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发烧

时间:2010-04-12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


    经行发烧
    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呈现以发烧为主的病症,称“经行发烧”,又称“经来发烧”。

    本病与西医学的慢性盆腔炎、生殖器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临床症状不较着的传染有关。

    [病因病机]

    首要发病机理是气血营卫失踪调,值月经的心理变化而发。其分型有阴虚、肝郁和血瘀。

    一、阴虚

    素体阴虚,久病热病,损耗阴血,或思索太过,营幽暗损,经期过后,阴血益虚,阴不维阳,阳气外越,营卫失踪调,因而发烧。

    二、肝郁

    素性烦闷,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经行之前,气血下注冲任,血充气盛,气血越发郁滞,郁而化热,营卫反面,因而发烧。

    三、血瘀

    宿有湿热之邪内蕴,与血搏结成瘀,或经期产后,人流术后,瘀血内留,积瘀化热,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气血越发壅阻,瘀热内盛,营卫失踪调,因而发烧。

    [辨证论治]

    以陪伴月经来潮而周期性发烧为辨证要点,治疗以调气血、和营卫为原则。

    一、阴虚型

    首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午后发烧,五心烦热,咽干口燥,两颧潮红,经量少,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剖析:素体阴虚,经期或经后经血外泄,阴血愈虚,阴虚不能敛阳,虚阳外越,营卫失踪调,故经行午后发烧,两颧潮红,五心烦热;阴虚津亏,故咽干口燥;阴虚内热,血被热灼,故经量少,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阴虚之征。

    治疗法例:滋阴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举例:蒿芩地丹四物汤(经历方)去川芎,加银柴胡、白薇。

    青蒿、黄芩、地骨皮、牡丹皮、生地、川芎、当归、白芍

    方中黄芩、青蒿、地骨皮、牡丹皮清热养阴凉血;银柴胡、白薇退虚热;生地、白芍滋阴凉血;当归养血调经。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凉血调经之效。

    二、肝郁型

    首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发烧,头晕眼花,口苦咽干,浮躁易怒,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舌红,苔微腻,脉弦数。

    证候剖析:肝郁气滞,气机不畅,经前气血下注,冲任气血越发郁滞,郁而化热,营卫失踪调,故经行发烧;肝郁化热,随冲气上逆,扰动清窍,故头晕眼花。口苦咽干;肝经由乳,布胁肋及少腹,肝失踪条达,故经行乳房、胸胁、少腹胀痛;肝郁不舒,故浮躁易怒;肝郁疏泄失踪调,血海蓄溢反常,故经量或多或少,色深红。舌红,苔微腻,脉弦数,也为肝郁发烧之征。

    治疗法例: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方药举例:丹栀清闲散。

    三、血瘀型

    首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发烧,忽冷忽热,小腹痛楚悲伤拒按,经色紫黯,夹有血块,舌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有力。

    证候剖析:瘀阻冲任,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气血壅阻而化热,营卫失踪凋,故经行发烧,忽冷忽热;胞脉瘀滞,不通则痛,故小腹痛楚悲伤拒按;瘀阻冲任,血行不畅,则经色紫黯有块。

    治疗法例:活血化瘀,清热调经。

    方药举例: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栀子。

    赤芍、桃仁、当归、生地、川芎、甘草、红花、枳壳、柴胡、桔梗、牛膝

    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祛瘀;栀子、柴胡、生地清热凉血,疏肝解郁,去血中之郁热;桔梗、枳壳一升一降,疏理气机;牛膝引血下行,甘草协调诸药。诸药同用共收活血化瘀,清热调经之效。

上一篇:经行头痛 下一篇:痛经