热。除内服药外,尚可配合脐疗等外治疗法。
三、分证论治
1.肺卫不固
证候: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以头部、肩背部汗出较着.,动则尤甚,神疲钝力,面色少华,寻常易患感冒。舌淡,苔薄,脉细弱。
剖析:本证首要见于寻常体质衰弱的小儿。阳主卫外而固密,肺主外相,肺卫不固,津液不藏,故汗出。头为诸阳之会,肩背属阳,故汗出以头部、肩背较着。动则气耗,津液随气泄,故汗出愈甚。气阳不敷,津液吃亏,故神疲钝力,面色少华。肺卫失踪固,腠理不密,外邪乘袭,故常易感冒。舌质淡,脉细弱为气阳不敷之象。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常用药:重用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防风走表御风调治开合,牡蛎敛阴止汗,浮小麦养心敛汗,麻黄根收涩止汗。
脾胃衰弱,纳呆便溏者加山药、炒扁豆、砂仁健脾助运;汗出不止者,每晚在睡前用龙骨、牡蛎粉外扑,以敛汗潜阳。
2.营卫失踪调
证候: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而不温,微寒怕风,不发烧,或伴有低热,精神疲乏,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剖析:本证多为表虚者,病后正气未复,营卫失踪和,卫气不能外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无以固敛,故汗出遍身,微寒怕风,或伴低热;肺脾受损,故精神疲乏,胃纳不振。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均为营卫失踪调之象。
治法:协调营卫。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常用药:黄芪益气固表;桂枝温通卫阳,配芍药敛护营阴,共生姜、年夜枣协调营卫,助黄芪以固表;浮小麦、煅牡蛎收敛止汗。
精神疲倦、胃纳不振、面色少华加党参、淮山药健脾益气;口渴、尿黄、虚烦不眠者加酸枣仁、石斛、柏子仁养心安神;汗出恶风,表证未解者,用桂枝汤祛风解表。
3.气阴亏糜
证候:以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形体瘦削,汗出较多,神萎不振,心烦少寐,寐后汗多,或伴低热,口干,伯仲心灼热,哭声无力,口唇淡红,舌质淡,苔少或见剥苔,脉细弱或细数。
剖析:多见于急病、久病、沉?之后失踪于调养,或素体气阴两虚,故形体瘦削;气虚不能敛阴,阴虚易生内热,迫津外泄,故汗出较多;汗为心液,汗出则心血暗耗,贫血则心神不宁,故神萎不振,心烦少寐,寐后汗多,或伴低热;气阴吃亏故哭声无力。口唇淡红,舌质淡,脉细弱,均为气阴不敷之象;苔少或见剥苔,脉细数,则为阴亏之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加减。常用药:人参或党参益气生津,麦冬养阴清热,五味子收敛止汗,生黄芪益气固表,瘪桃干收敛止汗。
精神困顿,食少不眠,时时汗出,面色无华,为气阳偏虚,去麦冬,加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固表;就寝汗出,醒则汗止,口干心烦,轻易惊醒,口唇淡红,为心脾不敷,脾虚血少,心失踪所养,可用归脾汤合龙骨、牡蛎、浮小麦补养心脾,益气养血,敛汗止汗。
4.湿热迫蒸
证候:自汗或盗汗,以头部或四肢为多,汗出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色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剖析:脾胃湿热蕴积,热迫津液外泄,故自汗或盗汗;头为诸阳之会,脾主四肢,故头部或四肢汗多;湿热郁蒸,故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泻脾。
方药:泻黄散加减。常用药:石膏、栀子清泄脾胃积热,防风涣散伏热,藿喷香化湿和中,甘草协调诸药,再加麻黄根、糯稻根敛汗止汗。
尿少、色黄加滑石、车前草清利湿热;汗渍色黄甚者加茵陈、佩兰清化湿热。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剂
1.玉屏风口服液每服1支,1日2次。用于肺卫不固证。
2.生脉饮口服液每服1支,1日2次。用于气阴亏虚证。
二、外治疗法
1.五倍子粉适量,温水或醋调成糊状,每晚临睡前敷脐中,用橡皮膏坚贞。用于盗汗。
2.龙骨、牡蛎粉适量,每晚睡前外扑。用于自汗、盗汗,汗出不止者。
三、单方验方
1.黄芪散黄芪、牡蛎粉、生地各30g。共为细末,每服3—6g。,用于盗汗。
2.糯稻根30s,浮小麦、瘪桃干各10g。水煎服。用于自汗。
3.浮小麦30g,麻黄根10g。水煎代茶饮。用于自汗。
四、饮食疗法
1.黑豆煮烂,逐日适量食之。有健脾固表之功。
2.鸭血糯米适量,煮烂食之。有补血和营之功。
[防备照顾护士]
一、防备
1.举办恰当的户外勾当和体育磨炼,增强小儿体质。
2.仔细病后调剂,休止直接吹风。
3.加强防备接种事项,积极治疗各类急、慢性疾病。
二、照顾护士
1.仔细个人私家卫生,勤更衣被,贯串毗邻皮肤洁净和干燥,拭汗用优柔干毛巾或纱布擦干,勿用湿冷毛巾,以免受凉。
2.汗出过多致津伤气耗者,应补充水分及轻易消化而营养厚实的食品。勿食辛辣、煎炒、炙烤、肥甘鲜味。
3.室内温度湿度要调治相宜。
[文献择要]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盗汗候》:“盗汗者,眠睡而汗自出也,小儿阴阳之气嫩弱,腠理易开,若将养过温,因睡卧阴阳气交津液发越而汗自出也。”
《幼科阐扬·诸汗):“汗者心之液也。头汗不必治。小儿纯阳之体,头者诸阳之会,心属火,头汗者,炎上之象也,故头汗者,乃清阳发越之象,不必治也。”
《医宗必读·汗》:“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在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而肾主五液,故汗证未有不由心肾虚而得者。心阳虚不能卫外而为固,则外伤而自汗;肾阳衰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
《幼幼集成·诸汗证治》:“经曰:阳之汗,以六合之雨名之。又曰:阳加于阴谓之汗。又曰:心为汗。夫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在外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而自汗之证,未有不由心肾两虚而得之者,然阴虚阳必凑之,故发烧而自汗,阳虚阴必凑之,故发厥而自汗,是皆阴阳偏胜所致也。
[当代研究]
胡义保。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就寝多汗症.河南中医1991;(5):26
药物组成:桂枝4g,白芍9g,甘草3g,年夜枣5枚,龙骨、牡蛎各15g(先煎)。1日1剂,7日为1疗程。气阳虚型加黄芪、白术、麻黄根,重用桂枝;气阴虚型加黄芪、太子参、五味子,桂枝减量。治疗54例,功效病愈38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比较组15例,给服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6、·谷氨酸,出汗较多者,睡前服少量阿托品,7日为1疗程。功效好转2例,无效13例。治疗组疗效较着优于比较组(P<0.01)。
陈乃麦.炙甘草汤治疗小儿汗症32例.国医论坛1996;(1):20
根基方:炙甘草、阿胶、麻仁各5g,人参2g,生地10g,桂枝3g,麦冬6g,年夜枣3枚,生姜3片。为7岁小儿量,可随春秋年夜小增减药量。表虚较着,漏汗不止者,可加用生黄芪5so1日1剂,水煎分3次服,5岁以下儿童逐日可服5次。治疗32例,全数治愈。
刘慧瑾.五倍子散敷脐治疗小儿汗症.基层中药杂志1四5;(4):43
五倍子、五味子各15g,共研细末备用。每晚睡前取10%,加少许面粉,用温开水调拌,捏成药饼,紧贴神阙穴,外用胶布或膏药坚贞,明天朝晨去除,连敷3天为1疗程。治疗小儿汗症52例,其中自汗40例,盗汗2例,多汗10例,功效治疗1-2个疗程汗止,随访3个月以上无重复者32例;于1—2个月内又出汗者12例;停药后又出汗,再用本法1—2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